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彬彬
摘 要:長期以來,我國的傳統教學模式主要強調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中心,學生不能作為學習的主體參與教學,學生的學習態度尚不可觀。按現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情感教育成為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因此通過情感教育改變學生對初中數學的學習態度極為可觀。通過對學生的情感教育,以此為主要任務對初中數學的學習態度展開分析,提高、改善其對學生的影響。
關鍵詞:初中數學;情感教育;學習態度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情感教育并沒有受到關注,教師僅注重于數學知識及技巧的傳授,而將情感和態度的發展視為數學學習的附屬品,也有些教師將注重情感、激發情感演化為教師傳授之道的技巧和在學校與各個教師追分的手段,從而導致學生數學學習情感消極,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無法體會到數學的魅力和精髓。實際上,數學教師對學生情感教育主要通過的是數學教學,通過學習的過程中培養積極良好的情感,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
并促進其對數學興趣的形成。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無論是使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還是進行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都離不開情感的培養。因此,有意識的情感培養對初中教育極為重要。
一、數學所蘊含的情感品質
數學觀念是人們對數學的基本理解和整體認知,是人類思想的主要表現之一。數學教育只要把重點放在形成學生的數學觀念上,才會將學生真正引入到學習數學的軌道上。其表明教師要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注意記錄和規整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思維活動的規律,并把數學觀念的培養和教育歸納到數學知識的學習、思維的訓練、技能的提高和情感教育等過程中去。數學通過教學也可以激發人類內心的各種情感。因此,學習數學中運用情感教育極為可觀。學生學習數學不僅會受到各種認知因素的影響,而且會受到自身或其他情感因素的影響。情感因素時時刻刻都出現在教學的過程中,它也微妙地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學意味著知識技巧的傳授,又展現著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其為規整學生學習態度起著莫大的作用
二、在數學教學中情感教育的作用
數學對學生的實操能力、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還有在生活中經驗的累積都有較高的需求,從而導致一些中學生在學習數學
的過程中遇到有一些挫折。然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及時解決、處理,而是讓學生長期處在一種不自信、擔憂和過度憂愁之中,那么必將會導致學生失去對學習的信心。然而,教師的情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因為教師積極的情緒所營造的積極生動的課堂氛圍,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更好地接受知識,積極的情緒可以加快認知的進程,而認知過程又能引起良好的情緒效應。數學本身就充滿了奧秘和驚奇。通過培養興趣,引導學生進行研究與發現,他們就能通過體會學習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收獲快樂。
根據調查良好的情感可引導人們完成學習目標,開發想象力,
同時使創造性理念得到展現,但是如果壓抑學生情感則會使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不會有良好的學習態度。運用情感教育不僅可以提高成績,而且能借助其培養學生對待學習的認真態度和興趣。
三、在數學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有效性
情感教育是體現在整個教學和教育過程中的。首先,教師要寓教于樂,給予學生鼓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用自己高尚的情操去影響學生。再次,愛學生是教師教育學生的保障和基礎。教師對學生的保護和期望,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動力,激發他們刻苦、努力學習的精神。情感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情感教育是使學生學好數學的必需品。學生為什么會厭惡學習,是因為在他們眼里數學學習是枯燥乏味的,要改變這種現象就要善于發掘蘊含于知識本身的情感。有了情感,知識也就被賦予了生命,學生就會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和價值,樂于接受。
四、開拓數學情感教育的領地
數學是利用符號語言探究數量、結構、變化等對當今社會的把握。數學學習是不可缺失的一環,人們不斷定向的拓展、概括、描繪,從而就會形成某種特定理論和方法。學生可以從生活中感受數學的真諦,并運用基礎的數學知識進行創新與學習,向更
高層次邁進,并在現實中形成更廣泛的運用,對其作出解釋和
應用。
培養學生的情感,也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培
養品格意識,形成正確的人生觀。簡而言之,我們進行情感教育的目的不是僅僅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而是希望利用數學學科的這些特點,以初中數學科目為主體,提高學生的學習意識,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張定強.中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幾個關鍵問題[J].數學通報,2003(06).
[2]賈慶菊,崔彩霞.學校環境對數學學習的影響[J].數學教育學報,2002(04).
?誗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