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摘要:作為現代醫學的四大支柱之一,我國的康復醫學起步相對較晚,在康復醫學教育上比較滯后。為了能夠適應社會的高速進步與醫學科學的快速發展,只有不斷加強我國康復醫學教育,促進康復醫學在我國的發展。本文就改善我國康復醫學教育現狀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康復醫學;現狀;實習基地建設
我國康復醫學教育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較之國外,我國康復醫學的發展遠遠不足,為了盡快適應社會,推動我國的康復醫學教育的發展,加強康復醫學教育勢在必行。
一、康復醫學教育的必要性
1.康復醫學的概念
康復醫學是醫學學科的一個新分支,主要涉及利用物理因子的方法診斷、治療和預防殘疾和疾病,研究使傷病殘患者在體格上、精神上等得到全面康復,幫助他們恢復生活能力、工作能力以重新回歸到社會當中。
2.康復醫學的發展迫在眉睫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疾病的結構發生了改變,逐漸變化為以“慢性化、障礙化、老齡化”為主體的情況。據統計,2013年我國殘疾人約有8500萬,而60歲及以上人口為1億7000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13.26%;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19.3%,2050年將達到38.6%。因此為了提高殘疾人、老年人和隉性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其對家庭和社會造成的負擔,康復醫學的發展迫在眉睫。
3.我國康復醫學教育的現狀和問題
我國擁有13億多人口,目前康復專業技術人才的現狀遠遠跟不上實際的需求,因為康復人才的短缺,導致許多患者難以達到預期康復效果。例如,部分醫院對神經科的患者不能及時進行康復治療,導致不可逆的損傷,致使后期康復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另外我國現有的康復工作人員,學歷層次相對較低,專業化水平不足。在我國,康復醫學教育依然存在師資力量和辦學規模、資金投入和辦學規模、教學基地和辦學規模等不相適應的問題。
二、加強康復醫學教育的幾點建議
1.提高專業辦學層次,加快康復醫學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我國康復醫學專業的老師數量不足,所以許多從事本專業教學工作的老師是從其他臨床科室或教研組調過來的。他們中間有一部分可能只是經過一個短期的康復醫學培訓或者進修,缺乏對康復醫學知識全面、系統地掌握,所以必須加速開展康復醫學專業教師的繼續教育和培訓。另外,也需要從高等醫學院校康復專業應屆畢業生中挑選一些優質人才來充實教師隊伍。
2.增強醫學生的康復醫學教育
我國康復醫學教育發展滯后,專業人才嚴重缺乏,調查表明,經正規院校培養出來的康復人才不足干人,而且學歷層次主要集中在中專、大專,以及少量的本科,研究生以上學歷少之又少。因此,應該加緊康復醫學專業人才的定點培養。各高等醫學院校應開設康復醫學專業,培養康復醫士或康復治療師;各中等學校或職業技術學校應開設康復治療專業或康復技術專業,培養各種康復治療士或治療技士。此外,還應該在各醫學院校的其他專業開設康復醫學課程,讓廣大醫學生接受康復醫學教育,增強康復意識,為工作后開展康復醫療工作奠定基礎。
3.加強康復醫學的臨床實踐
康復治療需要的不僅是精湛的專業技能,還需要掌握好醫患之間溝通的能力。只有深入臨床實踐,才能不斷提高康復醫師與患者的溝通技巧,才能夠體會到患者的康復需求。首先要獲得患者的信任,使他們配合訓練,其次要尊重患者的自尊心,尊重患者的選擇和風俗習慣,最后在臨床康復教學實踐中應該有目的地進行培養,使他們掌握與患者溝通的技巧。
4.加強康復專門機構建設和實習基地建設
康復專門機構是康復對象恢復期醫療與康復的機構,是使早期病人延續治療效果、縮短住院時間、延長生命值、恢復功能、返回家庭和社會的重要一環。我國無論是康復醫院、護理院還是康復中心,目前在數量和質量上都與實際需要相差甚遠。現階段仍然有許多醫院還未建立康復醫學科,即便有也可能只是掛個牌子而已,只能接待部分傳統的康復治療項目,例如,針對頸肩腰腿痛等病癥,并不能夠利用現代康復治療技術對中風、腦癱、脊髓損傷等病癥進行康復治療,就更難以承擔康復教學實習的任務。國家衛生部早在1996年發布的《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管理規范》中就明確規定:二、三級綜合醫院應設置康復醫學科,目的是為有功能障礙的患者提供康復醫學就診服務,并為所在社區學校提供康復醫學培訓和技術指導。各級醫院應認真落實國家相關規定,加強康復實習基地建設;另外,由于臨床人員的康復意識普遍比較薄弱,有人認為康復就是理療或按摩,對現代康復治療技術了解缺乏。所以,必須盡快加強臨床醫護人員的康復意識。通過加強實習基地建設與臨床醫護人員的康復意識,為醫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實習環境,讓康復醫學與臨床醫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促進現代醫學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