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巧燕
摘 要:歷史昭示未來,啟示當下,總結往昔,薈萃文明,解讀不朽,是文明的集結。因此,歷史教學至關重要;從學習歷史中汲取前進的力量、學習英雄的英勇機智與學習歷史感恩祖國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歷史教學;研究方向;英雄;鑒往知來;祖國
歷史上,將相王侯,販夫走卒,豪杰巨賈,乃至階下囚徒,皆在追求美好人生,但結局萬千,得此失彼,甚至得不償失,少有圓滿!我們的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什么?
一、學習歷史汲取前進的力量
歷史就是教育,鑒往知來,從而讓人生變得更加美好。介紹歷史上的努爾哈赤時我個人以為,努爾哈赤會崛起也不是沒有條件的,因為就我所看到的史料上記載當時的明朝將領有好多都是不可一世,認為他就是那一個小小的部落,人又沒有多少,也翻不起什么大浪,就算看出了那個勢頭,也完全不放在眼中;如果說當時的明將在努爾哈赤剛剛攻打別的小部落的時候就制止他的話,那我想努爾哈赤要崛起也是很難的,可是當時的明將卻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就是沒有想到星星之火也能燎原,不及時撲滅,最后燒到了自己的身上,不過明將的放之任之是一個原因,但還不是全部,還有就是當時的建州各部太過于軟弱,因為有了幾年的安心生活,就忘了居安思危,沒有了那份熱血和反抗的精神,一有事就只知道找明朝或別的部落幫忙,如果別人不幫,那就只有等死。還有遇到事的時候各部落還在計較著自己的利益,并沒有想到唇亡齒寒這個道理。所以讓努爾哈赤個個擊破,這也是一個原因。
努爾哈赤回到沈陽以后,變得心慌意亂,原因很明顯,一則由于寧遠兵敗,他威名遠鎮,卻敗在初歷戰陣的青年將領手中,精神上備受打擊,整日心情憂悶;二則因為年老體弱,長期征戰,積勞成疾。同年七月中,努爾哈赤身患毒疽,到清河湯泉療養。到了八月七日,他的病情突然加重。十一日,離開,行至離沈陽四十里的雞堡,突感身體強烈不適,旋即死去。塵埃落定,一代英雄留給歷史諸多印記,帶領學生研究歷史,學習英雄的過人之處,給我們前進的啟示和力量。
二、學習英雄的英勇機智
張騫還是一個著名的探險家,同時也是一個外交家,更是一名戰士。我同時提到了另一個學生都知道的人物,飛將軍李廣。我說,你們知道不知道,張騫和李廣還是非常好的朋友呢!他們曾經在一起并肩作戰,進擊匈奴。有一次他倆一起進攻匈奴,李廣率四千騎作先頭部隊,張騫帶領一萬人在后,李廣陷入匈奴左賢王四萬騎兵的重圍。張騫兼程趕到,把李廣解救出重圍。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以至于下課的鈴聲響起,他們還意猶未盡,這樣的講課多么有意義!學生怎么會提高不了成績呢!
三、學習歷史感恩祖國
感恩教育的第一步是愛國主義教育,這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沒有強大的國家,再有能力的個人也顯得微不足道,我和學生說起大詩人庾信,侯景叛亂時,庾信出使西魏,在此期間,梁為西魏所滅,自己的國家沒有了,庾信十分苦悶。即使庾信負有盛名,又是很受器重地留在了北方,官至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身邊的王公大臣對他都畢恭畢敬,禮遇有加;北周代魏后,庾信更遷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侯。但是,庾信一直郁郁寡歡,雖然身居顯貴,被尊為文壇宗師,受皇帝禮遇,與諸王結交,錦衣玉食,但是他沒有自己的國家,孤零零地飄零在外,最后仍然是抑郁而死。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沒有祖國的強大,就沒有我們的幸福生活,我們就不能夠安心學習,所以,感恩祖國,維護國家統一,時時處處,分秒不忘。
學習歷史,鑒往知來,改變命運,吸取歷史中的經驗教訓,吸收中華智慧,弘揚傳承,以福澤后人,使學生有圓滿智慧的人生。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