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憲民
摘 要 隨著新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fā)展,各個學科都在不斷的進行一些教學方式上的改革創(chuàng)新。對于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來說,所面對的學生的接受能力是不相同的。他們的語文成績、能力分化嚴重,課堂教學效率低。信息技術作為現(xiàn)代運用最廣泛的技術,通過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小學語文課堂可以解決目前語文課程教育存在的問題,提高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效果。
關鍵詞 現(xiàn)代信息技術 小學語文 有效整合 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6.063
Strategy for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Primary Language Courses
ZHENG Xianmin
(Hebei Pingquan Maolangou Central Primary School, Chengde, Hebei 067506)
Abstract With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 deepening of education reform, the various disciplines are constantly reform and innovation on a number of teaching methods. Language courses for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the students faced acceptance is not the same. Their language performance, the ability to differentiate severe, low teaching efficiency.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the most widely used technology, through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the primary language classroom education can solve the problems of language courses, language courses to improve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Key words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imary Chinese; effective integration; strategy research
小學語文是一門兼具抽象與形象的藝術課程,它體現(xiàn)了學生的感性思維能力與創(chuàng)作能力,體現(xiàn)了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在推進素質化教育的現(xiàn)當代環(huán)境下,新式教育不僅僅是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也是教師對于教學成果的檢驗,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我思考能力的手段。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提出不同的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而信息技術具有互動性較高、信息來源豐富等特點,通過在現(xiàn)有的小學語文課中引入信息技術,可以豐富語文教學成果。
1 進行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的有效整合策略研究的意義
語文的學習應該是以一個藝術的享受過程,學生在享受藝術的過程中才能掌握語文學習的精髓。為了讓學生跟好地感受語文教學中的藝術美、創(chuàng)造美、意境美等特征,可以將信息技術廣泛運用在語文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將語文的要素通過圖像、影像、文字、聲音、動畫等展現(xiàn)出來,將藝術與科學結合起來,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首先,信息技術極大的豐富了美術教學內容。
語文教學中加入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豐富語文教學的內容,可以在很多方面擴展了語文教學的內容。通過加入了一些學生在語文課本上所沒有的東西,這樣就會很大程度地開闊學生的視野。信息資源的畫面包含的信息量比文字大,流動速度很快,跟紙質文本相比,信息技術資源承載的學習元素要豐富得多。因此引入信息技術的語文教學在內容的選擇上比傳統(tǒng)語文的文本教學寬泛了許多。這樣就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促進學生的學習,使得學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學習成績,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信息技術的應用,還開辟了新的教學手段。對于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加入信息技術的方法,開辟了語文課上新的教學手段,這樣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建構了新的語文教學模式。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單一的教和學,通過信息技術可以將語文真實、直觀地展現(xiàn)給學生,提高學生對于語文的認識。其次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展開情景教學,這樣就會通過開辟新的教學手段,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提高新的教學方法的應用。
2 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的三個原則
2.1 實效性原則
對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與語文課堂的整合過程來說,必須要遵循實效性的原則。也就是說,在利用信息技術的時候,一定要給學生傳播最新的信息資訊,提高學生對目前語文學習方法的學習,這樣就可以更好地促進小學生在語文課上的學習。
2.2 輔助性原則
對于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來說,信息技術的運用只能作為一種教學的輔助手段,而不能作為主要的講課手段。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必須要正視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好地促進小學語文課程同信息技術有效整合后獲得進一步發(fā)展。
2.3 趣味性原則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一般都是老師進行機械地講授,學生死氣沉沉地聽講,這就是老師并沒有增加語文課堂的趣味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必須要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通過視頻、聲音、圖片的形式,來提高小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只有這樣才可以幫助小學生進行趣味學習,只有對學習充滿了興趣,才可以促進小學生語文成績的進一步提高。endprint
