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花
【摘 ? ?要】初中生物因為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不高,所以很多人將生物視為學習中的“副科”,造成現在很多初中生對于生物學習不重視甚至是忽視。然而隨著人們科學觀念的改變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生物學必將成為新科技時代的熱門學科。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師應該如何進行教學?本文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總結了以下幾點教學建議,希望對初中生物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生物 ?新課改 ?生物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2.107
生物作為一門自然學科,很多初中學生認為生物又不重要,我們學它干什么。作為一名生物教師更應該認清楚生物課程的作用,雖然它只是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不高,但教學中僅僅講解重要的知識點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該注重的是在講課過程中多多聯系生活實際,多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生活中的生物學,并且把這樣的生物知識滲透到我們的行動中。教師應倡導新課改下初中生物“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發揮生物課堂的積極作用。我就此聯系初中生物的教學策略,談談新課改下的初中生物教學。
一、優化時間安排,保障高效課堂
在初中生物的授課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初中生物課本上幾乎沒有多少特別學術性的東西,它所有的知識都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教師應該注重在講課過程中多多聯系生活實際,多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生活中的生物學,并且把這樣的生物知識滲透到我們的行動中,讓學生學有所用。為保障課堂的高效性,就需要教師做好每一次的課堂時間安排。
課前,當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必須下夠工夫備好課。備課不是單純的寫好教案,備課還應該備好教材、備好學生、備好課件,并通過鉆研、理解教材并聯系學生生活實際來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課上,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投入到生物課程的學習中,認真考慮到教學會遇到的細節問題并及時糾正學生的認知偏差。確保一節課的順利進行,就是要合理將學習、講解、練習等學習步驟合理安排時間,做到教學的有條不紊進行。課前要求學生做好及時預習后教師應當精講內容,讓學生多學多練,合理穿插當堂檢測、小練習等于課堂中,鞏固課堂效果。初中生物是一門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的學科,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好時間安排,學會調整教學節奏靈活教學,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在生物課堂上積極嘗試與探索,學會自學,讓課堂更高效的進行。
二、激發學習興趣,巧妙導入課程
在初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課程內容與生活實際息息相關,教師可利用初中生物教材設計的特點來合理導入課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學習更加感興趣。初中生物教學中我們注重的不應該僅僅是學生考試考多少,而更應該注重在講課過程中多多聯系生活實際,多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生活中的生物學,讓學生學會把這樣的生物知識滲透到平時行動中。比如講到視覺的時候學生自覺做到用眼衛生,預防近視。
同時,還應該針對初中生的性格特點,教師應該學會把生物課堂講的更加生動有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一節成功的課程離不開好的課程導引設計。優秀的課程導引設計要求符合教材的自身性質和生物學科的特點,例如,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自身的優勢應用于生物教學。在學生在學習遺傳時,學生往往很難理解“遺傳”是怎樣的過程。教師可以在課堂開始時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使“遺傳”這一抽象的概念具體化。
用媒體教學將內容系統的展示出來,利用視頻中配有的豐富的圖片和文字說明,以動態的形式將知識點展示給學生,讓抽象的事物變的具體,減少了學生理解的難度,大大增強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勾起學生的好奇心,再提出思考:現在世界人種分為三種,黃種、白種和黑種,考慮到自然環境以及多種外界因素的影響,如果這些人,比如黑種人從非洲等地遷到亞洲東部,那么他們的后代也是黑種人嗎?進而進行課題“人類的遺傳”的學習,在課堂上促使學生在好奇與思考中獲得知識并發現新的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角度,增加教材的學習深度。
三、概念圖式教學,構建知識網絡
初中生由于在生物學習中存在對知識理解能力的局限性,導致很多學生對生物概念的理解與把握淺顯而不深邃,零碎而不完整,平面而不立體。作為初中生物教師應當指導學生有效的從思維層面認識到把握物體的本質,在教學中豐富學生對概念的感性認識與體驗,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從而實現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提高。在生物教學中,知識點相對較細,涉及面廣,教師常常擔心某個知識講解不透徹,導致學生知識不能很好理解,便刻意重復強調,每個知識點都講到。這樣一來,教學進度緩慢,學生難以把握重點、學習吃力,教學效果不佳。
生物教師可在教學中應利用概念圖等綜合歸納方法,回顧知識,化繁為簡,為學生構建知識網絡。通過“俯視”所學知識,在學生心里構建有序的知識體系。新課改后的生物教材編寫不同于傳統教材,將動物學、植物學、人體解剖生理學分開編排。新教材的編寫以“人與生物圈”為主線,學科間知識聯系緊密、容易銜接。如果我們把生物學習比喻成建樓房,那么新教材章節綜合式的知識體系可看成是建筑材料,教師應該利用全新的教材體系,把生物學知識與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聯系起來為學生構建清晰明了的網路概念圖,讓學生通過章節的學習了解各種建筑材料的作用,再加上簡單的做題加深其運用,提高學生對生物知識掌握的牢固性。
四、重視實驗操作,培養探究能力
生物學科本來實驗性就很強,實驗教學是生物學教學的基本形式之一,生物教師更要注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例如我們在學習“觀察植物細胞”的課題時,教師要帶領學生學會利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這里就要設計關于顯微鏡的使用、臨時裝片的制作、實驗材料的處理等知識講解。教師可在實驗前對學生進行提前預習準備,讓學生了解,到實驗知識,以免學生在面對實驗時出現“無從下手”的局面。初中生物實驗要注重實驗形式的多樣化、實驗操作的規范化和實驗數量的上升化。實驗在教師的耐心引導下,通過其的教學過程,旨在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并讓學生養成嚴謹、科學的實驗態度。
李政道教授曾說過“沒有今天的基礎科學,就沒有明日的科技應用”。新課改下的初中生物教學讓每個生物教師都肩負著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的重任。當下的教師應該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掌握學生的特點和學習的一般規律,制作適合學生的一套教育方法,進而提高初中學生的科學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