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妍
摘 要:為了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實現教學方法由傳統的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生“主動性學習”為中心的轉變,在數學課堂教學開展“自主學習”,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就成了一個重要的話題。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實施;自主學習
一、為什么要實施“自主學習”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以“講解—接受”為主的教學模式,與時代的要求和做法不一致,為了迎接挑戰,培養合適的人才,必須改變傳統教學模式,變“接受性教育”為“創造性教育”;必須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變“接受性學習”為“自主性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自主學習”,就是讓學生有一個完整的數學學習過程,使學生理解數學問題的提出,探究數學概念的形成和數學結論的獲得,體驗數學知識的應用,并通過這些活動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
1.提出問題,創設情境
教學初始,教師應根據學情,圍繞本節課的重點,設計具有啟發性、探索性或開放性的問題,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自主探索、發現問題營造氛圍。由于出示的問題既是學生熟知的,又符合學生的實際,因此,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自覺地、主動地獲取知識。
2.課內鞏固,體驗成功
課內鞏固不僅是為了讓學生深化理解本節課的數學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礎知識,訓練基本技能,也是為了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練習題的選編應做到目的明確、針對性強、層次分明、形式多樣、有創新意識。解決問題的方式盡可能讓學生獨立地思考、分析、探索問題,多讓學生去活動、去參與,使學生在自主的氛圍中愉快地進行練習。可通過提問,或有目的地讓2~3名學生板演,然后教師根據反饋的信息有針對性地組織質疑和講解,幫助學生解決困難,教給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學生不但學會了新知識,而且由“學會”變成“會學”,充分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
3.小結評價,課外延伸
一堂課將要結束時,教師應該滿懷期望之情,引導學生回顧一堂課學習了哪些數學知識和技能,學到了哪些數學思想和方法。
課堂小結應讓學生講、教師聽,這樣學生站到了自主的地位,從而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爭先恐后的發言過程中,學
生的個性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同時,教師還應十分注意給學生留下充分的自由度,應當積極地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把問題的探索和發現解決過程延續到課外和后繼課程中去,形成良性循環,
從而給學生自主發展開辟更廣泛的思維時間和空間。
三、數學課堂教學實施“自主學習”應遵循的原則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自主學習”,首先,要認識到學生是教育教學的“主角”,讓學生在教學課堂中,充分彰顯自己的個性,使學生能夠按自己的方法去學習數學知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是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主人”的重要標志。其次,“自主學習”課堂教學的最大特點是教與學的相互交替,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師生之間的關系應是民主的、和諧的,教師只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指導者,教師應把自己作為學生中的一員,與學生平等地交流思想。教師應以組織者的角色,帶領學生一起去探索、去發現,而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真正做到教學相長。當學生發生疑難時,教師應充當指導者,引導學生突破難點,開展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討論。這樣使學生在民主、和諧的狀態下,學習知識、發展能力,使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以充分發揮,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數學課堂開展“自主學習”的教學實踐,實現了教師、學生角色的轉換。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課堂的“主宰者”,而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把原來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轉變自主探究、自我發展的課堂,真正把學生變成課堂的主人!
參考文獻:
王艷.自主學習中的行為與成效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01).
編輯 鄭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