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開偉
摘 要:隨著SMT產業的快速發展,SMT貼片來料加工的生產模式在長三角地區越來越普遍,而這方面的人才依然很緊缺,如何在高職院校中培養出這方面的人才成為一個議題。本文探索在有限的SMT教學資源下如何有效地培養出相應的SMT人才,滿足地方的人才需求。
關鍵詞:SMT;工學結合;校企合作
引言:隨著國家近20年來對信息產業的重視,以及良好的政策;世界上越來越多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如美、日、韓、歐洲和我國臺灣地區,把電子制造業往中國內地轉移。這為我們的SMT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動力。
目前我國SMT產業仍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和長江三角洲地區,這兩個地區產業銷售收入占到了整體產業規模的90%以上。同時預計未來5年內中國SMT產業還仍將主要集中在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不過,長江三角洲地區在中國SMT產業中所占比重將從2007年起開始快速攀升。長江三角洲地區SMT產業的快速增長主要來自于全球SMT產業的轉移。
作為主要依托于地方產業的高職院校應當快速地適應這種發展趨勢,因此,近年來,我校也為應用電子專業引進了一臺全新的三星SMT貼片機。并根據多年的SMT貼片機的教學經驗,探索出一套有效培養SMT產業人才的模式。
一、SMT課程體系轉變
除了研究制定并落實好“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方案,通過調研企業SMT技術崗位對技能型人才的綜合要求,確定培養
SMT技術人才的知識、技能與素質要求,利用學院與企業的資源優勢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我們還需要改變以往的教學內容。在傳統的應用電子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在介紹元件的時候,往往是直立式的元件。而在SMT課程體系中,這些傳統的內容就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了;我們應當改變方式,將內容轉到介紹表貼式的元件封裝上,讓學生了解應用更為廣泛的內容,為后續的SMT課程打下基礎。因此,在應用電子專業的一些課程教學中,如電子線路、Protel等課程,要求教師在介紹元件的時候采用貼片式的封裝,提前灌輸相應的知識。
二、SMT課程教學實施
由于SMT貼片機比較昂貴,高職院校中一般教學資源都比較有限,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資源來培養出貼近企業需要的人才,是一個值得探索的議題。
根據企業的實地走訪,我們將SMT加工企業日常的工作流程轉化成相應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SMT制程,生產加工,設備維護。根據這三部分內容的特點,研究制定出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合適的教學方法。
(1)SMT制程。為后續的SMT生產加工做準備。主要內容包括:PCB制作、鋼網制作、SMT編程。教學實施:除了SMT編程需要在貼片機上完成,其他內容均可以在Protel上完成。在完成PCB時,重點介紹適用于SMT加工的PCB。比如,如何拼板、加定位孔以及PCB上下要留有安全邊等內容。這些內容往往在傳統的Protel不會涉及到的。(2)生產加工。生產加工的一般流程是:印刷錫膏、貼片、回流焊接、清洗、檢測、返修等。教學實施:這些過程中基本都需要一個人來完成,因此我們將這些人安排在同一組,分工來完成,最后就可以根據班級的人數分成若干組。在完成生產過程中,采用輪換的方式,讓每個同學都參與進來。(3)設備維護。對于一臺長期運行的設備,日常維護十分必要。維護的內容包括常規的保養和維修。保養性的教學相對較容易,而維修性質內容的教學相對較難。教學實施:首先讓學生們通過視頻學習SMT貼片機的工作原理,以及根據說明書學習SMT貼片機的日常維護要點。重點介紹SMT貼片機的結構原理。
三、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盡管通過參觀SMT加工企業的方式來了解加工生產方式,但在教學中難免會出現SMT加工對象的簡單、單一。我們探索出一條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就是對外開放來料加工。除了實現一定的創收,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加工對象以及提供一個準企業的教學環境。
由于我校地處長三角產業帶,周邊的中小電子企業眾多,而這些企業在研發過程中電子產品的小批量生產很多,而一般的SMT加工企業對于小批量的收費較高,而我校的加工成本相對較低,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這些有利的條件都為我們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和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保障。
結束語:本文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討論和探索高職院校中SMT貼片機的教學,介紹了SMT課程體系設計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并詳細介紹SMT教學的實施過程和存在的一些問題。最后結合長三角產業帶的實際需求,探討了校企合作——對外來料加工,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
參考文獻:
[1]李義府, 呂向陽. 加強工程訓練, 培養創新能力, 改革電工電子實踐體系[J].南京: 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0,22(4)
[2] 潘嵐,朱朝霞.電子實習教學改革的實踐[J].上海: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