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化奎 席玉青
摘要:一體化教學的組織安排是職業院校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但是當前職業院校的教學組織安排存在嚴重的不同步現象。本文對職業院校一體化教學的組織形式進行了分析,分析了當前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實踐經驗,提出了一套新的教學組織安排流程,使一體化教學工作更加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
關鍵詞:職業學校 一體化教學 重組 優化
職業院校主要是向社會輸送專業技術過硬、基本素質較高的綜合型技能人才。一體化教學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除了必須確定教學內容,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外,還必須借助和運用一定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師對教學活動進行合理的設計和組織,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學效果。
一、教學形式現狀
當前,職業院校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主要表現為集中授課的形式。這樣雖然可以使所有的學生都面對相同的教學要求、教學資源和學習評價,但也存在一些弊端,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一是無法完全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二是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不到位;三是學生的協作能力、自學能力、組織協調能力都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二、教學對象分析
在高校連續多年進行大規模擴招的形勢下,學生的思想觀念、心態呈現出與過去不同的狀態。通過問卷調查得知,任職教師對學生的狀態有以下認識: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積極性不足;個人主義心理較重,組織紀律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不良風氣影響;教育教學質量明顯下降。
三、教學模式重組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教師的教學形式應做出適當的調整。良好的教學組織形式可以改變教學現狀。下面簡單介紹一下教學模式重組的具體流程。
1.學生人數與實習教具的合理匹配
因專業不同,學生人數可自行調整。前提是在單位教學時間之內,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得到同等的操作練習機會,從認知到熟練,再至精通。
2.學習小組的合理分配
此項工作需要任課教師在課前做好。任課教師向班主任、輔導員或者班長了解班級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組織協調能力情況,確定各實習小組的組長。課前由各小組長輪流依次挑選組員。以4個實習小組20位學生為例:1、2、3、4分別代表組長,5、6、7、8等數字表示剩下的學生。讓組長依次挑選組員,直到小組分配完成。這樣可以保證各實習小組的學生水平相對平均。
這個過程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合作意識,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溝通合作能力。
3.教學過程的合理改善
(1)理論教學。教學過程以學生自學為主線。課下學生自己預習新課程的內容,課前各小組長提出預習過程中存在的疑惑,小組間相互交流,解決對方的問題,包括講臺講解,最后提出仍沒有解決的問題,由教師講解并總結學生在交流過程中的不足。
(2)實訓教學。教師首先強調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項,向各小組長集體操作并講解實際操作內容。之后,由各組長向組員講解。有疑問時,小組長協商解決,難以解決的問題再由教師講解。以上兩個教學過程的改進,能夠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鍛煉學生上臺講解及言語組織表達能力。
(3)課堂作業。課堂作業以任務表的形式完成,內容涉及學生的實作項目相關理論知識、測量數據和結果分析等。在個人實際操作結束的同時,課堂作業也應隨之完成。
4.實際操作課題考核的安排
課題考核主要是以比賽的形式進行。首先公示項目的考核標準,再由各小組長確定參賽人員的名單和考核順序,組長相互監督非本組成員進行考核。最后,教師進行考核總結,并給予相應的獎懲。
相互監督考核的方式杜絕了學生在考核中照葫蘆畫瓢的心理。因為各小組之間的成績會排名次,所以對參賽選手的監考會非常嚴格。這也達到了通過考核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目的。
四、模式重組效果總結
重組后的教學模式經過近三年的實踐運用,不斷地改進和完善。通過對學生、用人單位和教師的調查,該教學模式效果明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得到有效加強;學生入職后的專業技術水平和自控能力明顯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組織協調和適應能力增強;任課教師的教學強度降低,但教學效果顯著上升。綜上所述,職業院校一體化教學模式的轉換效果顯著,展現出獨特的優勢,順應了時代的發展需求,應予以推廣。
(作者單位:洛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