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霞
摘 要 高職教育對高職生的職業素質和今后的職業發展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高職學生的科研能力是其職業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水利專業學生科研能力培養實踐為例,探討如何在高職教學改革中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以適應其職業生涯發展的要求。
關鍵詞 高職學生;科研能力;職業素質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06-0100-02
高職學生科研能力是指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科學方法去探索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各種心理品質和能力,是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當前我國高職教育對學生能力培養中存在重技能、輕科研的誤區,使得學生科研能力欠缺,不能為企業的技術提升和產品開發提供有效服務,就會制約學生未來在企業的發展,導致高職院校培養出的人才不能很好地服務社會。如何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科研能力培養,以適應高職學生職業生涯的長遠發展要求,是值得在高職教育實踐中探索的一個新問題。筆者以酒泉職業技術學院水利專業學生的科研能力培養實踐為例,探討如何在高職教學改革中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
1 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科研創新能力
教學模式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關鍵載體,以什么樣的教學模式將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有機地結合起來,關系到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為了達到培養出高技能、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酒泉職業技術學院水利專業教學委員會通過對水利行業、企業人才需求調研和職業崗位能力分析,探索出符合水利專業人才目標培養的“任務驅動、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該模式以具有課程整合功能和驅動效應的工作任務為載體,以學生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為驅動力,以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合一為手段,把培養學生職業崗位能力和科學創新的過程設計為邊學邊做的過程,把教學、科研過程與真實工作過程緊密結合,使學生在真實工程背景中得到身臨其境的訓練與熏陶。學生圍繞特定工作任務展開學習,能夠鍛煉學生運用知識的實踐能力和科學方法,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實踐中思考和運用知識,能夠驅動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方法探索新知識、新方法解決新問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2 整合內容,突顯職業性和前沿性,培養學生科研意識
教學內容的選取按照滿足職業能力培養要求的原則, 緊緊圍繞學生職業崗位工作的需要進行,同時兼顧學生未來職業發展需要,融合相關職業資格和企業對創新人才的要求。水利專業教學內容的選取依據水利行業、企業對學生完成實際工作崗位所需的知識、技能和職業素質為要求,以必需夠用的原則,精選內容。教學內容以學生未來就業崗位中的工作任務為載體,以學生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為驅動力,將幾門相關課程或幾個模塊的相關內容按照一定的工作過程進行科學整合、序化,以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所需的知識和技能,選取內容,劃分學習情境,設計學習任務,構建集理論、方法、實踐和操作為一體的理實一體化教學內容體系,突出教學內容的職業性。為拓寬學生的知識和信息,在教學中及時引入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和新規范,增加當代水利學科的新成就、新思想、新方法、新發展,讓學生盡可能掌握一些帶有探究性的、啟發性的知識內容,突出教學內容的前沿性,培養學生科研意識。
3 優化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科研能力
多種教學方法結合使用是水利專業教學改革中的重要舉措。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目的是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挖掘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學生由“學會學習”到“學會科研”,由“自學”到“治學”轉變。任務驅動教學法是該模式經常采用的主體教學法,它是通過讓學生完成具有一定難度的工程任務而進行的教學活動。教師將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務以項目的形式交給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小組分工的工作方式由學生自己按照實際工作的完成程序,共同制訂計劃,共同或分工完成整個任務。在任務完成過程中,教師能充分挖掘學生的科技創新潛能,推動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此外,情境教學、項目教學、案例分析、現場教學等都是與“任務驅動,學做合一”教學模式相配伍的良好教學方法,這些教學方法運用恰當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增強學生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培養學生科研能力,訓練學生與人溝通合作的能力。
4 考核評價個性化、多元化,充分發掘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
教師在考核評價學生時以學生的需要和發展為出發點,承認學生個體差異性,既對專業知識技能進行量化考核,也對學生能力的提升進行質化考核,打破以理論考試為主的單一模式,采用過程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結果性考核與發展性考核相結合,知識、能力、素質全面考核的形式。如撰寫案例分析報告、調研報告,采用方案設計、產品設計、成果展示、開卷等形式,讓學生根據個人的學習基礎和興趣愛好,積極主動地構建個人的知識結構;對有突出表現的特長生采取特殊管理辦法,創造條件,鼓勵其發展,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才能。考核評價打破傳統的“教師一言堂”考核方式,引入企業元素,通過校內外專兼職教師評價、企業指導教師評價及學生自評、互評,共同確定學生的最終評定成績,保證考核過程公平合理。考核注重學生的學習態度、對知識的應用、任務的完成情況及創新能力等方面的考核,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掘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
5 內投外引,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為學生科研能力培養營造環境
實訓條件的好壞,實訓設施水平的高低,關系到高職教育教學的質量,是人才培養目標能否實現的物質基礎,也是培養學生科研創新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場所。首先,加大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不斷改進實訓條件,為學生進行科技創新和實訓創造真實工作環境。水利專業以國家示范項目建設為契機,按照專業建設,對重點專業和新設置的專業加大資金投入,對原有的不適應專業發展的實驗室、實訓室、實習車間進行改造和科學分類,模擬企業真實的內外業務環境,建成開放式、多功能、高度共享的校內實訓基地,為學生科研創新活動營造物質基礎。endprint
其次,與企業深度合作,特別是與經濟實力雄厚的知名企業合作,校企共同辦學。一是引進專業對口的企業進入校內,由企業進行設備投資,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進行員工培訓、實踐教學、新技術和新產品研發等合作項目。二是建立穩固的校外科研實訓基地,選擇管理比較規范、科研實力強的企業作為校外科研實習教學的合作伙伴,學生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參與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科研項目研發工作,借助企業先進的生產實驗設備和廠房車間開展實習、實訓和研究,為高職院校學生開展科研創新活動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
6 提升教師隊伍科研水平,為學生科研創新活動提供有效指引
教師就是學生科研創新的領航者,在學生科研創新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教師普遍存在科研基礎差、科研項目少、科研方法不對路、科研與社會實踐脫節、缺乏有效的科研環境等癥結,制約著高職院校教師科研水平的發展。酒泉職業技術學院主要通過四種途徑提升教師隊伍的科研水平。
一是多渠道培養教師的科研能力。通過學歷提升、教師進名校進修,接受新信息、新方法,派遣學術水平較高的教師到國內外高校作訪問學者,參加國內外各種學術培訓及交流,邀請專家為教師開展學術講座,重點培養學科帶頭人,實施“名師工程”,以點帶面,全面提升教師的科研水平。
二是大力引入科研人才。從社會科研單位和企業上廣納科技賢才,聘請有豐富科研經驗的專家和工程師作為兼職教師,引入企業科研課題,與專家、技術人員共同研發。
三是組建優秀科研團隊。依據教師的學科研究方向,組建職稱、學歷和年齡結構合理的科研團隊,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
四是建立合理的科研激勵機制。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將科研工作納入教師的年終考核之中;建立科研課題申報、成果轉化應用及成果評獎等激勵機制和管理制度,激勵教師科研積極性,提升教師科研水平。
參考文獻
[1]曹子英.高職高專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1):68-69.
[2]周蘊薇.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途徑探討[J].中國林業教育,2006(6):42-43.
[3]王林毅,于巧娥.試論高職教學模式的轉變[J].遼寧高職學報,2006(5):79-80.
[4]徐朔,吳霏.職業能力及其培養的有效途徑[J].職業技術教育,2012(10):36-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