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輝 韓雪飛
【摘要】優秀傳統文化是歷經沉淀的文化精髓,是民族情懷的具體體現。大中專院校肩負著向學生傳承傳統文化教育的重任,針對衡水市大中專院校傳統文化教育情況,教育者通過實踐研究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到大中專院校的校園文化之中。在教育的內容和途徑上的啟示將有助于形成一套富有本地特色的長效機制。
【關鍵詞】傳統文化 ?教學理念 ?道德培養 ?實踐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013-01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有著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作為民族凝聚力的根基,作為人們思想進步的源泉,傳統文化從古至今發揮著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在日新月異發展的今天,一些深受傳統道德影響的人們堅守信仰,可歌可泣;也有一些背棄傳統文化的人們毒化社會,失徳敗德。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已經成為大中專院校關注的重要內容之一。
衡量學生是否有健全的人格,是否有高尚的道德,離不開對學生德行素養的考查,離不開對學生心靈家園的關懷。大中專院校開展學生傳統文化教育宣傳和實踐活動,有利于幫助學生重新認知和理解傳統文化,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針對當代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大中專院校對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的再認識尤其重要,要將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入學生的思想,塑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達到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目標。
一、增強傳統文化教育,引導學生自學意識
當前,大中專院校的學生接觸傳統文化的內容比較少,以衡水市大中專院校為例,即便是文科類的學生,也只是個別專業會接觸到中國古代史、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哲學史等課程,而且學科課程設置時間短,內容含量少。對理科類的學生來說,選修課也很少會有學生學習傳統文化方面的課程。藝術生更是很少接觸傳統音樂、傳統繪畫方面的基礎知識,更多側重的是現代藝術。
很多學生在小學階段接受過《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等教材的學習,而在大中專學習階段對《聲律啟蒙》、《笠翁對韻》等音韻學教材,《說文解字》、《爾雅》等語言學教材一無所知。由于傳統文化涉及的范圍很寬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把分散于各學科的傳統文化加以強化,對學生進行啟發式的教育,可以讓學生在專業學習的同時,學到更多的傳統文化。同時,選修課程中加重傳統文化課的分量,用學分考核的方式要求學生自覺進行學習是有必要的。學生在教師的強化引導或是個人興趣的支持下,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將會由被動逐漸轉化為主動。
二、轉變教師教學理念,以文化育人
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想與言行。一些學校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傳統教育培訓,比如在參觀市里的一些私塾學校的過程中,感受不一樣的教材和教法;到同類院校參觀學習,借鑒成功教學經驗;邀請市里知名學者來校開設文化傳統教育系列課程,感受名家的心得等。這些學習培訓開拓了教師的視野,教師逐漸學會從多方面、多角度審視傳統文化,解析傳統教育中的問題。
在以文化育人的過程中,經典誦讀是較為有效的方式之一。在衡水市大中專院校進行經典誦讀的活動中,學生的閱讀興趣逐漸增強,文學鑒賞能力得到了提高。在誦讀的選材上,引導學生不去選擇網絡中的膚淺文學,多關注有文化深蘊的作品。在誦讀過程中,引導學生用智慧解讀經典的內涵,用情感體會經典的真諦,用聲音把握經典的色彩。在活動反思中,引導學生將對經典的理解寫成文字,在師生的交流中領悟經典。實踐證實,大中專院校開展的經典誦讀活動收到了較好的育人效果。
三、注重德育管理,以道德教人
德育教育是文化傳統的重要精神核心,傳統的道德學說規范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比如仁愛的思想有“仁者愛人”,從善的思想有“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敬老的思想有“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這些傳統思想對大中專學生的成長及成才具有重大意義,不僅需要學生繼續傳承,也需要將其發揚光大。
事實上,由于一些家庭教育存在著重智育輕德育的情況,學生的為己思想和功利意識表現過于突出。在實踐中,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思想教育是相互關聯的,學校教育的實效性正是通過學生在家庭、社會中的言行表現出來的。衡水市大中專院校注重將學校的德育管理重在落到實處,用小環境影響家庭和社會。比如開展的“社會現象之我見”活動,學生通過參加社會實踐的經歷寫感想,談感受。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導向下受到積極思想的感染,現代教育的人文內涵得到詮釋。
四、組織并參與社會活動,豐富學生閱歷
大中專院校在開展相關宣傳活動中,對傳統節日、傳統禮俗的認識方面給學生多做一些知識普及,同時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傳統文化活動推動教育。在參加文化活動中,學生可以去體會、展示、豐富民族的傳統文化,在活動中提高了文化素質,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傳統文化觀念,增強了集體凝聚力和文化歸屬感。
衡水市大中專院校利用多種形式開展交流活動,比如組織“我們身邊的傳統文化”系列活動,有剪紙手工展示、攝影比賽、家風家事演說、毛筆字書法展示、創辦京劇社團、去博物館參觀、成人禮儀式、感恩父母等活動,這些活動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凈化了學生的心靈,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感,喚起學生對實現青春價值的渴望。
通過加強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與探究,教育者引導學生認真學習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道德品質,培養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規范。學生在感受傳統文化中,開闊了知識廣度,提高了人文素養,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從大中專院校教育層面來看,把中華傳統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對教育體系的完善與補充,是培養大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接班人的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
[1]呼艷芳.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中華傳統美德教育[J]].商業經濟.2012
[2]宮麗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民族精神培育的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11
[3]尚暉.論中國傳統文化在大學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與職業.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