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
摘 要:高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群體人數(shù)眾多,困難形式復雜,高校要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zhì)量,迫切需要解決貧困生問題。本文就貧困生的特點進行了分析,并針對貧困生個人特點,提出組織有效的學習和文體活動,以此來提升其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高校貧困生;能力提升;實踐
隨著高校體制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向“大眾化”轉(zhuǎn)變。加之高校連年擴招,貧困家庭學生人數(shù)相應增加,經(jīng)濟困難學生群體呈現(xiàn)出人數(shù)眾多,困難形式復雜化的趨勢,經(jīng)濟困難學生問題日益突出。為確保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國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了多項對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資助政策;并加大資助政策宣傳工作力度,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提高全社會對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的思想認識,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的良好氛圍,使各項資助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政策落到實處。
一、提高貧困生學習能力是貧困生獲得資助的保證
對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資助的政策很多,包括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政策;省政府獎學金、省政府勵志獎學金政策;高校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高校學生應征入伍學費補償, 國家助學貸款代償及學費資助;高校畢業(yè)生到基層單位就業(yè)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政策;烈士子女、孤兒、優(yōu)撫家庭子女等學費減免政策;學校、社會各界設立的獎助學金政策等。
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要獲得資助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以國家勵志獎學金申請條件及要求為例):其中一條要求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優(yōu)秀,上學年學習成績?nèi)萍案瘢瑹o補考、重修科目,學習成績排名在所學專業(yè)或年級的30%以內(nèi);綜合測評分不低于75分。
從評獎條件上看,學習成績是一個重要條件,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是高校做好貧困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提高貧困生學習能力是高校目前的工作重點之一,也是貧困生工作的主要部分。
二、貧困生特點淺析
高校貧困生主要是指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因為家庭貧困導致其在身體狀況、綜合素質(zhì)、學習成績、心理素質(zhì)、社會資本等方面都與其他非貧困大學生有較大差距。貧困生作為社會貧困群體的一部分,既有貧困群體的共性需求,又有不同于一般貧困群體的特殊需求。貧困生之“貧困”并不只是簡單的經(jīng)濟困難,往往還包括心理上的“貧困”。他們長期在精神、能力、社會關系占有等方面都與非貧困生有所不同。由于家庭經(jīng)濟困難,他們?nèi)鄙僮陨硭刭|(zhì)、特長培訓等方面的教育,這導致很多貧困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表現(xiàn)出自卑、怯懦、內(nèi)向、封閉等;較少主動與老師和同學溝通、交往;有的還不能正確認識自己,不能合理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目標。
如果他們長期得不到幫助,他們的成長、成才可能會很難,還可能因經(jīng)濟困難而輟學。對于這部分人,僅僅給予經(jīng)濟上的資助并不能完全解決貧困生的多層次需求,貧困生在精神世界上的訴求也是學校和社會需要關注的重要方面,其在精神世界上的訴求主要表現(xiàn)為自尊自強的心理需求、人際關系和諧的需求、得到心理支持的需求、自我成長的需求等。如果只是解決了他們的經(jīng)濟困難,不注重他們能力尤其是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其學習成績不理想,做事缺乏自信,他們也難以順利成長、成才。所以,對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既要“幫困”,更要“扶志”;既要切實解決他們的經(jīng)濟困難,更要著力培養(yǎng)并幫助其提升學習能力。
三、貧困生學習能力提升實踐
筆者多年從事學生工作,在工作中逐漸認識到,要抓好貧困生資助和管理工作,必須以學生為本,給予貧困生更多的人文關懷和能力培養(yǎng)。針對貧困生個人特點,組織有效的學習和文體活動是提升其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通過不同形式的活動,可以幫助貧困生更新觀念、提高認識、開發(fā)潛能;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價值觀;幫助他們充分利用其優(yōu)勢的同時克服自身存在的劣勢,提高自我管理、人際溝通能力;鼓勵他們在學習實踐過程中,揚己所長,克己所短,不斷提高學習能力。
1.書法、攝影、征文活動
“中國夢”“助學、筑夢、鑄人”征文活動,“青春在路上”書法、攝影、征文活動。這類活動促進了校園文化建設,豐富了同學們的文化生活,可以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情懷,傳播“走出宿舍,離開游戲,邁向陽光生活”的青春正能量。我們從作品中看到了貧困生對周圍環(huán)境的細心觀察,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做好事的人都會成為他們作品的主人翁,體會到他們對父母、老師、同學,對學校對社會的感恩情懷。發(fā)現(xiàn)好多貧困生具有較深厚的書法功底,因為練習書法成本低,符合貧困生經(jīng)濟條件差的實際。這類活動能讓貧困生表達其內(nèi)心世界,讓同學和老師深入了解其思想狀況,更有效地進行溝通和交流,提高貧困生自我表現(xiàn)能力和自信力。
2.素質(zhì)拓展訓練
素質(zhì)拓展訓練生動有趣且富于挑戰(zhàn),“東南西北”“兔子舞”“信任背摔”“荊棘取水”“支援前線”“穿越電網(wǎng)”“畢業(yè)墻”等項目的訓練,讓同學們充分認識到了團隊協(xié)作的力量、自身的局限及潛力;他們深深地體會到了團隊精神是大局意識、協(xié)作精神和服務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只有全體成員齊心協(xié)力、緊緊團結在一起,才能克服困難,進而保證組織的高效運轉(zhuǎn)。同學們的心理素質(zhì)在訓練中得到了鍛煉,大家都明白了團隊的榮譽需要每一個成員的艱苦付出,每個成員在團隊中都是重要的,都是不可或缺的;通過訓練,他們的自信心、團隊協(xié)作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
3.參加教師科研,提高動手能力
貧困山區(qū)的辦學條件與城市學校相比,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學校的硬件條件和師資力量都非常薄弱,許多本應要求在中學完成的實驗訓練都只是老師在課堂“口授”,學生沒有機會實際操作。在大學的實驗課也有固定的學時,貧困生也不能獲得比非貧困生更多的實驗機會。因此貧困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相對較弱。我們積極與相關教師聯(lián)系,讓貧困生進實驗室參加教師科研,由于他們具有認真踏實,吃苦耐勞的精神,有較多的時間耗在實驗室,老師們也樂于接受他們,教師有意識地著重培養(yǎng)其動手能力。幾年的實踐證明,這是一條行之有效的提升貧困生專業(yè)動手能力的途徑,有的學生還發(fā)表了科研論文,有的甚至還因為其科研成果被免試推薦攻讀研究生。
4.志愿服務,助人自助
在昆明地鐵開通不久,我們組織貧困生到地鐵站做志愿服務,學習有關乘坐地鐵的知識,為市民介紹乘坐地鐵的流程。通過與人溝通,提高了同學們?nèi)穗H交流和表達能力,改變了貧困生自我封閉的孤僻性格。我們還組織貧困生為學校師生免費安裝電腦系統(tǒng)活動。這類活動既鞏固了學生的專業(yè)知識,提高其動手能力,又能幫助他人;既提高自己,又服務于人,一舉兩得,實現(xiàn)助人自助。
貧困生作為高校的一個特殊群體, 我們既要在經(jīng)濟上對其進行幫助,更要在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上對其進行提升,這是作為高校貧困生工作的一項長期工作,需要我們不斷地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劉彩霞.論高校貧困生資助模式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2(03).
[2]黃希庭.人格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謝桂陽,程 剛.高校貧困生的個性特征及心理健康狀況[J].心理科學,2002(05).
(作者單位:昆明理工大學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