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復習課對一線老師來說比較棘手,但復習課在整個教學中又有極其重要的位置,結合教學實踐,對復習課的現狀、重要性以及教師如何上好數學總復習課談談一些看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總復習;現狀;重要性;復習工作
一、復習課的現狀
很多一線老師都有同樣的感覺:復習課最難上。它不像新授課那樣具有新鮮感,也不像練習課那樣具有成功感,復習課很容易產生厭倦情緒。但是,據統計令人討厭的復習課卻至少占到教學總課時的,而小學六年級總復習幾乎占據了整個學期的一半。
二、復習課的重要性
復習課的“復”不是簡單的復習,而是有準備的復習,是立足于學情,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精選的教學內容,運用教學策略,設計有效的教學程序,復學生所缺,習學生所需。因此,復習課不等于“炒冷菜”,也不是“昨日重現”。
著名特級教師林良富老師就課堂教學中的課型問題用“珍珠理論”做了很形象的比喻闡述。他說:“新授課就好比是教師帶領學生去掏河蚌中的珍珠;練習課好比是將掏出的珍珠擦亮,使之發光,復習課好比是將一顆顆發光的珍珠串起來,成為一條項鏈;實踐活動課則屬于知識的消費環節,就好比是將一條條項鏈賣出去,掛到人們的脖子上。”沒有串的過程,珍珠仍然是“半成品”,教學亦然,沒有整理復習,學生的知識結構也只能是處于半建構狀態。如果數學新授課是“畫龍”,那么復習課就是“點睛”。復習是系統、完善、深化所學內容教學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也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復習課如何上
1.完善認知,構建結構
在總復習中,應把四大模塊的知識點整理成由一些小知識點組成的知識網絡結構圖。如,把《數與代數》分為六個知識模塊:數的認識、數的運算、常見的量、式與方程、正反比例、探索規律。在《數的認識》中又分為十大模塊:數的意義、數位順序表、整數小數的讀寫法、數的改寫、數的大小比較、小數分數百分數的意義、小數分數百分數之間的互化、分數比除法之間的關系及其性質、化簡比求比值、數的整除。
在具體知識中為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建構結構總結歸納成表格也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例如,“正、反比例的判斷”引導學生分析總結后繪制如下表格:
學生在根據自己經驗積累的基礎上,結合表格,總結判斷出正、反比例的判斷法:一看是否是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之變化;二定什么不變:商不變是正比例,積不變則是反比例。學生在總結比較抽象概括中,對正比例的知識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更有助于前后知識點的聯系,促進理解。
2.查漏補缺,夯實“雙基”
對于會的題目,學生下次做的時候還是會的;對于不會的題目,學生下次還是會難以理解。再加上六年級總復習知識點多、題目類型多、知識綜合性強,學生全部掌握起來還是很困難的,因此我采取的是“錯題本”的做法來進行查漏補缺,從剛接班時就訓練學生每份卷子都做好錯題本。錯題本不是簡單地將題目和答案抄錄下來,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出現錯誤的原因和預防類似錯誤出現的方法。這是一個自身逐漸學習和修正的過程,會讓自己對這一類錯題的認識逐步加深。當我們把錯誤匯總在一起的時候,就會很容易看出其中的規律性,尤其是當我們對錯誤進行了總結之后。老師也要做個有心人!整理學生中出現的共性錯誤,關注教學難點和檢測的失分點。適當的時候再把這些題目拿出來讓學生重新做,喚起記憶。
3.分層要求,拓展延伸
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這是必須承認的客觀事實。新課標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對于優等、中等、學困生,對他們的要求也是有不同的。采取“保底不封頂”的做法,即保證學困生達到最基本、最一般的要求,而優等生可以要求更高。對于學困生,教師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平時多“扶”他們一把,以鼓勵為主;對于優等生,教師要鼓勵他們不自滿,向更高的山峰攀登。
教師通過必要的練習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方法,理解數學思想,同時又要防止機械重復的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感受數學的樂趣,這就對復習課的練習題目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適時地要進行拓展練習、變式練習及對比練習,幫助學生區分異同點,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這道題目雖然總數都是15噸鋼材,第一次用去總數的20%,求還剩多少噸鋼材,但第二次用去的鋼材不同,第(1)(2)題在于區分單位“1”的不同,第(3)題與前面兩題的區別在于噸是具體數量,在于區分分率和分量的不同。
4.溫故知新,提高能力
復習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能力,引導學生在“會”字上下工夫。在復習《數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數感;在《數的運算》中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在復習《圖形》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在復習《方位》時培養學生的畫圖測量技能;在復習《統計》時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學生的解題靈活性、多角度的思考、應變能力都在復習的時候得到發展。
另外,還要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例如,某包裝公司接到一個業務:請為我公司設計一個能裝12罐清火茶的盒子(附數據:清火茶罐子為圓柱形,底面直徑6 cm,高13 cm)。你準備怎樣設計才能使盒子用料最省?(提示:包裝盒一般為長方體,需要多少硬紙板就是求長方體的表面積)。這題沒有讓學生急于去做,而是讓學生找易拉罐擺放,通過自己動手親身感受,確定好長方體的長、寬、高,并提問是不是只有一種方法,還有沒有其他的包裝方法。最后教師將學生做的幾種方法一一列出來便于學生比較,學生最終得到最省料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李立云.對小學六年級數學復習的幾點看法[J].考試周刊,2012(44).
[2]孫萬金.成就最后的精彩:談小學數學畢業考試前的有效復習[J].教育教學論壇,2010(31).
作者簡介:沈婷,1989年出生,女,江蘇蘇州人,就職于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平直實驗小學校,數學應用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