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良巧
【摘要】行為主義理論是由美國的心理學家華生首先提出來的,由于其操作性較強的優勢,近年來已不斷被廣泛應用到我國幼兒行為的塑造與矯正過程中,對學前教育也產生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本文首先就行為主義理論進行了簡要概述,然后對行為主義理論在學前教育和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夠對實際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行為主義理論;學前教育;運用
引言
行為主義理論主張拋開了對意識的研究,而強調對人們的行為與活動進行研究。將行為主義理論應用到學前教育中,使得兒童的研究方向上有了較大改變,即由對兒童主觀意識上的研究轉向了對兒童行為的觀察與研究【1】。同時,在應用過程中,行為主義理論注重兒童的行為的觀察,并通過模仿等原則培養兒童的良好行為、矯正兒童的不良行為,對兒童的全面發展及學前教育工作的有效展開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1.行為主義的理論要點
行為主義心理學強調了行為研究的重要性,它認為心理學的研究內容不應該是意識,而是行為。該行為具體是指有機體為了適應所處環境的變化而在身體機能上產生的各種反應,主要表現為機體肌肉的收縮和腺體的分泌現象【2】。就行為主義的基本觀點來說,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認為心理學是研究人類活動和行為的一門自然科學,同時,在研究方向上應當摒棄對人們意識方面的研究;其次,在方法上主張客觀法,例如測驗法、條件反射法、口頭報告法以及實驗觀察法等等。另外,機械唯物主義決定論是行為主義觀點發展的基石。
2.行為主義理論在學前教育中的運用
幼兒無論是在生理上還是在心理上都有著顯著的個性特征。在生理上,其身體仍十分柔弱,免疫功能差,運動能力也處于發展期;在心理上,其心理過程都帶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和隨意性。而行為主義理論能夠通過細化教學步驟,營造培養環境的方式能夠有效適應幼兒的生理及心理特點,通過外界因素來有效塑造和修真幼兒的行為。因此,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應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充分認識、了解行為主義理論內容,把握其中的重要元素,以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進而提高未來幼兒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其具體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重視教師的主導地位
由于幼兒所處的年齡階段較低,其自我控制及自我學習的能力也較低。而幼兒教師作為幼兒生活與學習的引導者,對幼兒的行為以及活動將產生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教師應當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幼兒教師對促進幼兒認知及能力發展的重要性,使其在今后的幼兒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的發揮作為幼兒教師的主導功能,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2.2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在行為主義理論中,環境對人類身心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作用,它認為人的大多數行為皆是后天環境影響的成果【3】。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可以從自我本身做起,通過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利用多媒體教學及課堂游戲來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深刻感受到良好學習環境的益處及重要性。引導其在未來的幼兒教育教學過程中,努力營造出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教育教學環境,并盡可能的避免幼兒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保證幼兒的健康成長。
2.3提升行為塑造和行為矯正的教學技能
幼兒的行為具有可塑性,因此,行為塑造及行為矯正對幼兒的教育而言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而幼兒教師作為幼兒生活與學習的參與者與引導者,擔負著對幼兒進行行為塑造與行為矯正的重要責任。因此,為了提升學生在這方面的實踐能力,學校可以加強與幼兒園的合作力度,讓學生能夠有機會參與幼兒園的具體教學過程,并學習如何利用行為塑造與行為矯正法來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例如,在幼兒的飯前洗手環節中,幼兒通常都會忘記洗手,因此,學生應當學會如何利用行為塑造的方法培養幼兒形成飯前洗手良好習慣,即每次在幼兒用餐之前,為幼兒生動、有趣地示范洗手的過程,并講授飯前洗手的好處,以不斷培養幼兒飯前要洗手的衛生意識。
2.4合理運用表揚與懲罰的評價手段
行為主義的強化觀點認為,令人愉快的結果對行為有著有效的加強作用,它能提高個體行為的操作頻率,反之則減弱,即個體較少甚至不再出現該種行為。換句話來說,愉快的結果對于行為的作用可以視為正強化,而不愉快的結果對于行為的作用,則視為負強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表揚與批評即是正強化與負強化的有效體現。因此,教師不僅應當讓學生學會如何利用多種形式的表揚方式提升幼兒的學習動力,還要學會如何合理、有效把握對幼兒批評與懲罰的力度,以最大限度的減少幼兒不良行為的再次出現。
3.結語
總之,雖然行為主義對幼兒的行為塑造與行為矯正有著不可忽略的促進作用,對學前教育的方向與內容也有著重要影響,但其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如一味強調外界因素的影響而忽略的幼兒的個性差異等。因此,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讓學生充分認識、了解到行為主義的優勢與不足,取長補短,并使其重視教師、環境、教學技能以及評價等教學元素的重要性,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而促進未來幼兒的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曲哲.行為主義理論在行為矯正實踐中的運用[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01)
[2]劉玲.成熟主義與行為主義理論在學前教育中的運用[J].文教資料.2012(12)
[3]隋美榮,高峰強,潘光花.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興衰及其啟示研究[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