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麗芬
摘 要:小學數學教材從生活場景中選取學生熟悉的事物,創設了一幅幅生動有趣的主題圖,讓學生借助主題圖,從已有經驗出發,以現實生活為背景,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過程,感受數學知識的含義,它體現了“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重視學生經驗和體驗”的基本理念,又符合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征。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中主題圖這一特色,用心領會主題圖的內涵,靈活運用和創造開發主題圖,讓主題圖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
關鍵詞:數學教學;主題圖;有效利用
1.領會主題圖,彰顯主題圖的多維價值
主題圖作為教學資源的一個主要載體,不僅承載知識,更滲透了數學思想方法和人文價值。因此,教師應認真研讀“主題圖”,了解編者的設計思路,研究和挖掘主題圖中豐富的信息資源,深刻領會主題圖的內涵,為主題圖的多維價值能在課堂教學中有效發揮提供前提。主題圖對學生的學習起著重要作用。比如,二年級下冊“時分秒”中有一個主題圖是小紅背著書包準備從家出發去上學的場景,這要求學生從熟悉的現實情境出發,利用已有的對時、分的認識,感受時間單位的實際價值,產生學習的需求。“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一課的主題圖是一幅自然生態童心園,它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又向學生滲透“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教育。同時,通過提示語,引發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思考,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主題圖還對教師的教學起著作用。教師借助主題圖,可以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可以合理選擇教學方法,使教學方法多樣化。如“有除數的除法”的主題圖是幾個學生圍在一張桌子,其內涵就是要求教師放手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活用主題圖,發揮主題圖的最大功能
抽象數學因為主題圖變得更加生動、形象。要使它在教學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為課堂教學服務,教師必須跳出教材,對主題圖進行科學合理的創造性處理,賦予它鮮活的生命,使主題圖在課堂教學中真正起到作用,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知識,提高學習能力的有效載體。
(1)動態呈現主題圖。主題圖的素材表現在課本上都是靜止的,如果用靜止方式將主題圖呈現在學生面前,那必將使得主題圖失去其應有的數學價值。因此,我們要使原本靜止的主題圖變成動態過程式的演示,讓主題圖更生動、更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或用多媒體將靜態的畫面為動態的場景,或用游戲表演、動手操作形式演繹主題圖內容,或用故事串起主題圖形式將主題圖分層展示,讓學生經歷主題圖所描述的全過程,并獲得廣泛體驗。
(2)適時呈現主題圖。新教材的一大特色是數學知識以“主題圖”的形式編寫,通過畫面場景來呈現教學內容。教師一般都是選擇在導入新課時呈現主題圖,把主題圖作為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來運用,這時呈現主題圖符合新課標的教學理念,但如果節節課都這樣,學生難免也會感到枯燥乏味。其實在課中、課終適當運用主題圖,使主題圖所蘊涵的內涵和價值得到充分的體現。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在準確把握主題圖內涵的基礎上結合具體內容,選擇最有利于教學的時機呈現主題圖,凸顯主題圖在各個環節的效應,使學生始終在熟悉而又感興趣的情境中主動學習。比如,“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主題圖是這樣的:呈現一個只能裝10個蘋果的盒子,里面裝了9個紅蘋果,盒外放了4個青蘋果。主題圖對“湊十”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暗示性,為了讓學生思維更具挑戰性,使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和富有個性地學習,在教學中,我把主題圖后移,先讓學生用小棒進行操作,學習“9+4=13”,在充分展示各種算法,并讓學生都能理解“湊十法”的計算思路的基礎上,出示教材上的主題圖,師問:“9+4=13,你是怎么算的?”生:“先把4個青蘋果中的1個青蘋果放在9個紅蘋果的盒子里,是10個蘋果,再加上外面的3個青蘋果,一共是13個蘋果”。最后教師指出在問題的算式后面要有一個單位名稱。主題圖這個時候呈現,作為一種練習的材料,達到了使學生更充分理解新知識的目的。同時,通過把新知和實際運用緊密結合起來,讓數學走進現實生活中,使學生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3)合理改編主題圖。在實際教學中,主題圖的使用要因班而異,從學生現有的學習起點和生活經驗的實際出發,對不適合本班使用的主題圖,或有比教材的主題圖更有價值的主題情境時,教師在尊重教材意圖的同時,進行合理的改編、增補和刪減,創造性地讓主題圖在教學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總之,主題圖作為知識的重要信息載體,教師要優化主題圖教學,領會主題圖的 “內涵”,選擇主題圖的 “呈現方法”,把握主題圖的“呈現時機”,讓學生在現實的、有趣的和探索性的數學學習活動過程中,促進各方面素質的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黃橋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