3 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的有效整合策略
3.1 課程整合過程中應提高師生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老師對于語文課本的介紹一般都是按照書本上的內容進行教學。這就使得學生在學習語文的時候,是抱著一種空想的思想來進行學習的。學生對于老師講授的語文知識缺乏一個感性的認識,僅僅是根據(jù)書本上的內容進行提問,然后老師回答。這樣的說教模式既不利于實際的語文教學,也扼殺了孩子們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而通過采用最新的互聯(lián)網技術,可以將語文課堂變?yōu)檎Z文鑒賞課。孩子們通過在互聯(lián)網上搜索相關的語文資料,使得傳統(tǒng)的語文說教教學變?yōu)樯鷦拥卣Z文教學,提高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進一步提高信息技術素養(yǎng),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的提升。
3.2 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思考
應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可以讓學生產生存在感,仿佛親臨到情境中去體會,這樣就會使得語文的教學內容更加容易的被學生所理解和接受。而且運用這種情境教學法比較容易把握教學的時間和節(jié)奏,從而可以在課前很好的準備工作。信息技術可以將集文學、戲劇、音樂、舞蹈、建筑等諸多學科領域于一體,能夠全方位的為語文教學提供一定的教學場景。例如在講授《山居秋暝》這首詩時,可以找一些關于中國傳統(tǒng)的風景來進行欣賞。在教學時放映這些中國傳統(tǒng)的山水風景,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中的場景,進而對《山居秋暝》的場景和詩人情感進行聯(lián)想和分析。通過對教學情境的設置,讓學生感受到詩人所處的環(huán)境以及內心的情感。這樣就使得學生在以后學習理解文學作品時,能夠進行自我藝術思考。通過信息技術的情景教學方法的體現(xiàn),可以讓學生很好的去觀看,去揣摩人物的一些心理特征,以及人物的動作表現(xiàn)等。
3.3 運用信息技術鑒賞和提高語文鑒賞的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來說就是鑒賞能力的學習,那么如何使學生的鑒賞能力得以提高,如何分析不同文學作品中的藝術手法,這就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學習植物媽媽有辦法這一課的時候,可以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在網上收集有關植物的文化圖片、視頻,并且在課堂上將這些圖片以及視頻播放給學生,從而提高學生對于植物繁殖方法的認識。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學習氣氛是非常沉悶的,由于小學生能力有限,很難進入到一個提升的過程中去。通過播放孩子們喜歡的圖片、視頻以及動畫等內容,寓教于樂,在滿足孩子們愛玩的天性的同時充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語文教學成果。
3.4 建設符合需要的資源庫
網絡上的信息資源多種多樣,而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卻不需要那么多的資源。因此老師可以根據(jù)實際的教學需要,將語文教學中需要的語文資料進行整理,并將其收集成一個專門的資料庫。這樣不僅方便了為學生查找語文資料提供了方便,也使得老師對于實際教學掌控程度增加,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在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學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則是上述過程的外因條件,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教師的教必須通過學生的學才能產生教學效果。老師通過建立相關的語文教學資源庫,進一步實現(xiàn)了教學相長,豐富語文教學實踐。
3.5 利用信息技術,激發(fā)情感,開闊視野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導,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無法被有效提升,致使課堂教學氛圍較為沉悶,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較小,沒有活力。這顯然是不利于學生發(fā)展和進步的。而通過將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有機結合在一起,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在網絡環(huán)境下,學習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因此,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可以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其主動去查閱資料,進行社會調查,從而更為有效地延伸語文教學的內容,這樣就更好地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有效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知識,也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獲取知識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比如在講解《活化石》一課時,可以將要講授的內容以網頁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當學生存在問題時,教師可以有目標地進行引導,利用提供的感興趣的化石和活化石信息,進行個別化和小組合作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加融入到教學活動中來,而且讓學生對化石和活化石的一些其他知識了解了更多。
4 結語
通過對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的有效整合的調查和實踐研究,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應用的巨大優(yōu)勢作用,這樣就可以進一步的促進學生向學習型的學生發(fā)展和過度,使得學生的學習能力更進一步的提高和發(fā)展。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喚起學生參與自己所屬層次的活動的自覺性,明確學習目標,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祝旭慧.淺論信息技術在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0.
[2] 歐陽南.學科互滲互闡與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鑒賞教學中的運用[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0.
[3] 孫志娟.淺析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民營科技,2013.
[4] 楊維靖,陳媛媛.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運用影像資料[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