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麗峰
【摘 ? ?要】對小班而言,培養良好的常規不但顯得尤為重要,而且也是進行常規教育的關鍵期。
【關鍵詞】小班幼兒 ?常規培養 ?引導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3.046
人們都知道:人在幼年時期所形成的習慣是最牢固、不易改變的,因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一簇就成的。因此幼兒教師要從一點一滴入手,堅持不懈的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這些好習慣的養成就是我們幼兒園中的常規教育。常規教育既是幼兒從家庭進入集體生活的第一“必修課”,也是教師做好課堂管理的“基本功”。特別是對小班幼兒而言,培養良好的常規不但顯得尤為重要,而且也是進行常規教育的關鍵期,這是因為:幼兒進入小班改變了生活環境,在新的環境中建立新的規則,培養習慣相對容易;其次,小班幼兒無論在生理、心理上都處于個體發展的低級階段,在品德教育上處于他律時期,這一年齡特點決定了教師進行常規管理的有利條件,并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幼兒的身心發展。那么,教師如何幫小班幼兒培養良好的常規呢?
一、設置游戲情境,引起幼兒主動遵守常規的興趣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它符合幼兒生理發展水平,能滿足其需要,通過游戲來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確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單憑教師空洞的說、講,只能引起幼兒的反抗,使孩子覺得乏味,特別對于小班幼兒來說,通過設置游戲情境,就能引起幼兒主動遵守常規的興趣,使他們在游戲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正確的行為概念,孩子就容易接受得多。
幼兒園中,餐后散步是利于幼兒身體健康的活動,但小班幼兒活潑好動,常有追跑現象,我曾多次提醒,但收效甚微。于是,我嘗試換了種方法,對他們說:“咱們學小烏龜走路好吧?”說完,幼兒特別感興趣都同我一起學起小烏龜慢慢地走著。之后,我又不斷引導他們模仿小蝸牛、小鴨子走路等動作,幼兒都非常高興地慢慢走著,有的孩子邊走邊告訴我小烏龜、小蝸牛和小鴨子走路都不一樣。這就將“老師讓我散步,不讓我跑”的被動行為轉化為“我想散步”的自愿活動。因此,對于小班孩子來說,枯燥的說教起不了什么作用,而用擬人化、游戲化的方法引導孩子,更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更能形成良好的常規。
二、用鼓勵表揚的方法,正面引導幼兒遵守常規
俗話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多用鼓勵表揚的方法進行引導,幼兒更易接受,當幼兒的點滴進步受到老師的贊許后,他會更自信、更快樂,因為愛與尊重的心理環境有利于幼兒主動地學習。
我班幼兒在剛開始吃飯時,桌上、地上全是飯粒,這一直是想解決的問題,為此,我在幼兒吃飯時經常表揚那些吃飯較干凈、講究衛生的幼兒。“樂樂今天吃飯吃得真干凈”、“東東有進步,他的桌上、地上一個飯粒也沒有”、“朋朋今天像個大老虎,他一口口地吃得多香啊”、“今天我們來請吃飯干凈、不撒飯的小朋友當值日生”。每當這時,孩子們都大口大口地吃,而且撒飯的現象也明顯有了好轉。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作為老師千萬不要因為事小而吝嗇你的表揚和鼓勵,因為幼兒會為了教師的贊許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這對孩子積極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也有利于孩子形成正確的觀念。
三、以教師的良好行為來陶冶幼兒
教師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幼兒總是以老師作為模仿的對象,老師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都會在幼兒的心靈深處留下烙印,對幼兒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加里寧有這樣一段話:“教師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鏡子前,外面有幾百雙精細的、富于窺視出教師優點和缺點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斷地盯視著他。”因此,教師必須十分注意自身的修養,嚴格要求自己,把做人和育人統一起來,時時處處做幼兒的好榜樣,以大方得體的儀表、穩重端莊的舉止、親切和藹的態度、文明禮貌的語言、嚴謹持重的行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種無聲無形的教育動力,去感召幼兒、啟迪幼兒。
例如,我們要求幼兒在喝水時排好隊,這時我們口渴了也要排隊,不可以插到幼兒前面直接就接水;要求幼兒在午睡時要安靜、不講話,我們這時也不可以大聲講話,更不可以在睡房里聊天,因為幼兒聽到老師講話,也想和旁邊的小伙伴講話,如果睡房里安安靜靜,想講話的幼兒也會打消講話的念頭。
總之,常規培養是要從點滴開始,周而復始、循序漸進的進行。培養常規時,把握孩子們年齡特點是關鍵,還要注意讓幼兒成為常規的主人,促進幼兒主動思考、主動遵守,激發幼兒的主動性,我們只要在實踐中,進行不斷嘗試,在工作中多留意,多運用方式、方法,做個有心人,我們的工作就會更有效的開展,孩子們就能更健康、更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