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瓊華
摘 要: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性質的學科,本身具有極強的實踐性特征,因為學生學習這門學科的目的,并不是單純掌握英語單詞、語法和句型,而是能夠將其運用于和人的良好溝通交際中,這就要求英語教師不可再使用以往以自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而是圍繞學生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也能積極參與英語語言的學習,構建一種互動式教學模式,從而達到“在用中學、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關鍵詞:互動式教學模式;教學手段;角色扮演活動
互動式教學,指的是教師通過創造多邊互動的教學環境,在教學雙方平等交流探討的過程中,達到不同觀點碰撞交融,并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對英語學科而言,實施互動式教學模式可以保證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能夠讓班里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所收獲,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也能大幅度提高他們的英語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
以初中英語為例,并結合筆者實踐,對初中英語互動式教學模式做一些研究和探討。
一、設置良好問題情境,促進師生間的良好互動
課堂提問,是各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手段,也是師生雙邊活動的最基本的一種教學形式。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能依據教材內容向學生提出富有啟發性和教育性的問題,就能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將目光都聚焦到課堂學習中,并且能促進師生間的良好溝通與互動。所以,在初中英語課堂上,我們就可針對教材中的具體教學內容,向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提問,設置一種良好的問題情境,如此便能促進師生間的良好互動。
比如,在學習“Welcome to our food festival”這一單元內容時,我就依據課本內容,向學生提出了以下問題:(1)What did you eat this morning?(2)Can you make a small menu about food?(3)There are so many kinds of foods, what about your favorite?(4)Do you think what they will serve in the food festival? 這樣與學生生活實際貼近的問題,立即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力,這樣既能有效促進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也為我們接下來教學內容的教授做好了鋪墊。
二、靈活運用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學習互動的機會
單純地使用傳統式教學工具“粉筆+黑板”,實現的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即教師將英語語言知識點一一羅列在黑板上,學生不停記筆記,這樣既使教學課堂顯得枯燥,也剝奪了學生自主參與教學課堂的權利。所以,作為一名現代化英語教師,應該靈活地運用教學手段,如引進先進的多媒體技術輔助工具,利用其強大的資源存儲功能與資源分享優勢,為學生提供學習互動的機會。
比如,在學習“Learn about China”這一單元內容時,我就將班內學生進行分組,要求他們以組為單位,利用多媒體技術搜集中國豐富的歷史文化以及著名的歷史人物,然后制作成PPT課件,課堂上嘗試運用英語語言對課件進行演示、講解。如此,我們便為學生提供了學習互動的機會,而且使英語課堂變得富有趣味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性以及英語口語的表達能力。
三、開展角色扮演活動,鼓勵學生大膽參與教學過程
英語作為一門實踐性學科,需要學生進行不斷地實踐練習,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將英語單詞、語法、句型等內化為自己的技能。所以,作為一名初中英語教師,我們除了向學生傳授各種英語語言知識點,還應積極開展一些角色扮演活動,鼓勵學生大膽參與教學過程,如此不僅能夠增加英語教學課堂的活力,還能鍛煉學生的表演能力和英語表達能力。
比如,在學習了“The Birthday Party”這一單元之后,我們就可對教室進行簡單的布置,把它裝扮成一個生日宴會的場所,然后讓學生運用本節課所學的英語單詞、句型等在這一場所中展開一系列的有關“生日”主題的對話扮演活動,如此生動活潑的活動形式立即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興趣,這樣既能幫助他們鞏固所學知識,還能讓他們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樂趣,進而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以上即為我個人對初中英語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幾點實踐與探索,在此作此闡述,拋磚引玉。
參考文獻:
鮑子穎.互動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調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
?誗編輯 李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