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博
[摘要]:情境教學法在初中物理課堂中的運用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初中生可以在相關情境的影響下更好的學習物理。提出了幾種情境教學法在初中物理課堂中的具體運用方式:創設生活情境、創設故事情境、創設多媒體情境以及創設角色扮演情境等。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 初中物理 興趣
情境教學法是以案例或情境為載體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性的學習,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情境創設的教學手段,從學生熟悉的實際事例和情境出發,使學生易于直接從感官理解問題。同時,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成為課堂的主人。通過對目前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情境創設存在問題的分析,本文作者認為有效創設初中物理教學情境的措施可以從以下幾點來進行。
一、將物理情境創設與學生生活巧妙聯系,吸引學生的興趣
為了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在課堂教學開始的時候就可以設計教學情境,有效的進行課堂導入,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的好壞也會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例如:在初中物理課堂開始的時候,物理教師就可以拿出一桿秤展示給學生們,然后隨機的選擇兩件教室內的物體,如課本、茶杯等,給物體稱重,這種生活情境在學生的學生中經常會看到,印象比較深刻,稱完之后基本上所有學生的目光都會聚集過來,不知道老師想做什么事情,感覺到又熟悉又神秘。老師這個時候就可以將秤桿仔細的展示給學生們,看看它的組成,讓學生們發現它的支點,兩端的長度等等,隨之引出杠桿平衡的原理,學生們通過這一類的學習,能夠很快地進入到課堂中,而生活化的情景創設也使得學生學習的時候能夠印象深刻,課堂教學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促進全面發展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是個性逐漸形成的時候,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學生的個性發展有一定的關聯,在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由老師一味的講解,學生埋頭苦學的模式,學生的個性完全得不到體現,因此創新能力也無從談起,在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從學生的認知需求出發,了解到學生感興趣的方面。
三、巧妙創設物理情境,激發學生探索熱情
初中階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物理教師在創設物理情境的時候,要注意選材的針對性,然后根據所選擇的情境,有針對性的設置一些問題,造成課堂上充滿疑問,讓學生們在課堂教學中帶著問題來學習,在學習中勤于思考,例如:在學習電路和電流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每個家庭都會用電,同時也會有很多的家用電器,如果將電器簡化為電阻,然后將家庭的電路簡單的畫出來,老師可以設置問題,同學們,你們家里有多少個開關?多少個電阻?這一類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積極去思考,每個學生的情況都不一樣,還可以相互之間進行討論,課堂教學氛圍很融洽,學生的探索熱情被激發出來。
四、情境創設難度適宜,體現最佳教學效果
通過前面分析可知,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情景創設中,如果創設的過于簡單,則學生不用思考就獲得答案,起不到引導的效果,如果過難,則學生難以理解,容易打擊學習的信心,因此情景創設要適中。例如,在講解電與磁的內容時,學生對于麥克斯韋和基爾霍夫都很陌生,如果先提出來,則學生會覺得過于深奧,如果老師利用一塊吸鐵石吸鐵屑來進行導入,則教學的效果就能體現出來。
五、利用多媒體進行情境創設
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把音頻、視頻等融合到教學情境之中,刺激學生的感官,對學生進行啟發,使學生體會到情境中蘊含的物理知識。比如,筆者在講授“壓強”一課時,播放了“胸口碎大石”的雜技表演視頻。一塊跟成人身體大小、重達200斤的石塊被置于平躺的表演者胸口,另一人用大錘用力敲擊使得石塊碎裂,而表演者安全無恙。筆者問學生為什么胸口碎大石不能使表演者受傷,從視頻中可以挖掘出哪些物理知識?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分散壓力,然后把壓強這一概念引進來,讓學生進行理解和思考。事實證明,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視頻吸引,在多媒體所創設的教學情境中,學生表現更為活躍積極,更能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六、開展物理學史和科學人物的簡介
物理史上的每一個發現背后,往往都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提供給學生汲取知識的動力。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展示科學史情境,科學家那些生動有趣、艱苦卓絕的科研小故事會深深感染學生,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激起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不斷提高自身科學素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獲取知識,還有利于培養他們刻苦學習的精神、實事求是的態度,陶冶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初中生都喜歡聽有趣的故事,結合課堂的教學內容適當地講述一些科學史與人物史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曹沖稱象的依據、阿基米德“王冠的故事”、伽利略“比薩斜塔實驗”等等,物理教師在導入新課過程中,可以利用大量的科學史實,讓科學家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讓學生學會思考問題,變好奇心為學習興趣,積極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這樣課堂會變得生動有趣,學生的探究欲望也能被激起,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七、運用情境教學法的實踐思考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學生被動接受教師的提問,缺少情境創設,導致學生缺乏問題意識,不能發現問題中所包含的正確規律,從而無法用已具備的知識去解決問題。長此以往,會扼殺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創造能力。究其原因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忽視了對學生情境學習指導和情境教學模式的深入,只是讓學生停留在學徒制的模仿中,學生只是學到了知識的表象,而沒有認知到知識的本質。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是非常必要且值得重視的。
筆者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創設以學生為主體的、具有探索性、啟發性、創造性的物理情境,讓學生在物理情境中積極地思考,主動提出相關的物理問題,然后通過各種積極的思維活動和實踐活動獲取必要科學知識來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加深他們對概念的理解。尤其是對于剛開設物理課程的初中生們來說,情景教學法可以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課程的內容。
物理是一門可以充分開發人頭腦的學科,情境教學法可以為學生的生活帶來很多樂趣,讓學生對于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可以用物理知識去解答,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到物理知識。情境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其產生一定的科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