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義東
摘 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應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制訂有層次的教學方案,組建互助學習組。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個體差異;以人為本
隨著高中課程的改革和素質教育理念在各學習階段的不斷滲透,以及高中數學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創新精神的作用的顯現,高中數學教育被提到了新的高度。高中數學教學不再雷同于傳統教育模式的只注重應試教育、“奪分策略”,而是講究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由此,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就成為高中數學課程改革的切入點。本人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綜合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情況,就如何關注個體差異,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提出幾點建議,以期為數學教學實踐者提供參考。
一、推行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自我意識十分豐富的時期,也是性格特點和看事待物態度塑造的時期,極其看中外界對他的評價。換句話說,就是希望從外界得到肯定的信息回饋,希望獲得鼓勵和表揚。同樣,在學習方面,高中時期的學生會根據教師和同學的認可程度,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針對學生這樣的心理特點和行為方式,高中數學教師需要從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出發,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狀態,并且通過數學活動、談話交流、班級活動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積極性。而要想把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調動起來,就需要數學教師從學生的學習實際需要出發,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進行因材施教。同時,數學任課教師還要針對學生的差異性,適時適度滲透數學文化,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打開數學思維,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二、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制訂有層次的教學方案
從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升入的高中生,由于各自初中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同、教學能力不同和各自掌握知識狀況、學習能力不同,造成了學生在進入高中階段后,其成績水平參差不齊。這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了學生數學知識積累和數學學習能力的差異性。同樣,學生的學習心理素質和學習行為習慣也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因此,為了調和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就需要數學課任教師在實施高中數學教學前,制訂有層次性和漸進性的教學方案。
在學期之初,適當放慢教學進度,讓數學學習程度較差的學生能聽懂、程度好的學生樹立信心。然后再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適度提高教學效率,促使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緊迫感和積極性。同時,高中數學教師還可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還可以通過組織數學競賽活動和情境游戲,來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教學循序漸進、因勢利導,就能夠將學生的差異性轉化為數學學習中的積極性,將低能、低效的課堂教學轉化為有效的課堂教學。
三、組建學習互助組,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性地學習
盡管高中數學任課教師依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和個體的差異性,制訂了逐步推進的教學方案,但是學生差異性不可消滅,即便同一個老師在教,每個學生學習到的東西也不同。針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通過組建數學學習互助組,合理恰當地分擔學習互助組里不同的角色,既能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共同提高,又能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結精神,做到文化素質和思想素質的共同發展。組建數學學習互助組,需要把班級內的所有學生,按照數學學習能力和成績進行合理分組,每個學習互助組內既有數學“優等生”“中等生”,又有“后進生”。需要注意的是,這里不是按照成績進行“論資排輩”,而是為了平衡各小組的實力,分擔數學學習的壓力。學習互助組分配后,就要對各小組中的數學“優等生”進行鼓勵、教育,讓他們自覺樹立為其他同學服務的意識,發揮自己在數學學習方面的特長,幫助其他同學共同進步。這里可以采用“一對一”,也可采用“一對多”的幫扶模式,但是要控制好度。各小組之間采取競爭機制,并計入日常考評范圍。在推行一段時間后,應進行適當調整,選出新的小組長。通過組建數學學習互助組,一方面能讓教師集中課堂教學在學生的共性問題上,另一方面能發揮出學生的互助學習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理解和應用能力。
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普遍存在,也無法磨滅,需要教師在提高教學有效性過程中進行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另外,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在數學教育實踐中逐步推進,不可能一蹴而就。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妥善的教育策略和教學方法,從學生的個體差異出發,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不斷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劉憲彪.淺談新課改條件下如何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3(02).
[2]季娜娜.高中數學教學中多媒體的有效運用探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03).
[3]劉術青,田炳娟.轉變高中數學教學理念,激發學生創新意識[J].才智,2011(08).
?誗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