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成日
摘 要:編制數學導學案應注意,學生之間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即使是同一個平行班的學生也或多或少地對于新知識的接受程度,對于以往知識的掌握程度有著很大的區別。導學案的編寫且不可只針對某些學生,而是應該針對各種水平的學生來設計,分層是讓每一位學生都有進步的方法。
關鍵詞:數學;導學案;差異;分層設計
編制數學導學案應注意,學生之間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即使是同一個平行班的學生也或多或少地對于新知識的接受程度,對于以往知識的掌握程度有著很大的區別。因此,導學案的編寫且不可只針對某些學生,而是應該針對各種水平的學生來設計,分層是讓每一位學生都有進步的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分層教學的目的是逐步樹立學困生的信心,激發中等生的學習潛力,拓寬優生的學習面。
高效課堂的重點抓手是導學案,導學案通過分層設計,讓“以生為本”“因材施教”和“關注每一名學生”這些理念真正得以落實,分層設計重差異,是提高課堂教學的一條重要原則,也是導學案設計的重要原則,是一種必須,而絕不是可有可無的。導學案要實施分層要求,分層學習、分層目標、分層達標、分層訓練,即導學案的編寫一定要注重層次性。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對數學分層教學談一談我個人的粗淺認識。
一、分層設計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的分層設計是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效益,目的是要同時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學生的發展需要。學習目標一定要明確,具體到能夠用它們去觀察和檢驗學生的行為狀態,而且分層設計與學習目標對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具有挑戰性,讓他們都能“跳起來能摘到果子”。
分層設計學習目標就是每一位學生所要達到的目的地,不同學生目的地不同。學生只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到達了某個目的地,就完成了學習任務,如果往前一個目標,那么就超額完成了學習任務。
(1)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一課這樣設計了學習目標。
A.能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意義,會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方法,做一些步驟相對較少的習題。B.能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稍有變化的問題。C.能靈活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方法,解決一些比較復雜的實際問題。
(2)如,小學四年級數學《位置與方向》一課這樣設計了學習目標:在三分鐘內,學生至少根據兩個不同方向和距離,描述平面圖上物體的具體位置。
二、分層設計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學生走進高效課堂的前提。因此,設計課前預習時讓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做不同的課前學習準備。課前預習不但可以使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學生對課文產生興趣,激發求知的強烈欲望。所以,課前預習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一個重要措施,是一種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手段之一。
如,小學六年級數學《圓的周長》一課這樣設計了分層課前預習。A.什么是圓的周長?生活中測量圓的周長有哪些方法?通過測量你發現圓的大小取決于什么?B.完成書中63頁部分實驗,并且將實驗數據填寫在表格上。C.仔細觀察填寫的表格,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三、分層設計同類演練
我們認識到分層對于課堂教學效果會大有助益,我們必須大膽嘗試,努力去做。承認并尊重這種差異性,同類演練設計就必須難易有別,體現分層施教。讓低、中、高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在寬松的同類演練氛圍中積極參與同類演練,以便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各取所需。設計導學案同類演練題時,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堅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頂”進行分層練習。
如,一道數學分層練習題:一家餐館有能坐4人的方桌,如果有多于4人來餐館老板就會把桌子拼起來,兩張桌子就能坐6人了。想一想,算一算。
(1)3張桌子拼成一行能坐幾人?
(2)完成下表
■
(3)如果已經拼成一行的桌子數,你能快速算出一共能坐多少人?可以用語句或圖表達你的方法,以便別人理解。
這樣的題,完全體現了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分層練習。
四、分層設計問題
導學案在學習內容的設計上,遵循“問題層次化、問題探究化、問題情境化”的設計要求。問題設計要有利于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深入地解決文本,探究問題。一般從認知層面、學生層次、內容難易度等方面將問題分為“識記”“理解”“應用”“拓展”四個層次。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解”有所“問”,學有所得,從而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案例:小學四年級《小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問題設計
自學課本第104頁4題的內容。認真觀察男子4×50米接力賽成績表。
找一找:從成績表中你發現了哪些信息?
想一想:根據成績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算一算:根據成績表中的信息你能算出這四位同學的總成績是多少?你能想出幾種不同的算法?
思一思:根據剛才的計算再比較不同的算法你有什么發現?怎樣計算簡便?
五、分層設計評價標準
導學案要通過“路線圖”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積極性,必須得有相應的評價機制,從自主學習,到合作討論,到展示板演,都要密切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表現,及時給予學生信息反饋。
分層評價是指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以提供學生在完成學習與生活活動中表現出的各種能力和心理特征的動態的信息為主要方式,以形成性評價為主要途徑,以多種評價方式為主要手段,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目的。
評價標準一般是通過高效課堂專門的評價體系來體現,以“正視差異、利用差異、消除差異、發展差異”的原則進行評價。比如,當學生的答案比原來的更好、更有創見,一題多解時,我們給予更高的評價。對學困生,預習、互動、操作、提問、展示分為不同的檔次,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評價層次,只要有進步就給予充分肯定,鼓勵學生分層遞進。動態的差異評價有助于學生養成根據反饋修正錯誤的習慣,有助于學生樹立自尊、自信和進取心,增強學習興趣。總之,就是要通過評價想盡辦法激發各類學生的內驅力。
參考文獻:
張海晨,李炳亭.高效課堂導學案設計[M].山東文藝出版社,2010-10-01.
?誗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