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作者通過分析湖南城鎮化和農村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以新型城鎮化戰略促進農村發展的長效機制和有效措施;力圖以“城市引領農村”,創新思想理念、體制機制、法律法規、模式制度、管理經營、文化教育、信息技術等方面,來促進城鄉協調、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湖南;新型城鎮化;農村發展;對策研究
一、本課題研究現狀和意義
1. 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城鎮化與農村協調發展問題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一個內容十分豐富的系統性和復雜性工程。國外關于本課題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農村城鎮化方面,以美國、英國的農村城鎮化發展為典型代表。所謂“美國模式”,是指在農村城鎮化推進過程中,重視農業發展,使農業發展與城鎮化進程相互促進,在協調中共同發展?!懊绹J健钡闹饕涷灒旱谝?,從土地制度上為農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第二,重視農業技術的進步。第三,重視農業的基礎設施建設。第四,對農業實行保護政策,形成了一個系統的、快速扶持農業發展的政策體系,為農村城鎮化創造了有利條件。所謂“英國模式”,是指在農村城鎮化推進過程中,對農業發展重視不夠,農業發展的受阻進一步制約了城鎮化的推進,使城鎮化進程經歷了曲折。英國模式的主要教訓:第一,“圈地運動”對農民財產的剝奪,極大地挫傷了農民積極性;第二,農業勞動力資源的大量破壞,使農業勞動力過量減少;第三,“圈地運動”造成了農業結構一定程度的畸形發展;第四,農業中大地主所有者、農場主和農民工人的矛盾和對立,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農業生產力。國外城鎮化的發展是在市場經濟的前提下,由工業化推動,缺乏制度的理論研究。
隨著我國城鎮化的推進,國內對城鎮化和農村發展的研究也不斷深入。對城鎮化和農村如何協調發展的研究,比較典型的有:2012年,趙強《以新型城鎮化引領城鄉統籌發展》(《農村工作通訊》);2013年,李杰義等《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的路徑與對策——背景、現狀與研究框架》(《農村經濟》);2013年,周慧玲《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助推中原農業現代化》(《農業經濟》);2013年,余欣榮 《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協調發展道路》(《農村工作通訊》);2013年,李曉靖《我國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陳彥光等建立城鎮化的數學模型,借助數學方法,在理論上分析了城鎮化的趨勢。從國內研究看,城鎮化研究一直是學者們的研究熱點,但對城鎮化和農村如何協調發展的研究,還是比較零散的理論研究,缺乏系統性和創新性,而關于新型城鎮化與農村建設協調發展的政策體系和對策措施的系統研究還比較少。
2.研究意義
城鎮化是一個動態過程,是指農業人口向城市轉變的過程,不僅僅只是數量的轉變,還包括生產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在轉變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如城市的基礎設施不能滿足激增的農村人口涌入等。湖南省目前城鎮化過程對農村的發展既有積極方面也有消極方面。消極影響主要有如下幾點:(一)城鎮化的發展必定導致城市向農村擴張,這將導致可耕地面積的大量減少,以犧牲農業為代價發展城鎮化,勢必會影響湖南省的農業發展。(二)城鎮化的發展吸收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造成農村人力資源大量流失,剩余農村人口素質偏低、勞動力下降等問題隨之出現,不利于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積極作用有:(一)城鎮化過程有利于提高農民收入,縮小農村與城市之間的差距。湖南省城鎮化過程建設能有效地發揮中心輻射作用,通過資金、人才、物流等將周邊農村結合為一個有效的經濟整體,推動周邊農村經濟發展,縮小農村與城市之間的貧富差距。(二)城鎮化發展有利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村生產現代化和機械化發展。由前文消極影響可知,當農村勞動力減少時,生產成本增加,迫使農村將目光轉向大型農業機械化設備和現代化高新農業生產技術,這不僅能促進湖南省農業結構的調整,同時也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通過深入調研,分析湖南城鎮化和農村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協調好湖南省城鎮化與農村發展之間的關系,尋求兩者之間的平衡點,確保相互促進、相互發展。湖南的城鎮化建設離不開農業的發展,同樣,農村和農業的發展也離不開城鎮化的中心帶頭作用,兩者是相互統一的關系,不能以犧牲農村發展為代價推動城鎮化建設。城鎮化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應完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然后向城鎮化轉變,由社會主義新農村慢慢過渡到城鎮化,避免上述消極問題的出現,積極探索以新型城鎮化戰略促進農村發展的長效機制和有效措施;力圖以“城市引領農村”,通過思想理念創新、體制機制創新、法律法規創新、模式制度創新、管理經營創新、文化教育創新、信息技術創新等,來促進城鄉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內容
1.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針對湖南實際,比較分析我省城鎮化和農村發展存在的失衡與差距,主要包括發展理念、發展模式、發展水平、收入水平、生活方式、文化生活、人口素質、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失衡和差距。(2) 客觀分析在城鎮化進程中,城市建設給農村帶來的深刻影響:城市在創造就業、增加收入等方面明顯優于農村,城市對人口的吸引力強于農村。但在城鎮化進程中,如果不同步發展農村,農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將導致城市貧困人口增多,帶來“貧民窟”、“治安高危區”等城市病,同時也會出現農村的凋落。(3)研究如何通過“城市引領農村”,以新型城鎮化戰略引領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充分利用農業農村優勢資源和特殊資源,借助城市的產業技術和經營管理經驗,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產業。(4)研究如何以新型城鎮化發展策略促進農村建設。重點研究如何以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發展策略,促進農業產業和農村發展,探索適應湖南農村發展的有效對策和措施。
