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莉
摘 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高職院校各專業的公共政治必修課。當前,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存在不愛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現象。探究其原因分別有社會層面原因、學校層面原因、教師層面原因、家庭層面及學生個人層面等原因。從教師層面探尋其原因,認為應該通過更新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觀念,改進其教學方法,創新其教學思路打造一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的體驗式教育課堂,從而提高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高職;思想政治課;專業特點
中圖分類號:G71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03-0204-02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高職院校各專業的公共基礎課,也是教育部規定的高職院校學生必修的公共政治課程,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核心課程之一。當前,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存在不愛聽、不愛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現象。比如,上課遲到、早退、曠課很正常;上課玩手機、交頭接耳、睡覺很普遍。發生上面這些現象的原因有很多,有社會層面原因、學校層面原因、教師層面原因、家庭層面及學生個人層面等原因,其中教師層面最突出的幾個原因就是我們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觀念不夠新穎、教學方法不夠先進、教學思路不夠開闊。如何緩解并解決這些問題呢?作為高職院校一線思政課教師,我認為應該打造一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的立體課堂,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增強學習興趣,進一步實現教學目的。下面我將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第一章為例介紹如何構建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課的立體課堂,來打造體驗式教育課堂。第一章的題目是“追求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分別說明。
一、更新教學觀念,引入多種載體營造體驗式課堂
傳統課堂無非就是由一張黑板,一盒粉筆,教師的一張嘴巴組成的。那么,在現代社會,各種科學信息技術傳遞如此便捷,我們可以生動形象地引入多種載體進課堂,讓我們的課堂由平面化轉向立體化。
首先,課堂上可以引入音頻資料。比如以第一章為例,為了順利給同學們導入理想概念,我引入成龍演唱的歌曲《壯志在我胸》,同學們都很高興,有的同學甚至跟著成龍唱起來。讓同學們欣賞完這首歌曲后,可以采取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回答:“壯志在我胸”的內涵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壯志在我胸”和同學們有什么關系?這樣因勢利導,大家回答問題就會比較踴躍,有的同學就會回答:“壯志在我胸”就是要樹立遠大理想,其目的就是幫助人成長成才。有的同學會回答“壯志在我胸”和當代大學生關系密切,來到大學校園,有個新起點,面臨新生活,必須要抓緊適應新生活,并且還要樹立自己適當的理想目標,成長成才。他們說得多好啊,接下來我的小結就順理成章了:高職大學生是我們國家技能型人才的儲備軍,我們在校高職大學生只有明確成才目標,才能錘煉出應當具有的過硬優良素質,也才能為國家的發展做出自身應有的貢獻。從而成功導入新課《追求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接著進一步引入新概念:何為理想?何為信念?讓同學們邊看書邊體會理想和信念的含義及特征。在了解理想信念的特征后,如何進一步引導同學們理解這些特征呢?如何讓學生真正體驗理想和信念的內涵呢?比如,在講解理想的時代性這個特點時,我引入詩人流沙河的詩歌《理想》,“饑餓的年代,理想是溫飽;溫飽的年代,理想是文明;離亂的年代,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理想是繁榮。……”通過這些音頻資料的播放,把同學們疲勞的雙眼解放出來,讓同學們不僅學會看,而且更要學會傾聽。結合這首自由詩,同學們仿佛真正體驗并感受到理想具有時代性的特征。
其次,可以引用視頻資料。比如在講授信念這個概念時,信念具有執著性和穩定性的特征。那么對于這兩個特征,如何給同學們講明白呢?在課堂上我嘗試著引入電視連續劇《借槍》的片段,當一個被剪輯為一分二十秒的《借槍》片段擺在同學們面前時,同學們都屏住呼吸,都被共產黨人面對嚴刑拷打的情景和共產黨人面對酷刑表現出的態度震驚并震撼了,我順勢解釋說:正是我們共產黨人有了共產主義必勝的信念才能使他們面對酷刑面不改色,從而他們名垂青史,這同時也說明了信念一旦產生就具有穩定性和執著性的特征,這也解釋了為什么革命的敵人這么兇殘也摧毀不了我們真正的革命者的意志。從而進一步引導高職大學生要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這樣才能幫助大學生走向成才之路。如此一來,我們科學的理想信念才能轉化成一對隱形翅膀,幫助高職大學生成長成才。又如:在講解理想信念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時,我適當引入兩個視頻案例:一個是“三輪車夫考上研究生”,另一個是“從農民工到電焊工”。通過這兩個視頻的播放,讓同學們深刻感受到科學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確實能夠給人力量,促人提升,鑄就成功!由此可見,通過視頻案例的播放,為同學們展示了一堂豐富多彩的“理想信念”課。同學們在情感體驗中學習思政課,感受思政課,思政課實效提高不少。
