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有忠
【關鍵詞】 數學教學;教學情境;趣味性;生活性;操作性;問
題性;多變性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08—0109—01
教學情境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發展心理品質的重要載體,是溝通現實生活與數學知識之間的橋梁。不同的內容需要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同一個內容也可以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但是不論創設怎樣的教學情境,都要把握一條原則,那就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下面,筆者就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創設的情境要有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所學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因此,創設情境時,除了緊扣教學內容,還要注意情境的趣味性。
例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筆者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情境: 一只小羊被它的主人用一根長5米的繩子栓在草地上,問小羊能夠活動的范圍有多大?小羊能夠活動的最大面積是一個什么圖形?如何求這個圖形的面積呢?此時學生對筆者提出的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強烈的認知沖突激發了他們學習的欲望。接下來,他們積極動手實踐、合作交流,推導出了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二、創設的情境要有生活性
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數學教學如果脫離了生活,必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創設教學情境時必須與小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
比如,在教學五年級“排列的規律”時,筆者列舉了班級座位的排列、課間操時各個班級位置的排列等實例。這樣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生活情境中的數學問題,而且還有利于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所在,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三、創設的情境要有操作性
新課標強調,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陶行知先生也指出,兒童的智慧產生于他的手指尖。這些都說明動手操作的重要性。教學情境是貫穿教學過程的一條線,因此它必須具有操作性。
如,在教學五年級數學“可能性”時,筆者就讓學生自己準備一個骰子和一枚硬幣,然后自己擲骰子、拋硬幣,看看可以得到幾種不同的情況。在操作中,筆者讓學生動手、動口、動眼、動腦,并且引導他們觀察記錄,進而發現規律。
四、創設的情境內容要有問題性
問題是思考的動力和來源,沒有問題就無從談起思考。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科學地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給學生一個自主探索的空間和表現自我的機會,讓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去思考。這樣教學,既培養了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如,在教學“圓柱的體積”時,筆者安排學生動手切蘿卜,讓學生動手動腦解決“怎樣使圓柱體轉化成了長方體”這個問題,從而理解和掌握了圓柱體的體積公式。這種利用實物演示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學在生活中”、“在生活中學”的方式,充分調動起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的聰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發揮。
五、創設的情境要有多變性
“多變”就是在教學中對典型的問題進行有目的、多角度、多層次地演變,使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此類數學問題的一般規律和本質屬性,也使學生對學習始終感到“新”、“奇”,由此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例如,學習“百分數應用題”后,出示下列變式練習:根據所給條件,列出算式:圖書角有文藝書48本,( ),科技書有多少本?條件:1.文藝書比科技書多20%。2.科技書比文藝書多20%。3.文藝書比科技書少20%。4.科技書比文藝書少20%。5.科技書是文藝書的20%。6.文藝書是科技書的20%。這樣的變換使學生再度對問題進行深入探索,而且在這種“多變”中,將會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為學生思維潛力的發揮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總之,創設的情境要能達到上述要求,就需要教師不斷學習別人的成功經驗,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提高駕馭現代數學課堂的能力,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不斷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