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當前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現狀,簡單分析了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較弱的原因,并結合Coursera平臺MOOC課程為大學英語自主學習帶來的契機及其自身獨有的優勢,探討了基于MOOC環境培養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途徑和策略及其對于提升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 MOOC環境;大學英語;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06-0156-03
網絡時代的來臨為大學英語學習帶來了無限契機,而MOOC環境的構建又使網絡時代的大學英語學習迸發出十足的活力。面對高度信息集成的教學手段、空前豐富的教學資源及快捷便利的學習平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逐漸被激活,在MOOC時代的英語學習過程中可以更加游刃有余地自覺、自主學習英語。
一、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現狀
作為一種學習模式,自主學習是由學習者的態度、能力和學習策略等因素綜合而成的一種主導學習的內在機制。程曉堂認為自主學習有以下三方面的含義。第一,自主學習是由學習者的態度、能力和學習策略等因素綜合而成的一種主導學習的內在機制。也就是學習者指導和控制自己學習的能力。第二,自主學習指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以及使用的學習材料的控制權。第三,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模式,即學習者在總體教學目標的宏觀調控下,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制訂并完成具體學習目標的學習模式。當然這種學習模式有兩個必要前提,即學習者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教育機制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
近年來各大高校雖然一直致力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但是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普遍提升不明顯。主要原因如下:
(一)傳統教育的羈絆。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一直是英語教學的終極目標。然而,傳統的教育模式依然束縛著當今的大學英語精讀教學,英語精讀教學很多情況下依然拘泥于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很大程度上忽視語言習得規律,忽視學習者內在興趣的培養,缺乏充分的課上互動,從而導致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創造性與成就感。
(二)應試趨勢的制約。大學生英語學習難以擺脫應試化的束縛。雖然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證書與學位證早已脫鉤,但由于求職之需,或者考研夢想的驅使,許多學生還是將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四六級備考中,學生普遍缺乏學習動力和自主學習興趣,因而很難感受到英語學習的真正樂趣所在。
(三)母語遷移的影響。母語遷移對于大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不容忽略,尤其在英語輸出過程中體現尤為突出。學生在語法、詞匯、句型、句法、語篇分析等學習過程中時刻受到母語遷移尤其是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學生攝入新的英語知識的同時總是會下意識地用母語作為比較記憶的媒介,從而使英語學習受到干擾。
二、Coursera平臺MOOC為大學英語自主學習帶來的契機
MOOC這個名稱由加拿大學者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于2008年提出。同年9月,加拿大學者George Siemens和Stephen Downes應用這個概念開設了第一門真正的MOOC課程: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 Online Course(CCK08)。
所謂“慕課”(MOOC),顧名思義,“M”代表Massive(大規模),與傳統課程只有幾十個或幾百個學生不同,一門MOOCs課程動輒上萬人,最多達16萬人;第二個字母“O”代表Open(開放),以興趣導向,凡是想學習的,都可以進來學,不分國籍,只需一個郵箱,就可注冊參與;第三個字母“O”代表Online(在線),學習在網上完成,無需旅行,不受時空限制;第四個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課程的意思MOOC是新近涌現出來的一種在線課程開發模式,它發端于過去的那種發布資源、學習管理系統以及將學習管理系統與更多的開放網絡資源綜合起來的舊的課程開發模式。通俗地說,慕課是大規模的網絡開放課程,它是為了增強知識傳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協作精神的個人組織發布的、散布于互聯網上的開放課程。Coursera是免費大型公開在線課程項目,由美國斯坦福大學兩名計算機科學教授創辦。旨在同世界頂尖大學合作,在線提供免費的網絡公開課程。Coursera的首批合作院校包括斯坦福大學、密歇根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等美國名校。在國內,北大和清華于2013年5月加入了edX(慕課平臺供應商,Harvard&MIT聯合舉辦的一個非營利機構),復旦和上海交大于2013年7月加入了Coursera(慕課平臺供應商,Stanford兩位教授辦的一家公司)。為了體驗多樣化平臺,北大于2013年9月也加入了“Coursera”。MOOC”這一網絡技術給高校大學英語教學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的同時,作為一種網絡學習方式,以其特有的優勢為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契機。
