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媛如
廊坊市群藝館
試論永清秸稈扎刻技藝的傳承與發展
羅媛如
廊坊市群藝館
民間手工技藝構筑了基礎雄厚的大眾文化底蘊,并對其他的文化藝術有著深遠的影響。永清秸稈扎刻技藝作為典型的民間手工技藝,它在繼承前人扎制工藝的基礎上大膽創新,獨樹一幟,其作品涉及幾何學、物理學、建筑學,不但工藝精美絕倫還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堪稱“東方構成學的典范”。2008年,永清秸稈扎刻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9年,徐艷豐成為該項目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然而他近半個世紀的扎刻經歷卻并不平坦,傳承狀況不容樂觀,亟需傳承保護。
永清縣位于河北省中部,京、津、保三角地帶中心,縣城南部南大王莊村系洪武年間(約1380年)始建。該地地勢低洼,歷史上盛產高粱,永清縣秸稈扎刻就是用上乘的高粱秸稈扎刻而成的各類工藝品。高粱稈是人們司空見慣的東西,在許多莊稼人眼里它無非就是柴火,是飼料,是肥料,充其量再做些諸如鍋蓋、蟈蟈籠子之類的小物件,而徐艷豐則能把一根根高粱稈變成精美工藝品。
徐艷豐出身木工世家,祖上十三代都是木匠,而且代代都以技藝超群名揚鄉里,尤其是他的祖父徐文友木工雕刻技藝非常出色,他曾承建過一個造型復雜的戲園子,就是先用秸稈扎刻的戲園模型。11歲時,徐艷豐對同村一位老爺爺手編的蟈蟈籠子愛不釋手,自己便找了些高粱稈琢磨扎刻,蟈蟈籠不但做成了,徐艷豐還進行了改良,把籠子搭建得像城市里的樓房一樣,每只蟈蟈單獨住一間,非常別致。
徐艷豐用了一年三個月的時間制作了“佛香閣”,他一心想把它送給國家??伤⒉恢雷约旱摹胺鹣汩w”應該送往何處,便把“佛香閣”擺在了天安門廣場前。精美的“佛香閣”立刻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不少人都詢問它的價格,有一對夫婦甚至拿出外幣打算購買,但徐艷豐堅定的回絕了——“這個東西我不賣,我要送給國家!”一連三四天,徐艷豐不知吃了多少閉門羹、受了多少白眼,甚至被人當作瘋子。終于在一位好心人的幫助下來到了中國美術館。當時美術館館長和一些專家都出國了,但工作人員認為作品非常精美,就建議留下它,回去等消息。第29天時,妻子興沖沖的拿回一張報紙讓徐艷豐看,剛看完徐艷豐就哭出了聲?!澳鞘且黄}為《這個東西我不賣》的文章,說的就是我在北京的那段經歷,而且文章結尾處還提到佛香閣模型被美術館收藏的事?!被叵肫甬敃r的激動心情,徐艷豐依然熱淚盈眶。徐艷豐在村里引起了轟動,老父老母也終于理解了他。徐艷豐和他的扎刻藝術終于被所有人肯定。
徐艷豐多次代表我國民間藝人參加國內外展演,榮獲50多個獎項。1996年,徐艷豐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秸稈扎刻技藝以高粱稈為原料,用各色鉛筆、游標卡尺、不同型號的剪刀、刀具、錐子、竹簽、樹脂膠、酒精燈、各種型號的砂紙等幾十種不同的工具,靠手工攢裝、扎刻而成各種工藝品?;咎卣髦饕校悍鹿沤ㄖ慕Y構特征;平衡、穩定的物理性特征;榫、槽、角度的幾何特征;中國古建筑的觀賞性特征;“六節穩固”的創作性特征。
制作過程可分為四大部分:高粱的種植,包括選種、雜交、選地、種植、田間管理等過程;秸稈的收割,包括收割、晾曬、去皮、分類、貯藏等過程;古建模型的制作,分為設計圖紙、計算所需秸稈數量、備料、開槽、組裝鎖榫、打磨拋光等六大步驟;成品收藏過程。其中古建模型的制作是整個制作過程的核心,開槽過程分為四邊形的垂直開槽、正六邊形的開槽、正八邊形的開槽等三種不同的工藝。組裝鎖榫過程是永清扎刻整個制作過程中最關鍵的步驟,這個過程要按照從下到上、從內到外的組裝順序,模仿傳統木建結構中的榫卯技藝,遵循“六節穩固”的結構特征來進行。
從傳統的蟈蟈籠、秸稈花燈,到扎刻各類仿古建筑模型,作品通體不用一顆釘子,并且每一扇門都能開合,做工非常精細,充分展現了我國古代樓閣建筑結構的巧妙和精美。更讓人叫絕的是,徐艷豐在制作前多沒有見過這些古建筑的實物,而僅僅憑一張照片或是一張圖畫推算各部分的比例編制扎刻。為此國內外專家評價說,徐艷豐的秸稈扎刻作品涉及幾何學、物理學、建筑學,不但工藝精美絕倫還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堪稱“東方構成學的典范”。
永清秸稈扎刻技藝在繼承前人扎制工藝的基礎上大膽創新,獨樹一幟,但徐艷豐身單力孤,身體狀況欠佳,傳承狀況不容樂觀。
2002年,北京申奧成功后,徐艷豐想制作一套天安門全景的想法,以獻給奧運。然而就在制作過程中,徐艷豐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癥。家庭經濟困難和昂貴的醫藥費,讓這位民間工藝大師幾度想放棄治療。而徐艷豐的病情也驚動了各級文化部門,通過多方努力和媒體的呼吁,徐艷豐完成了兩次換腎手術。徐艷豐的生命雖然保住了,但他至今還有兩件心事無法完成,一是建一所博物館,把自己的作品免費給大家展示,二是有更多的人學習秸稈扎刻藝術,讓這一技藝傳承下去。現在,為了傳承此項技藝,徐艷豐的兒子和女兒不得不中斷學業,一心學習。因為秸稈扎刻周期長,難度大,完成一件作品往往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因此沒有多少人愿意學習。“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它傳承下去。”徐艷豐說。
永清秸稈扎刻技藝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體現了廊坊人民的文明與智慧,更展現了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豐富內涵和獨特魅力,對進一步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推動產業化進程的發展、擴大文化對外宣傳等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