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學剛
摘要:“德育是小學數學必須完成的一項重要任務。從一年級起貫穿于各年級的教學中。”尤其是現在學生中獨生子女占絕大部分,優越的家庭條件,使他們中相當大的一部分,自我意識大為膨脹,而對于集體、社會、國家的責任感相對淡薄。因此,數學教學和其他各學科一樣,需要加大滲透德育教育的力度,突出數學教學的教育性,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關鍵詞:小學數學 德育教育 滲透
新課標將“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到一個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指出“結合數學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是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數學課堂教學中德育功能的滲透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軟任務,而是一個必須引起重視的當務之急。那么如何才能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更好地滲透德育教育?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明確學習目的進行德育滲透教育
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生產建設和科技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教學時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接受能力,聯系實際,闡明所學知識的用處,從而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學生自身形成一種學習動機。這種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從學生入學起,就要重視學習動機的培養,教師要采用適合學生心理發展水平的生動的方式。把學習目的與生活目的教育聯系起來,使學生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的廣泛應用和作用,引導學生把今天的學習和長大參加社會建設聯系起來,使學習成為他們的內部需要。
二、聯系生活實際,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教育
數學知識來源于日常生活應用于生活,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攝取有關德育信息,及時滲透愛國教育及思想品德教育。生活世界是蘊含豐富價值和意義的世界,是道德根植其中的深深沃土。我們要想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就要直面學生的現實生活,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才能使學生在生活中得到具體的豐富的德育訓練,并在這種訓練中發展學生道德智慧。通過活生生的社會生活,教育啟迪學生,并使學生自覺的用科學的方法思考生活、創新生活、生活化道德規范,最終實現我們的教育目標。
三、在數學習慣上下功夫,加強學生思想教育
數學對學生理性精神的培育是其德育功能的一個重要方面,它是一種理性的德育功能。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思維高度抽象的學科,數學中一些概念的界定、法則的運用、結果的驗證都有相當嚴格的要求和規定,稍有疏忽往往會使解題過程前功盡棄。很多數學問題的求解常常要為一個符號的確定,一個式子的建立,一個輔助平面的做出絞盡腦汁。這就使某些意志薄弱者望而卻步,因而教師在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的同時,也應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樹立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磨練吃苦耐勞的品質,培育堅忍不拔的意志。在解題的實踐中養成實事求是、一絲不茍、不懈探索的科學態度。作為教師,必須在傳授知識、培養技能和發展學生智力的同時,要切實注意并發掘教材所蘊涵的思想教育因素,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學習中的表現,及時地、恰如其分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那種認為數學是屬于自然科學范疇,思想教育與此無關;認為自然科學本身就含有豐富的辯證唯物主義思相內容,教學中就能灌輸這方面思想的消極態度是不利于數學教學的。任何脫離數學教學、牽強附會、穿靴戴帽的教育教法都是不利于思想教育目的、都會削弱基礎知識的教學。因此,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重在滲透。
四、遵循學生心理特征,恰當運用方法滲透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應以學生為本,從學生心理出發,找到合適的方法,做到真正激起學生的心理認同,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受到德育的熏陶,實現育人的本質。
1.實例滲透法
小學數學教材中體現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內容很多,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緊緊抓住“滲透點”進行教學。這個“滲透點”可以是一詞一句、一題一例,也可以是一個教學過程。
例如,推倒“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首先讓學生動手操作:用一個或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通過割、拼的方法轉化為平行四邊形,再通過觀察比較:以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高、面積之間的關系,最后歸納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與此同時,學生受到了聯系、比較、轉化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例如,利用三角形穩定性特點應用于房屋人字架、自行車的車架;利用平行四邊形可變性特點應用與活動的車門、商店門;運用比例分配知識調配藥液、混凝土等等。還可以介紹華羅庚等數學家在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中卓越貢獻的事例,激發學生刻苦學習,為振興中華而拼搏的責任感,把遠大的理想與現實的生活結合起來。
2.競賽訓練法
利用兒童爭強好勝、榮譽心強的特點,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適時的引入競爭機制,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和興趣。如為發揮學生的特長,增強學生的集體觀念和競爭意識,可組織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進行冠軍賽、速算賽或搶答賽等活動;為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說話完整、書寫清楚等習慣,可定期組織“比誰聽課最認真”“比誰回答問題最完整”“比誰的作業最清楚”的三比活動,讓學生在競賽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感,增強自信心,提高自覺性和自制力。
五、重視數學的文化價值,充分挖掘教材中德育因素進行德育滲透
近年來,在數學課程中重視數學文化價值已形成共識,教材力求反映數學的歷史、應用和發展趨勢,反映數學在人類社會進步、人類文明發展中的作用。反映社會發展對數學發展的促進作用。教材中“數學萬花筒”“你知道嗎”等欄目提供給學生關于數學在歷史上、文化上和現實世界中的作用的實例,在適當的地方介紹我國數學家的故事、數學趣聞與數學史料,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產生與發展首先源于人類生活的需要,體會數學在人類進步中的作用,同時感受我國古代數學家對數學研究的突出貢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教材的問題、習題、注釋中,還有不少進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動的圖畫和有說服力的數學材料。我們將小學數學教材,作為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思想品德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載體,課前認真備課,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精神品質素養教育的因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只要做有心人,不斷的提高自身修養,研究學生思想品德狀況,抓好德育滲透點,明確內容,根據學生心理特點找好方法,就能在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