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宇明?葛宏強?陳丁丁?余玲
摘 要:小規模高校的辦學目的是要培養各行業的頂尖人才,具有自身的學科特點及優勢,輿情的雙面性更加的明顯。本文從小規模高校的自身特點出發,對小規模高校的輿情工作現狀進行調研,發現在小規模高校多樣化的輿情傳播方式下輿情危機意識的不足,以及小規模高校輿情預警、引導、處理機制的不完善,結合小規模高校在輿情監測、研判和引導工作中的實際情況,提出引入專業輿情分析機構定向收集相關輿情信息,在高校統籌下進行深度數據分析和輿情研判的工作理念,旨在進一步完善小規模高校輿情引導工作方法。
關鍵詞:小規模高校;輿情工作;引導
1 小規模高校的內容界定
小規模高校主要是指高校具有自身特色、且人數在5000人以內的高校。截止到2013年,小規模高校包括以下六所: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外交學院、國際關系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及中央戲劇學院。
小規模高校具有自身的學科特點的及優勢,因此,對于網絡傳播相關的信息更具有針對性和沖擊性。且由于學生的數量較少,輿情更容易形成一種氛圍,繼而影響到學生,如果是負面的,很容易對小規模高校的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影響。
高校輿情主要是指高校師生在當前社會活動、網絡熱點甚至政治活動參與中師生情感的傾向及態度的表達,在信息搜集和利用的過程中,進一步客觀反映事件的狀態及其情感態度對事件發展的影響。高校輿情有重要的雙面性,積極向上的輿情能夠切實提高高校管理工作,對于促進師生情感的溝通、學生健康發展及學校的發展都有重要的積極作用。反之,如果是消極低沉的輿情,則會負面煽動學生的情緒,對于學生的向上發展、學校正常的管理秩序甚至是社會發展都會有一定的消極作用。因此,作為高校工作人員,要積極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輿情,切實發揮輿情的積極作用。
2 基于小規模高校輿情工作的現狀調研
以學生為調研對象,以“你所了解的輿情工作”為調研主題進行問卷調查,進一步了解當前小規模高校輿情工作開展的現狀,通過調研,得到如下信息:
1.小規模高校學生參與輿情傳播的方式多樣化
通過調查發現,小規模學校學生參與輿情傳播的途徑多種多樣,具體如下幾種:
第一,校園BBS。由于小規模高校學生數量有限,因此學生之間更容易接觸交往,相對于中規?;蛘叽笠幠8咝5膶W生來說,其活躍度更高,參與性更強。也更容易引起輿情危機。校園BBS議題追隨現實主流話題及網絡熱點事件,比如涉及高校后勤管理的問題、宿舍管理甚至高校飲食情況等。如果學生在學校范圍內形成一種氛圍,容易導致輿情危機。另外,學生對網絡事件的談論,也容易導致引導學生的情感認知,形成一定的輿情引導。
第二,互動聊天工具?;恿奶旃ぞ咧饕‵acebook、QQ、微信等。
第三,播客微電影等視頻形式。隨著微視頻的發展,播客微電影等逐步成為高校學生表達意愿的方式。播客微電影等以視頻的方式傳播,更加形象生動鮮明,更受學生的歡迎。
2.小規模高校學生對輿情危機的認知不夠
在調研的過程中,76%的學生沒有認識到輿情危機,認為網絡傳播是一種方式,對于學生來說,只是一種參與,不存在危機。20%的學生認為,如果網絡參與的度把握不好,容易引發一定的輿情危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具體危害程度應該有所區別。4%的學生則表示要認真對待網絡,否則一不留意就會產生危機。
3.小規模高校中的輿情預警機制不完善
在上述的六所小規模高校中,普遍沒有較為完善的輿情預警機制,都是在輿情控制不住引發危機時,才會處理。
4.小規模高校中的輿情引導機制不完善
在上述的六所小規模高校中,普遍沒有較為完善的輿情引導機制,沒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對高校內的輿情進行分析及合理引導,缺乏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不利于負面輿情事件的規避。
5.小規模高校中的輿情處理機制不完善
在上述的六所小規模高校中,普遍沒有較為完善的輿情處理機制。這會出現在突發輿情事件發生后,沒有相關的規章制度可循,相關部門不能夠很好地處理事件,影響輿情處理結果。
3 小規模高校輿情工作方式的完善
1.培養小規模高校學生輿情危機意識
從當前研究來看,小規模高校學生的輿情危機意識極為淡薄。學生作為輿情參與的主題,要強化學生的輿情危機意識。
首先,主題班會的探討。以班級為對象,在班級范圍內鼓勵學生探究關于輿情的注意事項、輿情危機的界定及危害等。學生在探討的過程中,能夠強化對輿情危機的認知,逐步培養并強化輿情危機意識。
其次,主題活動的開展。高校活動豐富多彩,在高校學生輿情危機的意識培養中,通過舞臺劇、辯論賽、微電影競賽、征文比賽、演講比賽等多種途徑來宣傳關于輿情危機的內容,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輿情意識。
另外,經典案例的分析。引導學生自己尋找網絡輿情事件,就某一熱點輿情事件進行分析。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學生將馬航失聯事件作為輿情事件進行分析。網民對搜尋工作進展的關注,對失蹤者家屬的關懷和鼓勵,對事件的譴責及真相的種種猜測,都呈爆發式增長。在此事件中,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及“自媒體”在信息傳播和輿論演變中的利弊均有展現,也是馬航事件本身以外引發最多反思的地方。
2.重視小規模高校輿情預警工作
小規模高校預警機制的構建主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關于輿情信息的收集。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了解小規模高校學生的意愿和情感認知,以實現有效信息的搜集和存儲。通過,教師要多加關注校園論文及學生互動聊天的言論,對其意見和語言表達進行適當合理的監控,以切實達到將問題控制在萌芽中的目的。
