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旗
摘 要:小班化教學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給予學生更高的參與度。如何讓家庭文化背景不同性格又迥異的孩子都能自發的參與學習,就小班化語文教學的一些實踐,在實行小班化教學的背景和基礎,以及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創設互動共進的教育教學氛圍、組建合作型的學習小組、營造學習型的班級文化等問題的一些舉措。
關鍵詞:小班化;學生差異;師生互動;舉措
如何讓家庭文化背景不同性格又迥異的孩子都能自發的參與學習,就小班化語文教學的一些實踐,下面談談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創設互動共進的教育教學氛圍、組建合作型的學習小組、營造學習型的班級文化等問題的一些舉措。
1 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能力差異
經過多年的小班化教學的實踐和探索,我認識到: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最重要的舞臺,“在教學互動中提升質量”是關鍵,“充分挖掘每一個孩子的潛能”是目標。要努力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做到:“厚師德”,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能力差異。學生的家庭文化無高低之分,區別的只是我們自身喜好;學生能力無本質差別,有的只是發展方向和水平的差異。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最棒的,每個孩子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不因教師自身的文化背景產生喜好把孩子簡單歸類,“有教無類”方能“因材施教”。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書,是一朵需要耐心澆灌的花,是一支需要點燃的火把。他們的心理脆弱,情緒易波動,所以通過正面的接觸或從家長那兒了解孩子的特點,成為新接班老師的首要任務。
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在同學、家長面前表揚。講究語言藝術,讓學生感受被賞識的快樂,在注重語言評價的同時,更要重視體態語言的激勵評價:學生小吳入學時注意力的持久性差,上課不到三分鐘便會出現游離狀態,一把尺、一支筆、一張紙都會成為孩子的玩具,實在沒有玩的東西時就咬指甲。一次課堂中,當他好不容易找到同學讀完的話接著往下念了,老師夸張地大步上前,送給他熱情的擁抱。之后,孩子日漸喜歡上語文課,并且認真學習普通話的發音,口語水平也大大提高了。用真誠的微笑和期待的目光面對每一個孩子,這是教師的職業涵養,能夠幫助樹立學生的信心,糾正出現偏差的行為。
2 全面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組建合作型的學習小組
學生成長家庭不同的,社會環境不同,因而個性不同。內向與外向,害羞或張揚本無優劣之分,但在這個競爭社會中要更快的融入團體,展現自己,必須勇于表達,樂于交流,小組練習說話即是極好的方式。合作學習小組組建的基本原則是根據學生的性格類型差異組合而成。每一個小組中大致包含內向型、外向型和中和型孩子,引導孩子認識同學的優點,各有所長才是好小組,用“找朋友”(可具體)的方式,在引導下相對自由組合,人數為4人。對合作學習小組的整體評價是能否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剛入學的孩子口語表達的欲望不同,能力不同,但在小學低段,在書面能力還很薄弱的情況下,語言文字的積累、內化、運用在很大程度上表現于口語形式。
努力發揮學習小組的合作功能,“引誘”外向型的孩子在組內討論時帶頭發言,一般中和型孩子會對前一位孩子的發言進行評價,并作進一步補充,最后發言的是內向型的孩子,先學習組內同學,簡單復述同伴話語,再通過大家的幫助下準備集體交流。一方面增加內向型學生“說”的機會,外力推動孩子參與口頭表達;另一方面促使孩子認真聽組員說,學習他人的長處。一般每節課學生在組內的發言順序都會有細微變化,教師要及時發現這些變化,適時給予鼓勵。(適當具體)學生當書寫能力達到一定程度時,還應該讓學生簡單記錄員,既有助于防止孩子產生善說卻不善傾聽的傾向,也進行了簡單的語言書寫練習。當然在放手讓學生大膽說的同時,也要注意說話的質量,為個性的見解,精彩的講述鼓掌。
只有放手讓學生主動參與實踐,學生的個性及天賦才能得以自由發揮,才能更好地培養積極思考,勇于創新的品格。“你讓我參與,我可能會明白與發現”,不讓任何一個孩子置身于小組的活動之外,相信每一個學生的潛能,不拋棄、不放棄。
3 拓寬語文學習的路徑,營造學習型的班級文化
教室空間是班級文化的載體,利用教室空間的開展學生的作品。開展生動活潑形象直觀的評價活動,即易于操作,又受到學生和家長的歡迎,還給學生創設良好的積極向上的空間。如我設計了“自學園地”,就是讓學生把自己課外學到的語文知識貼到上面,內容相當廣泛,一個生字,一句成語都可以換取一顆紅心貼在知識點上。這樣激發了孩子的上進心,促進孩子自學互學,雖然傳統但很實用。
培養閱讀能力和習慣。有很多父母早已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在孩子入學以前就買下大量的課外書,這對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是很有好處的,但是書籍的利用率不高,大多看過一遍就閑置了。針對這一現象,我在班里精心布置了讀書角,發動每個孩子從家里帶來適合本年段閱讀的課外書,辦一個小規模的圖書館(書目附在文后)。在班中推選專門的圖書管理員,負責書籍的保管與借出工作。每一張借書卡中都記錄書主人提的兩個閱讀問題及答案,看完書后歸還的學生需應對管理員的提問,做適當的答辯,根據回答情況在各自的閱讀成績卡上記錄等級。學生借閱班級讀書角書籍的時間限定為2周,時間到期必須到管理員處答辯,教師也參與學生的借閱活動。學期結束根據每一個孩子的閱讀數量與答辯成績,評比出班級中的“書香少年”,頒發閱讀能手獎章。一個學期下來,學生的閱讀量有所提高,閱讀速度明顯提高。
總之,小班化教育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生活狀態,珍惜每一個個體的生命存在。確立學生在教育活動中主體地位,只有使所有學生充分主體性參與,才能讓學生體驗學習過程中的興奮,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實現讓每一位學生更有效的學習,更充分地發揮潛能和發展個性,使得每一位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更全面、更和諧的發展。這正是我們在進行“小班化教學”的優勢,也是我的追求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倪習龍. 學小班化教育的實踐探索及其理論思考—以鹽城市亭湖小學為個案的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5.
[2]夏啟旺.什么樣的交際情境適合兒童[J].小學語文教學,2009-6.
[3] 左彩云、宋輝、徐雁.談小班化教育如何能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2-06,4(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