孫亞婷 王勤明
摘 要:“紅色基因”是構筑共產黨人堅定思想防線的重要精神內核,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是對革命精神與時代精神的傳承。面對當前經濟全球化等現實挑戰,我們應當充分挖掘“紅色基因”這一寶貴的資源優勢,將其引入到軍事院校思政教育中來,全面推進教育方式方法的創新,切實增強實效性,真正做到“把紅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脈,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關鍵詞:紅色基因;軍校學員;思政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09-0257-02
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是我軍不斷發展壯大、取得勝利的重要基礎和特有紅色基因,也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的精神內核所在,凝聚了強軍興軍的“根”和“魂”。習主席對傳承紅色基因給予高度重視,在視察新疆部隊時,專門做了重要指示:“要把紅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脈,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軍校學員作為國防和現代化建設的后備軍,目前仍處于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期,面臨著經濟全球化浪潮帶來的價值多元傾向的嚴峻挑戰。一旦被侵蝕,后果將不堪設想。因此,深入思考如何充分利用“紅色基因”這一寶貴資源筑牢青年學員的思想防線,切實提高軍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效益等問題,儼然成為廣大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一、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紅色基因”
生物遺傳學中關于“基因”一詞給出了以下解釋:它是遺傳變異的主要物質,支撐著生命的基本構造和性能,儲存著生命的種族、孕育、生長、凋亡等過程的全部信息,主要有三種屬性:一是物質性;二是唯一性;三是遺傳性。
而我們當前所講的“紅色基因”,并非指自然界中的客觀物質存在,而是精神存在。它源于革命戰爭年代,由中國共產黨人與廣大群眾共同締造,具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并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得到升華。它是構筑共產黨人堅定思想防線的重要精神內核,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是對革命精神與時代精神的傳承。我們黨締造人民軍隊,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這一永恒不變的軍魂,帶領全體中華兒女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道路上闊步前進,正是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生生不息最好的現實體現。
二、當前軍校學員傳承紅色基因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目前,全軍上下都在大力推動“傳承紅色基因”這項工作,各軍事院校也都紛紛響應號召,在弘揚我黨我軍優良傳統方面走出了一條切合時代、深得兵心的路子,絕大多數學員對此表現出普遍的認同感,但傳統“缺失”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
(一)存在的問題
一是90后、95后學員在對我軍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傳承存在缺失。目前,95后青年走入軍營并逐漸占據軍事院校本科學員構成的“半壁江山”,為院校和部隊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筆者通過前期對所在院校新入學大一學員的問卷調查發現,受近年來意識形態沖擊及復雜環境影響,絕大多數毫不諱言自己的興趣愛好主要集中在“追星”“外出旅行”“打游戲”上,相反對我黨我軍的輝煌歷史卻興趣不濃。在選擇最喜歡看的影視節目上,綜藝選秀類欄目以40.8%高居榜首,緊隨其后的分別為美國大片、日韓偶像劇、宮廷穿越劇,而紅色影片僅以15.2%的支持率排在最后一位。同時,受近年來“飛檐走壁”“手撕鬼子”等嚴重偏離歷史現實的抗日“雷劇”影響,部分學員的歷史觀念出現嚴重混淆。通過調查還發現,個別人甚至對極具代表性的遵義會議、秋收起義、延安整風運動等重大歷史事件掌握不清、回答不準。
二是少數學員對我軍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豐富內涵的理解上還不夠深刻。通過調查筆者發現,受知識水平、理解能力等影響,一些大一學員對我黨我軍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理解,還停留在一般概念的了解上。一方面,對我黨我軍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理解還停留在表面。以問題“你怎樣理解黃繼光、董存瑞、邱少云等戰爭英模的壯舉”為例,僅有19.7%的同志選擇“舍生忘死的大無畏英雄主義”,另外有56.8%只是簡單認為“當時武器裝備落后”,甚至有的同志認為“他們完全沒有必要白白犧牲,可以想想別的辦法。另一方面,對我黨我軍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理解較為偏頗狹隘。調查顯示,65%以上的學員并沒能從軍人這一特殊職業和所擔負的特殊任務這個高度去理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根本宗旨的深刻內涵,僅僅認為“為人民服務”就是“為人民做好事”,同提高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履行好新的歷史使命的現實要求還相距甚遠。
三是部分學員在弘揚我黨我軍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知行合一自覺踐行上還不夠主動。在同學員進行座談時,筆者發現這樣一種狀況:對于“紅色基因”,一些學員雖然思想上認同,但自覺用傳統規范、要求自身言行上還不夠好。從問卷中所設計的一些關于生活中一些細節問題的回答中可以看出:32%的學員表示寧愿把衣服送到洗衣店,也不愿自己洗;47%的學員在日常出行交通工具選項中選擇了出租車這一選項;63.1%的學員不清楚目前自來水、電、天然氣等基本生活資源的售價;9.4%的學員認同“好人不一定有好報”的說法,受當前個別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對當好人、做好事產生了較重的顧慮和懷疑,少數干部骨干甚至在學員外出時叮囑“遇事要量力而行,能不管就別管”。
