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摘 要:高效的課堂要求師生之間是平等的教與學的關系,教師是學生學習的設計者、引導者,學生才是真正的主角,因此,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必然是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激烈的探討、爭辯、合作、交流中愉快地學習,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關鍵詞:高效課堂;高中英語;引導;探究;信息化
一、教學理念的轉變——變“教”為“導”
應試教育模式下,教師是課堂的主人、課堂的主宰,教師成為英語知識的灌輸者,即我們常說的滿堂灌,教師重視教師的“教”,忽視學生的“學”,把學生當成接受知識的容器。
新課程背景下,作為教師必須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因此,教師要主動轉變自我,學習教育新理論,樹立教學新理念,突出學生的“學”,重視學生“學”的過程和體驗,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這就要求老師要將過去的重“教”變為重“導”,引導學生“學”并將其引向深入,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中獲得成長。
二、教學模式的轉變——變“填鴨式”為“探究式”
高效的英語課堂是氣氛熱烈、活力四射的課堂。目前,陳舊的課堂教學模式,如填鴨式、注入式、灌輸式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霸占著課堂,這種典型的填鴨式教學模式的特點是教師是教學的唯一權威,教師一味地講解之后,就是背單詞、背課文、記語法、題海戰等,學生稍微有點質疑聲都會被教師的一番批評所壓制,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嚴重壓抑著、阻礙著學生學習個性的發展,學生興趣全無,“啞巴英語”“聾子英語”困惑著我們的師生,課堂低效十分明顯。
高效的課堂要求師生之間是平等的教與學的關系,教師是學生學習的設計者、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真正主角,因此,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必然是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在激烈的探討、爭辯、合作、交流中愉快地學習,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課堂學習過程的導演,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演,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分析討論、調查研究等方式進行高效學習,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將大大增強,學習能力也將大大提高。
三、教學手段的轉變——變“單一”為“信息化”
傳統的單一的“一本書、一張教案、一支粉筆、一張嘴巴、一塊黑板”的教學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于現代英語教學的需要,尤其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當前,計算機、網絡、多媒體技術、班班通設備等已經在各級各類學校得到普及,尤其是現代教育信息化技術中的多媒體輔助教學深受教師的喜愛。多媒體技術可以很好地將圖片、文本、聲音、影視等教學信息有效整合起來,形成有效的教學資源。同時,多媒體技術還可以極大地擴充英語教學的容量,變抽象的英語為形象的英語,變復雜的英語為簡單的英語,變低效的課堂為高效的課堂。
四、英語口語的轉變——變“啞巴”為“響亮”
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模式下高中英語教學重視英語知識、英語語法的傳授,重視題海戰術的運用,重視英語成績的提高,而往往忽略英語口語的練習和運用,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教學。
新課程背景下,高效的英語課堂應該突出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一是要教育學生樹立信心,敢于在同學之間用英語表達。教師在課堂上用英語口語表達自不必說,且要求學生必須用英語回答各種問題,學生之間的交流也盡量用英語來表達。英語口語的練習與運用,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多激勵學生,多表揚學生的進步,哪怕一段對話甚至是一句話,只要說對了就應該得到教師的認可,這樣學生口語運用的信心和能力才會逐漸得以樹立和培養。二是教師要創設濃厚的英語口語情景,開展形式多樣的口語課堂,例如,組織英語三分鐘演講、英語歌曲聯唱、英語小對話、英語情景劇表演、英語小品表演等活動,使學生經常置身于英語口語環境中,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得以提高。
總之,變則通、通則達,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語課堂,只要教師按照新課程的理念和標準,從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學生口語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轉變,那么,英語高效課堂的明天就不會遙遠!
參考文獻:
[1]張 艷,趙 蕊.淺談高中英語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J].中學生英語(高中版),2013(Z1).
[2]湯 衛.構建高中英語高效課堂的策略研究[J].教書育人,2012(20).
[3]陳艷凌.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構建英語高效課堂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4(16).
(作者單位:山東省海陽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