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志斌
摘要:新世紀開始,初中體育教學發生了深入的變革,以往的教學目標發生了變化,如今已經開始轉向了“健康第一”的教學策略,也就是說要采取一切措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從這一意義上來看,體育教育不只是為了保證體育達標,而是為了培養有創新精神的人們。所以,學校的教學方式要有較大的革新。舉例法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受到不少人的青睞,通過舉例教學可以讓更多的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更好地把握體育教學的宗旨。
關鍵詞:舉例法 初中體育 健康教學 作用
一、體育與健康教學方法
為了讓體育教學適應新課程的使用,學校必須要改善舊的教學方法,采用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新方式。初中開設體育這門課程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體育上課方式可以很靈活,這就要求老師更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用生動的教學方式帶動學生。根據新教材課程目標,學校在體育教學方式上需要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本論文就重點研究應用舉例法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應用舉例法是其他教學方法很好的一個補充,是通過列舉各類體育事項,讓學生能夠對體育的發展史有深刻的理解。并把體育的社會面展示給學生,引起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從而能夠自主開展體育鍛煉的自覺意識。
二、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的舉例法
體育是隨著人類文明的萌芽到發展,擁有源遠流長的歷史,體育也是寫滿歷史痕跡的一門學科。現在體育運動已經是社會的一種潮流,每年世界各地都會舉辦很多大型的運動會,體育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把體育作為初中教學的一門學科,是有其重要的意義的。中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并不是簡單的體育鍛煉,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而是通過這門課程讓學生產生對體育課程內容的依賴,激發學生對運動的感情。這是通過體能層面和精神層面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
體育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繼承性。體育的可繼承性直接導致了教學中可以直接利用的原因所在。中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強心和探索精神,利用這點就可以通過應用舉例法讓學生對中國體育的發展歷史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追根溯源從最古老的體育形式開始對體育進行探索。
三、在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應用舉例法中的應用
(一)可以提高初中生的參與意識
學校一直采用的教學方式是課外訓練的方式,通過老師指揮、示范,學生模范的形式來傳授教學內容。這樣的教學方法難免容易引起學生的抵制。如果是體育運動愛好者,這樣的方式太過于約束,也發揮不了學生的強項;而如果是對體育運動不感興趣的,心里就會對體育產生更厭惡的情緒。所以,在這種教學方法下,體育課程是最讓學生興奮的自由活動。同時,傳統的教學方法老師是根據課程教學計劃來進行教學的,老師只要完成教學任務即可。而新課程的應用,則把教學的主題從老師轉移到了學生身上。課程檢驗的并不是老師是否完成教學,而是學生是否能夠吸收到教材的精華。這時候,舉例法就可以在新課程教學中發揮作用。通過舉例法的運用,能夠讓學生通過產生興趣而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
(二)引導學生增強健康意識
初中學生從生理上來看,正處于長身體的最佳時期,這個時期如果學生能夠保持適當的體育鍛煉,對其今后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是非常重要的。而采用應用舉例法,可以讓學生更加重視體育這門課程,增加對體育運動的感情。運用舉例法,學生不僅能夠了解體育的發展歷史文明,增強對體育知識的求知欲,而且還能夠帶動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體育和健康密切相關,體育教師還可以通過一些真實的健康實例來說明體育鍛煉對人的重要關系。
(三)采用應用舉例法,能夠引導學生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
初中開始,學生的學習開始逐漸緊張起來,很多學生也因此顧此失彼,忽視了體育鍛煉。特別是進入初三,面對即將來臨的升中考試,很多學校的體育課形同虛設,成為學生的自修課。古人有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初中生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期,更不應該忽視了體育這門課程。在體育教學中,老師通過應用舉例法講述體育的豐富的歷史文化,可以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生中解放出來,舒緩學習的緊張,增強身體體質。同時,在教學中把體育和健康結合起來教學,把學生的身體素質作為課程研究的重要指標,根據學生的身體情況靈活調整課堂運動量,讓體育教學多樣化而且人性化。當然,初中生這個年紀也正是處于青春的叛逆期,對很多事物都會有強烈的抵制情緒。這個時候,教師更應該采用應用舉例法,對學生耐心勸導,用恰當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并養成鍛煉的好習慣。
四、結束語
根據我們上面的描述,在教學過程中,以往的教學方式比較直觀,而且主要是強化體能訓練,其側重點在于體育技能方面的教學。而新的教學課程標準對于初中體育課程又有了革新,除了要保證以往的教學內容以外,還要賦予新內容。因此,舉例法在體育教學中極其適用。
參考文獻:
[1]羅永青.初中體育與健康課教法探討[J].學園,2013,(14).
[2]盧曉鵬.初中體育案例:技巧和跳繩[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2,(05).
[3]劉正茂.提高初中體育教學質量需注意的幾個問題[J].科技信息,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