2. 湖南省城鎮化引領農村發展戰略的難點
從戰略上應強化湖南省中心城市的核心帶頭作用,充分利用中心城市的基礎設施,人力資源等優勢,發揮中心城市帶頭作用,帶動周邊農村經濟發展,加快農村經濟建設步伐。
如何提高城鎮化與農村協調發展的水平,主要需要依靠國家的宏觀調控手段,使相關政策向農村傾斜,同時又不能妨礙城鎮化的建設。只有協調好兩者之間的發展水平才能統籌城鎮化與農村發展,完成農村向城鎮化的快速轉型。
在追求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忽略農村精神、文化、生態等方面的可持續性發展。在湖南城鎮化建設過程中,不僅只是“量”的增加,還是“質”的提升。在完成農村人口轉移為城市人口的過程中,“新居民”應享受與城鎮人口無差別的教育、醫療等基本社會保障。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生態環境保護與城鎮經濟增長擺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3.基本思路
湖南的城鎮化建設已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在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本文首先,通過實地考察和文獻查找,比較全面地掌握湖南城鎮化和農村發展的實際情況,科學的審視湖南城鎮化發展的情況;第二步,對湖南城鎮化和農村發展的現狀進行分析,比較城鄉發展的失衡與差距,分析目前在城鎮化進程中,城市發展給農村帶來的深刻影響以及存在的具體問題;第三步,借鑒國內外農村城鎮化發展的成功經驗,深刻理解新型城鎮化發展內涵,對“湖南模式”的城鎮化發展與農村建設之間的基本關系、要求和創新性進行探討分析,提出“城市引領農村”的發展新思路,探索出我省以新型城鎮化戰略引領農村發展的有效機制和對策措施。
4.研究方法
湖南的城鎮化引領農村發展不僅是一個社會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政策、人口、文化多方面交叉的研究問題。本課題研究是在湖南城鎮化發展的大前提下,主綜合運用了比較研究法、實地調查法和文獻資料法,對湖南城鎮化引領農村的基本內涵、思路、實現途徑等進行深入分析。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實例與分析、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本課題既運用定性分析的方法,研究新型城鎮化的內涵、目前城鎮化過程中給農村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以及如何以新型城鎮化戰略引領農村發展的思路等;也運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以案例、數據為依據,研究以新型城鎮化戰略促進農村發展的措施。既從理論層面論述新型城鎮化和農村發展的內在關系,又結合湖南實際,提出以新型城鎮化戰略引領農村發展的建議和對策。
5.主要觀點
推動農村改革,實現城鄉一體化,是實現湖南城鎮化的必經之路,也是實現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有效途徑。本文就目前湖南城鎮化的建設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觀點與建議:
(1)針對城鄉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和制約瓶頸,要通過“城市引領農村”,以新型城鎮化戰略思想引領農村發展,才能真正實現城鄉協調發展。
(2)要以新型城鎮化戰略引領農業產業化發展,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產業,促進農村人口到農業產業化企業就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制約城鄉發展不協調的問題。
(3)以新型城鎮化戰略引領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需要解決農業產業的扶持和資源要素投入、農業產業的技術創新、農業產業企業的經營管理、農業人口的職業培訓和身份轉化、農業產業工人的用工和福利待遇等問題。
(4)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農村不能成為城市發展的“附庸”和“垃圾桶”。需要以新型城鎮化的發展理念和策略,創新性地促進農村發展。
(5)要從轉變發展模式、產業選型和轉型、基礎設施建設、信息技術和設施建設、資源要素投入、經營與管理理念和方式、職業教育培訓等方面,運用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發展策略,制定對策和措施,促進農業產業和農村發展。
三、結論
結合湖南實際,以及城鄉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制約瓶頸,通過“城市引領農村”,以新型城鎮化戰略思想引領湖南農村建設,從而真正實現城鄉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曉靖. 我國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N],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3,(9).
[2]余欣榮. 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協調發展道路[J],農村工作通訊,2013,(18).
[3]李敏. 論新型城鎮化建設對農村經濟的影響[J],經濟視野,2013,(3).
[4]李杰義等. 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的路徑與對策——背景、現狀與研究框架[J],農村經濟,2013,(3).
[5]趙強. 以新型城鎮化引領城鄉統籌發展[J],農村工作通訊,2012,(20).
作者簡介:王郁蔥(1968-),男,湖南株洲人,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課題來源:2014年度“湖南省情與決策咨詢研究”課題《湖南以新型城鎮化戰略引領農村建設發展及對策研究》(課題編號:2014BZZ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