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積德
摘 要: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怎樣正確有效地引導學生寫作呢?正確引導和適當聯系相結合,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應該重視對學生的寫作訓練,這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非常重要。針對學生的實際生活和興趣愛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應當作為寫作訓練的基本形式。這種教學法適應學生的心理特點,能充分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是小學作文教學的門徑。
關鍵詞:聯系生活;激發興趣;積累素材
一、感受生活中的快樂
人生中童年是快樂的,也是最美好的時光。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好奇心和豐富的想象力在兒童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中,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激發興趣,指導寫作。開始時要引導學生談一談生活中快樂或有趣的一兩件事,并想一想為什么快樂,哪些方面有趣。接著引導學生說說要講清一件事,要先寫什么,接著寫什么,最后寫什么。在思考過程中要思路明確,先思后寫,要注意寫清為什么快樂有趣。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是每一位孩子都非常快樂的時刻,在節日里一定會發生許多快樂有趣的事兒。教師要有目的地安排好寫作中注意的事項。如,提醒學生留心觀察節日的盛況,過節時有哪些事自己覺得最快樂而且很有趣。并且讓學生寫清楚事情的過程和自己的真實感受。
過節時有快樂的事情,參加集體活動時也有快樂的體會。在學校也舉辦各種有益的活動,如,班級活動中舉辦的個人才藝展示等活動。作為語文課的老師,要精心設計,抓住機會。學生要積極參與,把展示才能的過程詳細記在筆記本上,并選出自己影響最深的那部分詳細描寫。這不僅是對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觀的啟迪,也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只有這樣,善于抓住機遇并精心安排,可謂提高寫作水平的一條捷徑。
二、從小樹立高尚的道德意識
引導小學生寫好作文,首先要樹立高尚的道德意識。小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要善于正確引導,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要有積極向上的意識。當有了寫作文的積極性后,就要明確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斷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就是這個道理。小學生思想單純,善惡的識別能力差。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將他們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他們從小養成愛科學、學科學、愛學習、勤思考的好習慣,從而極大地調動他們寫作文的積極性。
三、在課堂教學中學習寫作方法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編排了許多名作家的范文,如,《翠鳥》《荷花》等。在《翠鳥》一文中,通過描寫翠鳥的羽毛顏色非常美麗,紅色的小爪子,又尖又長的嘴以及它叼魚時輕快的動作,顯得很逼真,使翠鳥的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從而表現了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學生也受到了護鳥的教育。對于這些作品,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讀、精讀,領會、學習作者的優美語言,感悟文中的真情實感。再結合身邊發生的事例仿寫。如,仿寫家鄉的特產、山水風情等內容,表達對家鄉的熱愛之情。這就會充分調動學生寫作的興趣,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作文。因為學生都是寫身邊的事物,這些素材都來源于生活,又經過學生的思考,蘊含了對現實的情感,提升為創造性思維,表現了積極向上的思想,使表現的藝術真實性高于生活的真實性,增加了正能量,更能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
四、閱讀與口語交際相結合,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學生在寫作文時,往往無話可說。解決這一難點的辦法是提高學生語文表達的能力。學生有時候的語言涵蓋性很廣,不多幾句話就把事情講完了,有時候又會把作文寫成流水賬。往往抓不住事情的重點,這種毛病是否難改呢?其實改掉這個毛病并不難。作為語文教學者,要抓住細節描寫不放松。要讓學生在精讀課文的同時,還要掌握多種表達方式。如對話、描寫敘述等方式。對重點細節精工細描,使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讓學生學習課文中的優美語言,用明快的語氣表達出真情實感,這是提高寫作水平的一個技巧。
五、留心觀察,積累素材是寫作的基礎
寫作文時立意要新,要以小見大,深化主題。要做到這點,平時就要留心觀察,積累素材。寫作時取材要貼近生活,從現實中提取素材,還要用恰當的表現手法,對細節詳盡敘述,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讓學生流暢說話,有興趣地寫作文。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豐富的優勢,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可見,為寫作積累素材很重要。既可以讓學生自覺做事,又樂于寫作文,使學生在生活中不知不覺地學會了思考,掌握了寫作方法,在具體寫作文時就有話可說,有事可寫了。
總之,作文教學的形式多樣,但留心觀察、積累素材是基礎,對周圍的人和事物的正確認識是根本,還要憑借恰當的表達方式和優美的語言,才能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教師要引導學生的思維向創造性方向發展,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對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大有益處。
參考文獻:
趙蕾.淺談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技巧[J].新課程:上,2012(07).
?誗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