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春
【關鍵詞】 數學教學;學困生;轉化;耐心;教學方法;
持之以恒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1—0043—01
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習情感。由于各種原因,在小學中普遍存在數學學習“學困生”,這些學生智力正常,但學習不夠努力,厭學情緒明顯,難以達到義務教育規(guī)定的基本要求,與同齡的大部分學生相比,這些學生在學習上有明顯的困難,需要教師給予特別的關注。為此,教師要給他們更多的關心、支持和幫助,讓他們有克服數學學習上任何困難的信心。這就要求教師要以素質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為原則,講究策略,對“學困生”進行轉化的措施研究。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做法。
一、熱情關心,耐心啟發(fā),喚起學困生的自信心
1. 創(chuàng)造和諧的師生關系。要想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我們必須轉變那種高高在上的唯我獨尊的思想。放下架子,做學生的朋友,使他們對老師產生一種親近感和信任感。每接觸一個新班,我差不多都用一個月的時間和學生們進行零距離的接觸。通過和他們一起打球或做游戲,融入到他們中間去,讓他們了解我的同時我也能真實地去了解我的每一個學生,旨在創(chuàng)建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2. 用耐心和愛心去澆灌他們。學困生的缺點比優(yōu)點還要多,這就意味著犯錯誤的次數會多一些,對于學生不遵守紀律的現象,教師也要耐住性子,不能用打罵的方法來“鎮(zhèn)”學生,因為征服學生的不是教師的大嗓門而是豐富的知識水平、文化修養(yǎng)和高尚的人格魅力。面對他們因缺乏經驗或無意造成的過錯,我們應采用寬容、諒解的態(tài)度,事后再幫助他們分析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讓他們感受到慈母般的溫暖,從而產生奮發(fā)向上的動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創(chuàng)建積極適宜的環(huán)境。要讓其他人容納他們,幫助他們。給他們交流平臺,讓他們發(fā)揮聰明才智,為班集體建設出力,體現他們在班集體中的價值。學困生的起點低,教師在課堂上應多給學困生提供一些“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實”,讓他們也品嘗到“果實”的甜蜜,從而信心倍增。
二、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學困生”認識前提差、思維能力差,因此,根據教材的不同特征,教法上要不拘一格,靈活多變。講課時要注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盡量降低學習坡度,分散難點。首先,給予模仿性練習的機會。還要加強變式訓練,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情況及時得到反饋。講授速度要適合學困生的接受情況,必要時應該放慢鏡頭。講課語言應盡量通俗易懂,生動活潑。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對學困生要優(yōu)先提問,優(yōu)先輔導,優(yōu)先檢查評價。評價時,應特別注意學困生的進步處和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有了鼓勵學生才能樹立起自信。
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善于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具體事物去說明數學知識,用數學知識去解答學生感興趣的實際問題。如,講“確定位置”這一章時,給學生示范了用數學表示書刊亭的位置后,讓學生用數學表示其他景點的位置,這樣既能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發(fā)展空間觀念,又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空間。
三、注重錯誤范例的分析
1. 監(jiān)控作業(yè)完成情況,保證覆蓋率。對于布置的作業(yè),要求每個學生特別是學困生一定要交。建立家長聯系通訊錄,對于經常不按時完成作業(yè)的學生,每天與他的家長進行溝通,告知其當天表現,同時要求家長配合督促,使其按時完成作業(yè)。
2. 對作業(yè)及時記錄和反饋。對于存在進步的學生的作業(yè)即在課堂上進行鼓勵,有時也發(fā)一些小獎品以示獎勵。對于錯誤比較多的作業(yè),則面批面改,并進行講解,讓學生知道錯在何處。一些完成作業(yè)有難度的學生,要充分理解他們,利用課余時間耐心進行輔導,加強練習。對于學生作業(yè)中的特殊錯誤,要特別摘錄出來,作為范例進行詳細分析,并給出一些類似題型供學生練習,進行鞏固。
四、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
學困生身上的不良行為,不是一朝一夕養(yǎng)成的,同樣,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好的,應有長期的思想準備,應付出很大的精力。因為學困生自制力不強,醫(yī)好了傷疤忘了痛。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學困生出現反復是正常的,要允許他們反復,關鍵是在他們出現反復的時候怎么辦?這時切忌操之過急和簡單粗暴的批評。實踐證明,欲速則不達,急于求成則適得其反。我們要用更大的耐心去幫助他們、鼓勵他們,使之明白老師的苦口婆心是為了他們的健康成長,是真心實意為了幫助他。凡事都要有個過程,要給學困生一個再認識、再改正的機會,有針對性地采取恰當的教育方法,及時給予引導,使學困生在認識過程中循序漸進地改正缺點,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