第二,關于輿情信息的分析。在本課題研究中,課題組成員通過提取網絡輿論信息中的關鍵詞挖掘數據,按照主題重新組織信息,并生成輿情信息,作出科學的預測。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在研究的過程中,有學生對餐廳的飯菜有意見,且引起了學生的很多跟帖,學生紛紛表示學校餐廳的價位偏高?;趯W生的此種發言,相關人士對信息進行了分析,具體到菜系種類、數量及價位。在分析之后,與后期工作人員進行溝通,適當調整價位,提高學生的滿意度。反之,如果缺乏對于輿情信息的分析,那么教師觀察不到此類問題,久而久之,學生的負面情緒得以發泄,對于學校工作的開展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第三,關于輿情信息的防范。作為小規模高校的教師,通過分析輿情了解學生的狀況,及時與學生溝通,疏導學生的情緒。如果涉及到外界事件,也積極與其他部門進行溝通,以達到學生利益與其他利益的平衡點,切實保障多方利益。
3.重視小規模高校輿情引導工作
對于小規模高校來說,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更容易溝通。基于小規模高校的這一特點,要側重于學生溝通,開展小規模高校輿情引導工作。
第一,培養輿情引導員。在小規模高校范圍內,通過評選或者自薦的方式選出輿情引導員。教師對輿情引導員進行統一的培訓,明確輿情引導員的責任和義務。通過輿情引導員的參與,進一步強化輿論信息中的主流情感認知,爭取中性輿論,孤立錯誤或者偏執的言論。
第二,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全校范圍內興起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一旦發現輿情危機,教師或者學生干部可以與相關學生進行溝通,切實了解其思想局限性或者問題,通過正確引導及積極溝通,使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第三,強化網絡把關。要強化校園BBS及網絡聊天的把關情況,一旦發現問題,及時刪除帖子或者屏蔽信息,以避免將錯誤的輿情信息傳遞給更多的人。
隨著網絡傳播速度之快,網絡的特點能夠讓熱點事件及情緒結合,形成輿情的導火線,因此,合理規避理想引導,至關重要。
1.重視小規模高校輿情處理工作
對于小規模高校學生來說,由于沒有足夠的社會經驗,其思想依然容易受到影響,在網絡輿論大環境的沖擊下,會匱乏自己的理智,容易導致輿情危機的發生。面對輿情危機,主要采取以下方式進行處理:
第一,講究輿情危機處理的效率。在輿情危機發生第一時間內,組織專業的、具有經驗的人員,成立相關的部門,專門負責輿情危機的處理??梢詫⑤浨槲C分成不同級別,按照事先的小規模高校輿情處理機制的相關內容進行處理,以確保處理效率和質量。
第二,重視輿情危機處理反饋。鼓勵輿情危機處理人員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及時反饋情況。反饋內容包括學生情感的轉變、危機處理措施及相關措施的效果等。結合反饋信息,強化相關負責人的溝通,不斷完善處理方案,以降低危害。
第三,采取法律措施維護秩序。網絡輿情危機也與學生的網絡使用情況有關,個別學生在網絡活動參與中,會出現制作、傳播非法信息甚至制作計算機病毒等非法行為。作為相關工作人員,一旦在網絡輿情危機的過程中發現學生使用計算機的非法行為,要進一步強化網絡倫理道德建設,提倡文明上網,鼓勵學生強化自律。必要的時候,可以通過法律的手段來維護大多數群體的利益,進一步規范學生的合法權益,進一步構建和諧健康的小規模高校學生氛圍。
4 小規模高校輿情工作存在的問題
本文結合當前小規模高校輿情危機情況,通過合理的研究和判斷,形成一整套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法,但由于經驗的匱乏及實踐次數的限制,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
第一,制度與實踐的脫節。在研究中,雖然形成了小規模高校輿情預警機制、引導機制和處理機制,但是與實踐脫節。網絡輿情危機存在著突發性及個案性,不是所有的制度都符合輿情危機自身,是存在的缺陷之一。今后,要進一步總結經驗,分析案件,在結合制度的同時,本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理開展輿情危機處理。
第二,缺乏必要的評估。雖然對小規模高校輿情的預警、引導和處理進行了重點分析,但是沒有對此評估。實際上,合理評估能夠引導多方更好地開展輿情危機處理工作,今后要重視對網絡輿情的評估。
5 總結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和新媒體平臺的高速發展,與高校相關的輿論信息在互聯網和新媒體的放大作用下,都很容易形成輿情事件。在調查與理論結合的研究基礎上,通過完善小規模高校輿情預警、引導、處理等制度,切實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促進小規模高校學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葛晨光. 高校輿情及其引導機制探析[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0(02)
[2] 肖建昌,張義明,陳燕. 高校輿情引導機制探析[J]. 新聞知識. 2010(10)
[3] 陳燕,肖建昌. 高校輿情引導與構建和諧校園的思考[J]. 新聞界. 2010(06)
[4] Bardes B A.Public opinion:Measuring the American mind. . 2012
[5] Singer E.Editing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1972-1986.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