最后,可以引用小品相聲等。為了活躍思政課教學的課堂氣氛,可以讓同學們即性發揮自編自演小品及相聲。比如以第一章為例,以“一封家書”為題,讓同學們扮演大一新生剛入校時候的情形,通過這種小品載體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體會到父母親對自己寄予的厚望,從而深深觸動我們高職大學生的靈魂,讓他們更加深刻認識到,來到大學校園自己的使命和責任是什么?自己要如何努力才能完成使命、承擔責任。這種體驗使他們樂學思政課。
二、改進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模式搭建體驗式課堂
在傳統課堂中,教師往往扮演著獨角戲的角色,而在體驗式教育課堂中,教師主要起引導作用,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必須要善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這種授課模式是體驗式教育課堂的重要表現形式。
首先,上課前教師要合理引導。還是以第一章為例,在講授這堂課之前要引導學生多動腦、多思索。在引入理想、信念兩個概念前,就讓我們的學生思考: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這個時候,同學們肯定都在努力思考這兩個問題,然后以教師提問、學生毛遂自薦的方式讓學生去回答。這個時候學生的回答可能五花八門,多種多樣。這就是上課追求的效果,因為這可以督促我們的學生努力思考并能融入課堂,能跟上教師的上課節奏,這樣的開始已經證明本堂課已經成功一半了。
其次,上課中教師要適當提問。在課堂中間也要適當提問,引導我們的學生去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比如,在講到理想信念特征的時候,讓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經歷來回憶去理解理想具有時代性、階級性的特征,比如,有的同學就會回答,自己的理想也是不斷變化的,從出生到進入大學,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表現,說到這里,同學們也都能根據自身背景踴躍回答自己曾經的很多理想。這個也讓同學們進一步認識到來到大學校園了,要確立適合現實情況的新目標和新方向。
最后,上課后教師要預留作業。在課堂臨近結束的時候也要對學生進行引導、提問,讓他們對問題的思考延續到課堂下生活中。比如,學完理想信念對當代大學生的意義后,作為教師要給學生布置一個作業,“來到大學校園,同學們的理想是什么?大家應該如何去實現呢?”。這個作業可以在課堂上留給學生五分鐘去交流談論。然后讓同學們在隨后的大學生活中去體會去交流從而形成“我的大學理想”的書面作業,從而把體驗式教育課堂延伸到課下。
三、創新教學思路,結合高職學生的專業特點構建體驗式課堂
在講授思政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高職大學生的專業特點授課。因為在高職院校,學生們都是某一專業技能型人才的儲備軍。如果思政課能和其專業相結合,那么學生就會覺得思政課有意思,覺得有“用”,這種感覺一旦產生就會促進高職大學生去接受思政課、喜歡聽思政課。從而真正使思政課成為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用”的一門課,以此增強思政課的實效性。
首先,結合專業要因勢利導。比如,在講到理想信念與大學生的關系時,借助于案例讓同學們理解到:科學的理想堅定的信念的確能夠幫助大學生成長成才。然后作為教師要因勢利導,引入與專業相關的案例,以護理專業為例,引入“最美天使”“天使的諾言”等案例,讓同學們仿佛能親身體會到如何通過樹立科學的理想和堅定崇高的信念從一名學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護理工作者。這樣一次課下來,同學們不僅建立了對思政課的興趣,而且還能幫助他們在專業方面有更好的發展。
其次,結合專業要詳略得當。在上“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時候,仍以第一章為例,通過百度搜索,理想信念方面和護理專業結合的案例不在少數,如何去選擇最合適的案例則成了上課成功的關鍵所在。第一,選擇案例要少而精,并不是越多越好。要去尋找那種最切題、最能說明問題的案例。第二,專業相關案例最好是視頻。因為視頻案例更形象更直觀,更適合高職學生的特點,這種案例對我們高職學生的震撼力和感染力才會更強,以此增強他們的體驗感受。第三,選擇的案例時間不能過長。時間過長就會喧賓奪主,弄得學生不知道到底在上專業課還是思政課了,思政課的地位就會受到沖擊。所以,結合專業選擇案例必須做到詳略得當。
最后,結合專業切忌生拉硬拽。在講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時,有的章節可以結合高職大學生專業進行講解,比如第一章主要講的就是理想信念與大學生,所以可以著重結合專業講解,讓同學們了解到自己的專業理想是什么,讓同學們清楚自己以后在專業方面要有怎樣的發展和成就。但是并不是所有章節都適合結合專業進行講解,不適合的就不能生拉硬拽,否則的話,課堂效果不好,并且有可能適得其反,還可能會引起學生的反感。
參考文獻:
[1]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