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
摘 要:新課程標準和素質教育的實施,要求數學課堂教學應注重和強調數學文化的教育理念,要求數學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數學思維能力,使之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以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為目的。
關鍵詞:數學文化;新課標;融入教學
隨著新課標和素質教育的實施,數學教學的目的早已不是讓學生應付考試、考取高分,數學教學更應以學生為主體,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為目標。教師應致力于將數學文化融入到數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數學課堂教學,使學生感受數學文化的內涵,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為社會培育高素質人才。本文在結合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探索新課標實施背景下數學文化如何融入數學教學的過程。
一、探究意義之所在
從某種意義上說,數學教育就是數學文化教育。不僅使學生形成和發展數學品質,而且使學生提高社會文化修養和科學素養,這就是數學文化教育功能之所在。探究數學文化融入數學課堂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提高創新意識
新課程標準下,數學文化應體現和滲透在各個模塊的教學中,教會學生領會數學的美學價值,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創新意識。數學文化的融入的主要功能就是讓學生形成數學意識,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2.增添課堂活動
如果能將豐富的數學文化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則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同時也能讓課堂處處充滿生機,使學生學得津津有味。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了解相關的數學文化知識,比如某一數學定義的由來、數學家的故事等,從中培養自身的實事求是、堅持真理、認真嚴謹的學習態度,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
二、探索融合之方法
新課程標準下,將數學文化融入到數學教學課堂之中,不僅要注重數學知識的學習,也應注重趣味性和實效性,注重知識性的同時注重體現文化的美感,充分利用教材,感受數學文化美感。
1.學會欣賞數學文化內涵
結合數學課堂教學的實踐經驗,本文認為數學文化的內涵既包含課本中既定的數學背景、知識概念、定理公式、問題描述以及知識的運用;也包括無形中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和課堂上輕松活躍、善于啟發的氣氛,以及課下為學生提供的學習和感受的氛圍,是一種動態的文化。
2.實施模擬情景教學
將數學文化融入到數學課堂最有效的方法,即創設數學文化情景。具體來講,將數學文化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進行融合,并不是僵硬地向學生展示一系列的相關材料,讓學生在思考與討論活動中總結經驗并且得出結論。
3.營造數學文化氛圍
課堂教學氛圍并不是虛無縹緲的,而是實實在在存在于數學課堂教學中,也真真切切影響著數學文化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由于學生主要通過課堂教學來學習數學知識,數學獨特的文化內涵主要依附于課本,并通過教師的教學用語和課堂中師生靈感的交流碰撞來體現。例如,講述著名數學家的人物傳記,提起祖沖之學生想到了圓周率,提起華羅庚、錢學森,學生便想到了新中國的建設靠他們,提到陳景潤,學生想到了“哥德巴赫猜想”的解答……教師要將偉大數學家的事跡與我們的數學文化、數學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將其潛移默化地滲透進學生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品質中,引導學生在總結數學經驗的同時體驗數學的本質,營造數學文化氛圍。
4.數學文化根本在于“學以致用”
數學應用價值是數學文化最重要的體現之一。數學來源于實踐與生活,經過抽象形成理論后又高于生活,理論再反過來指導實踐和應用于生活,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同時學生的認知水平也存在局限。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融入趣味性數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必須注意所選素材是否能夠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以致用”。
新課標下,數學課堂通過這些數學文化的融入與潛移默化,帶領學生走進數學的神奇世界,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無窮魅力,感受到數學之美,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數學思維能力,并提高了學生的內在氣質。
參考文獻:
[1]邱 云,李 祎.展現數學文化 激活“集合”教學[J].中小學數學(高中版),2009(Z1):46—48.
[2]郭江飛.凸顯數學文化教育功能的課堂教學嘗試[J].數學教學通訊,2013(33):43—44.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陸川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