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群
【摘 ? ?要】我們高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在教書育人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和缺失,本文就打造學生滿意的數學課堂提出了一些想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同時,我們高中數學教師要認識到高中數學課程的全面育人功能,促進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發展,也促進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健康發展,培養學生獨立的人格。
【關鍵詞】高中數學 ?教師 ?教書育人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3.163
一、數學課堂需要優秀的數學教師
數學課堂改革最關鍵的是什么?是觀念。我們現在數學課堂改革最大的障礙是什么?是我們缺乏優秀的數學教師。我們當然不是要求學校把現有的教師辭掉,再招優秀的教師,而是在現有的基礎上培養符合我們自己學校學情的優秀教師。怎么培養呢?
(一)要提高教師的待遇和地位
我們各級政府和學校領導不能再停留在口號上,再窮不能窮教育,再窮不能窮學生,再窮不能窮教師,否則的話,一個天天為了柴、米、油、鹽轉的教師就不可能全身心的投入課堂教學,同時由于教師的待遇和地位問題,根本不能吸引優秀的畢業生投入到教師這個行業。像美國、日本、德國這些發達國家就不同,教師這個職業在這些國家的待遇非常高,政治地位也不錯,所以他們很多優秀的人才愿意投身到教師這個行業中來。
(二)教師要樹立為學生服務意識
現在很多民辦學校非常注重服務,他們認為:學生和家長就是我們的上帝。有一次,我和一位民辦教師在一起閑聊,談到他們學校的一些規章制度:教師如果被學生投訴,在幾次以內,扣款,達到幾次開除;學生課堂睡覺,扣款;學生不交作業,扣款。雖然扣款、開除,這些做法值得商榷,但是這也為學校管理,評價機制提供一種很好的借鑒。你設想一下:如果一位數學教師在課堂上能夠做到讓學生滿意,不睡覺,不講話,始終被老師的教學過程所吸引,那節課絕對不會差的。
二、教學過程要體現學生的個性意識
我們現在推崇的素質教育主要就是為了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我們傳統的教育實際上是一種精英教育,只顧及部分學生的情況。我們怎樣才能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呢?首先,我們必須充分地了解我們的學生。學生的學習存在著個體差異,不同的學生在學習同一內容時,他們在理解程度、所花的時間等方面也存在著差異,而我們的傳統教學實際上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要求學生用同樣的時間掌握同樣的內容。其次,根據學生的學習方式確定自己的教學形式,并在課堂教學中準備一些能夠找到滿足其需要和層次的個性化問題。
我們曾經在一所學校參觀,一位校長介紹他們學校成功的經驗時談到:“教研組要做到三統一:統一教案,統一課件,統一作業。如果有教師在課堂上講授了教案和課件以外的東西,我們可要找這個教師談話”。當然我們也理解這所學校的做法,講究教師之間協作,不允許教師“開小灶”。但這種做法同時也否定了學生的差異性,在教學過程中用一個模子鑄就出的學生,肯定不利于人才的培養。目前我們課堂教學中出現的許多問題和矛盾以及學生主體性不強和教學質量低下應該說與一刀切、統一要求有關。其次,我們要正視學生的差異,因人施教。要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一種公平、民主、寬松、自由的發展空間,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一種門濫低、富彈性、多樣化的數學課堂。
三、由以傳授知識為中心向以發展能力為中心轉變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數學的教學要使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通過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提高數學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發展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形成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和科學態度;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從新課程標準中可以看出,學習數學知識不再是學生的主要任務,而發展能力才是學生學習的根本,因此學生那種“課堂抄筆記,課后記筆記,考后全忘記”的那種學習模式應徹底被拋棄,所以數學教師應該由過去的“教會學生數學基本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四、重視教學結果向重視教學過程轉變
我們很多教師都在抱怨一個問題:這道題目我已經講過N次了,為什么學生還是做錯了呢?這種情況很有可能就是數學教師在課堂上為了加大課堂容量,只注重基本知識的結論而忽視或壓縮了知識的產生、形成的過程,這種做法實際上有點本末倒置,造成了學生思維的斷層。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一個人到學校上學,不僅是為了取得一份知識的行囊,而主要是獲得聰明。因此我們主要的努力不應該僅用在記憶上,而應該用在思考上,所以真正的學校應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必須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因此在數學課堂中我們更應該重視過程教學,讓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掌握知識的來龍去脈,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上能夠讓學生暴露出自己的疑問,然后根據多種觀點的碰撞、論證和比較,獲得結論,從而實現真正的理解和鞏固。另一方面這一過程也是展示學生的聰明才智,積極探索的過程,以及獲得新知識的體驗。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教師所要做的就是積極地引導,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理解力、創造力,認真的把握學生在課堂中的各種生成性資源,并加以提升,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夠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
五、在教學過程中培養應用意識
要培養學生數學應用能力,就站在數學建模的高度來認識并實施應用題教學,強調如何從實際問題中發現并抽象出數學問題,然后用已有的數學模型來解決問題,最后再把數學結果轉化為實際問題。當然,在設置問題情境時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中選擇合適的應用題。我們應該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應用能力,以教材為載體,改革我們的教學方法,通過對教學內容的科學加工,讓學生在學中用,在用中學。
參考文獻
[1]王術江、苗春艷.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注意[J],中學數學研究,2012年第8期.
[2]鄧松貴.談數學課研究性學習模式的構建[J],中學數學研究,201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