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萍
【關鍵詞】 數學教學;教學觀念;情感交
流;個體差異;合作交流能力;
培養;評價方式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0—0063—01
新課標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它要求教師要深刻領悟新課標提出的教學理念,要進行教學方式、方法方面的轉變,使學生獲得最大的發展。現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新課標理念下如何搞好初中數學教學,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轉變教學觀念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轉變角色,改變傳統教學中“師道尊嚴”的做法,要明確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自己的一切教學行為都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的。在教學中,教師只要扮演好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合作者與共同研究者的角色就可以了。在課堂上,教師要允許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建議,要允許學生對課本、教師、同學質疑。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及時鼓勵、表揚學生的創新行為,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總之,教師只有轉變教學觀念,才能營造出平等、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才能使學生獲得最大的發展。
二、關注情感交流
教師要以情激情,以情帶語,以情發聲,以聲傳情,聲情并茂。用“師之愛”激發“生之情”。教師要用真摯的感情去滋潤學生的心田,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增強學習的自信心,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只有營造了融洽的情感氛圍,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效率。
在課堂教學中,要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生生之間的思想情感交流,具體表現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之間的互相尊重、互相幫助、互相關心、互相勉勵,以及互相交流。生與生之間通過思想情感交流,可及時消除彼此之間的誤會及隔閡,使學生感到集體的溫暖,達到學生之間的互相理解、 增進團結、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學生因為生活環境、智力水平、知識基礎等各方面的原因,他們之間必然會存在個體差異。教師要承認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不挖苦、譏諷“學困生”。要在學習和生活中格外關照“學困生”,多幫助他們,讓他們在教師愛的雨露下茁壯成長。如,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刻意為“學困生”設計一些他們能夠回答的問題、他們能夠做對的習題,而且要專門將回答這些簡單題目的機會留給“學困生”,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自信,逐漸向優等生的行列邁進。
四、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新課標提出,合作交流、動手操作、自主探索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盡量提供各種機會,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如,教學“用字母表示數”一課,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做用牙簽棒搭正方形的游戲,以此引入新課。學生做完游戲后,組織學生討論回答: 1.找出正方形的個數與牙簽根數之間的關系。 2.寫出搭n個正方形需用的牙簽根數(用含n的式子表示)。3.展示成果,組間交流總結。給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討論、交流、評議,教師鼓勵、支持、引導。實踐證明,這種開放的課堂,可以讓學生在有意義的活動中親身參與、獨立探索、合作交流,并逐步構建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發展自己的數學能力以及增強創新意識。
五、改進評價方式
新課標提出,要改變單純以成績高低評價學生學習狀況的傳統評價手段,逐步實施多樣化的評價手段與形式。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與掌握,又關注學生情感與態度的形成與發展;既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又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班級里的學生有的基礎較差、接受能力較弱,教師就要反復強調會與不會只是遲與早的問題,只要你肯學。同時,教師要加強課外輔導,想辦法讓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對學習比較差的學生,要注意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并給予及時的表揚與激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總之,在新課標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堅持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應有的發展。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