(二)原因分析
一是大部分青年學員深受西方文化影響,缺乏對黨史軍史和革命傳統的深切了解和真切認同。目前軍校學員的人員構成中,95后占了很大比例。他們的成長伴隨著信息化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加之大眾傳媒特別是互聯網上良莠共存的信息,使其在對傳統的社會文化、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的理解上出現不同程度的偏移,大部分學員對學習國史黨史軍史和二炮發展史的思想認識還有偏差。這種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使他們在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上形成了認識誤區,進而導致自我民主意識強,思考問題更趨本位化,利益追求更趨功利化等普遍現象。
二是知識結構不完善,導致學員弘揚我黨我軍優良傳統的認知定位有所局限。以筆者所在院校為例,目前在校學員的來源中,高考理工類學生占了95%以上比例,在高中階段的學習中,主要以數、理、化等高考考試科目為主,對國史黨史和有關政治理論知之不多、了解不深,偏科現象比較嚴重。通過調查發現,有45.3%的學員坦承對軍史和二炮發展史的了解是從入伍后的政治教育中獲得。再加上新訓期間工作活動安排過多過滿,課余時間難以得到有效保證,致使部分對該方面內容興趣較為濃厚的學生在主動學習時確實有些力不從心。
三是受編制體制影響,導師連隊弘揚我黨我軍優良傳統的氛圍不夠濃厚。良好的政治環境,對培育學員高尚的情操、優良的作風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優良傳統是經驗的總結、歷史的延續,是一個集體在建立、發展、壯大過程中形成并一以貫之的精神財富。由于當前我們仍處于培養模式向“指揮管理型”改革的試探摸索階段,學員旅、營組建時間短、歷史榮譽少,導致部分學員在對單位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認識上存有不小的局限性。同時,一些營連主官工作方法較為死板,不善于總結本單位的特色傳統、與時俱進地營造弘揚傳統的濃厚氛圍,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學員對我黨我軍優良傳統的整體認知。
三、對軍校大學生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創新的意見建議
思想政治教育是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基礎性工作,是加強軍隊各項建設、完成各項任務的重要環節,是增強部隊凝聚力、戰斗力的堅強保證。面對當前經濟全球化等現實挑戰,我們應當充分挖掘“紅色基因”這一寶貴的資源優勢,將其引入到軍事院校思政教育中來,全面推進教育方式方法的創新,切實增強實效性,真正做到“把紅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脈,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一)加強頂層設計,明確實施原則,推動“紅色”教育落到實處
科學的頂層設計,是充分發揮思政教育實效的關鍵所在。從學校層面來看,將“紅色基因”引入傳統思政教育作為軍校學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應引起院校黨委首長的高度重視。校長、政委作為軍校思政教育的主要負責人,其科學決策對于全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起著決定性作用。特別是政工首長和各相關部門領導,要親自參與到整個過程中來,指導各部門具體工作開展,形成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從教研室與教員層面來看,應組織教學骨干共同制定可行性強、緊貼學員實際的教學方案,科學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確?!凹t色基因”能夠發揮其最大功效;從學員旅、營層面來看,應抓好學員的監督管理,根據教學計劃安排予以最大程度配合。三者合一,多管齊下,才能確保政治教育的效果落到實處。
(二)改變教育形式,濃厚學習氛圍,使“紅色”教育融于日常
教育的形式有很多種,不僅僅只在課堂上,生活中甚至是娛樂時,同樣可以開展。在進行“紅色基因”傳統教育時,可根據95后大學生思維活躍、不拘泥于形式的特點,著重加大“第二課堂”的建設力度。如充分挖掘理想信念教育基地、駐地紅色旅游景點背后感人歷史故事,組織清明祭掃烈士陵園和紀念碑,在政工網開設學習教育專欄,知識競賽、演講比賽、歌詠比賽、紅色影片展播等,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娛樂之中,讓學員在潛移默化、熏陶感染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真正觸及思想觸及靈魂。
(三)明確責任分工,完善制度機制,不斷提升“紅色”教育實際質量
堅持制度是提高軍校學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關鍵環節,這里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建立學習培訓機制,將國史、黨史、軍史和二炮發展史納入院校學習培訓內容,開設專門課程,使學員通過了解有關歷史對“紅色文化”等內容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建立檢查考評機制,將“紅色文化”學習教育作為學員考察課的一項重要內容并納入學期末綜合考評體系,制定檢查考評實施辦法,對如何檢查、怎樣考評進行細化明確,推動學習效果的落實;建立獎懲激勵機制,將“紅色文化”學習教育開展及實施情況與學員旅、專業教研室政治工作成效、政工教員工作成績掛鉤,出臺獎懲措施,不斷增強開展學習教育的熱情和動力。通過以上辦法措施,使軍校學員對“紅色基因”有更深刻的認識,對我黨我軍光榮傳統有更加自覺地傳承,永葆老紅軍政治本色,堅持在傳承中融入“時代元素”,給“紅色基因”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努力做堅定舉旗人、合格接班人、出色圓夢人!
參考文獻:
[1]郭勤,等.對新形勢下加強學員思想政治教育的幾點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8(12).
[2]路緒峰.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增強軍校思政教育實效[J].教育教學論壇,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