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輝霞
摘 要:伴隨著教育的改革,教育對當今素質教育重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開始受到重視,人們對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要求也越來越高,小學語文課堂的實效性對學生接受知識的范圍和深度有很大影響,對改革的實施效率有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實效性;策略研究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有目的、有意識地將知識和技術教授給學生所產生的實際效益稱之為課堂教學實效性。它將使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度產生直接影響,那么,在目前的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該如何提升課堂的實效性呢?本文將針對小學語文上的小組合作、探討相關的教學案例進行分析,以總結出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合作策略供教育者參考。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常常看到成績優異的學生與成績差的學生之間的狀態不和諧,造成語文課堂的總體效益不高,得不到學生的整體發展。教師應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積極地改變這種狀態,促進學生之間的和諧,以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教師在課堂上的合理引導,能使優等生和學困生有了交流的機會,久而久之通過合作讓學生相互幫助、相互了解,從而產生和諧,進而提升學生間的合作能力,促進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提升。如,在教學《飛船上的特殊乘車》這課時,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四組,采取優等生與學困生隨機平等分配的原則,盡可能讓每組優等生和學困生的比例大致均衡。確定組之后,教師可以采取組內自由分工的方式以調動每位學生的積極性。規則是這樣的,讓一名學生或兩到三名負責一種具體的任務,但必須保證組內每位成員都有具體明確的內容去執行。如學生的目標是歸納其他國家載人航天發展的相關資料。組內分配可以是這樣,讓一名學生負責將美國的相關資料進行收集,兩名共同收集俄羅斯的,還有學生可以借助自身的特殊關系,負責另外國家的收集。組內人員分工協作,最后共同將收集的資料進行分享,匯總,從而共同合作總結出異同點。通過這種方式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合作能力,也融洽了學生間的關系,進而提升了課堂的實效性。再比如,進行《迷人的張家界》這課時的講解時,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然后寫出自己的疑問,然后將全班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總結,進而分組討論,以組為單位對問題討論分析,探討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總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師不斷研究,找出創新的方法,并依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