(一)學生自主自由的學習選擇。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及學習方式,以本學期大學英語精讀3授課專業金融專業的學生為例,學生在Coursera平臺上可以選擇與金融相關的多門英語課程,如英文版的公司金融、貨幣銀行學、金融英語等。堅持學完每門課程都可以獲得結課證書,但是每門所選課程的終極目標不是拿到證書,而是學有所獲。
(二)學生個性化的課程安排: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知識掌握狀況安排適合自己的課程進度,熟練掌握的內容可以跳過,需要簡單溫習的內容可以快播學習視頻,難度大且不易掌握的內容可以反復播放或慢播.學習時間、學習地點、學習硬軟件的配置及學習環境都可以由學生自由安排,以期實現高效學習。
(三)實時反饋及時糾正偏差:學生每次學習體驗通常都會涉及測驗,而測驗的結果都是實時公布的,學生可以在第一時間獲悉測驗成績并修正知識理解上的偏差。若對自己已有的測驗成績不滿意,可以重復測驗的次數以強化自主學習的效果。加上很多課程設有虛擬實驗,參與實驗過程也可以立刻得到反饋。endprint
(四)結伴學習同伴互評共同進步:很多學生熱衷于慕課的重要原因是網上社區,因為這里是解答學生問題的龐大群體,并創建了分布式學習網絡。每門課程設置的討論區為同伴們切磋難題共同探討、分享原創作品、鑒賞文化創意、求得共同進步的重要平臺。相互學習借鑒、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也是激勵學生自主、自律、自覺學習的重要動力。
三、基于MOOC環境培養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二語習得理論及語言學習策略理論都強調在學習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學習者的能動性和自主性,因此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不應該一味地向學生灌輸英語知識。而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一)培養學生對于MOOC環境下網絡學習資源的甄別能力。大學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當明確自身角色及定位,在日常教學中擔當好“幫助者”、“監督者”及“指導者”的角色。教師不僅要明確并能完成自己的角色,而且能夠適時地進行角色轉化,這樣課堂教學才能真正滿足學習者的需求。同時,面對形形色色的網絡教育學習資源,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在MOOC平臺下進行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時帶著獨到的眼光甄選出實用性強、切合自身學習需求的課程資源,以期培養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和日常生活的緊密結合。
(二)激勵學生堅持完成MOOC環境下英語自主學習的全過程。基于目前的各種統計數據,MOOC課程有90%的學習者沒有獲得過證書,更有相當數量的注冊者根本沒有參與過學習。因此從最初注冊選課的環節就應該給學生提出可行、合理的選課建議,既要基于個人興趣,又要鼓勵學生選之則學之,學之則堅持,堅持則有收獲。盡量避免學生注冊選課后網絡學習中不出席也不參與討論的被動狀態,因為長此以往,學生也會因缺乏成就感而產生挫敗感。
(三)指導學生在MOOC環境下英語自主學習過程中實時設定目標并及時檢測學習效果。鼓勵學生從自身情況出發,設定實事求是的、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而非遙不可及的目標,這樣在結業時學生心理將滿載成就感,才會積極自覺地投入到以后的MOOC學習中去。盡管MOOC平臺自己頒發的證書被認為是“一種學習記錄和對學習者精力投入的心理匯報”但跟蹤式的檢測不失為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比較合理的方式。它利用新的科技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思維,深入提高教學成效。
(四)教師可以嘗試MOOC平臺下的全新角色。信息時代全新的大學英語教育方式要求傳統課堂教學與MOOC平臺網絡教學的有機結合。大學英語教師可以嘗試在課堂上繼續擔當傳統英語教師的角色,在學生課后的自主學習中擔當“指導者”的角色,為學生提供及時的心理支持及有效咨詢建議,使學生把握好MOOC平臺英語自主學習的大方向,深入拓展,有效堅持,真正實現學習效果的優化。
結語
MOOC作為一種與科技緊密聯系的教育方式,大大降低了教師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難度,以其特有的優勢為高校大學英語教育領域帶來了革命性變革:開放式的窗口、注冊簡單、自主選課、靈活安排學習進度、檢測方便。學生無須繳納學費,極少數課程需要繳納少量學費,便可以及時共享全球優質的教育資源,聆聽名校名師的精彩講解,切實達到自我提升的目的。
然而,MOOC還不能完全替代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方式,因為英語教師在大學英語課堂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取代的。MOOC雖然有短時間的面授,但是其本身作為一種在線學習方式,缺乏師生面對面溝通的機會,缺乏師生互動,學生感受不到真實課堂上的活躍氛圍,從而容易產生學習的孤獨感;缺乏同學教師的關愛和教師的督促,自我調節能力弱學生的學習效果不理想。師生面對面的互動教學不僅旨在知識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學習習慣及人生觀、價值觀的一種熏陶,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有效遴選MOOC平臺提供的開放式教育資源及課程,持之以恒,有效實現卓越的英語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l]程曉堂.論自主學習[J].學科教育,1999(9):32-39.
[2]譚莉.淺析獨立學院大學英語閱讀自主學習策略[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2(5):109.
[3]李青,王濤.MOOC:一種基于連通主義的巨型開放課程模式[J].中國遠程教育,2012(3):30-36.
[4]樊文強.基于關聯主義的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MOOC)及其學習支持[J].遠程教育雜志,2012(3):32.
[5]韓冬梅.MOOC環境下課程學習的體驗與思考[J].天津電大學報,2014(6):22.
[6]高地.MOOC熱的冷思考——國際上對MOOCs課程教學的六大問題的審思[J].遠程教育雜志,2014(2):39-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