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波
摘 要:數學反思性教學從探索和解決數學教學活動問題出發,以提高教學活動和教學效果合理性和科學性為基本內容,最終目的在于追求合理教學實踐活動和教學效果。反思性教學包括反思教學設計、反思課堂教學和反思課后總結等主要內容,要通過課堂教學觀察、寫好日志、評析交流、自我評估和改進教學活動等途徑,不斷培養小學數學教師反思性教學能力,使教學活動趨于最大化和理性,不斷提升其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實現學科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反思性教學能力 小學 數學教學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2(a)-0189-02
反思性教學是思考、反饋、評價和探索教學實踐的過程,可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準確判斷教與學雙邊活動過程和效果的合理性,通過查擺缺陷,取長補短與揚長避短相結合,不斷改進教學活動和教學行為,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為此,筆者總結分析小學數學教師反思性教學能力的特點和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談談如何培養反思性教學能力,完成學科教學目標,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1 數學教師反思性教學能力的特點和主要內容
1.1 特點
數學反思性教學是一種努力提高教學實踐合理性的活動過程,教師必須具備這種能力。教師應通過查擺和發現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優缺點,審視、分析、調整自己的決策、行為、方法以及由此產生結果。數學反思性教學從探索和解決數學教學活動問題出發,以提高教學活動和教學效果合理性和科學性為基本內容,最終目的在于追求合理教學實踐活動和教學效果。
1.2 主要內容
1.2.1 反思教學設計
教師要“以學定教”設計科學的教學方案。設計過程中,要預測出教學過程中學生遇到的問題、教學重點和難點,據此設計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以完成單元教學目標。備課時教師要反思既往教學經驗以及同一教學內容講授時出現的問題、應急策略和方法、獲得的經驗教訓和效果評價,由此重新設計教學方案。
在設計新的教學方案時,要根據學生實際和不同授課內容和既往經驗和教訓,預測并以針對性策略和方法解決教學新問題。
1.2.2 反思課堂教學
任何教學模式和方法都有其優點和缺點,要視師生和教學資源的不同而確定。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效果反饋信息反思并解決課堂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反思教學行為,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這要求教師必須把握好教材和教學大綱,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設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能夠較好地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當學生思維障礙時,教師應及時反思并采取啟發學生積極思維的措施和方法;當學生出現課堂意外時,要及時反思機智處理意外的有效方法,恢復學生正常的思維狀態。
1.2.3 反思課后總結
教師課后反思性回憶本堂課的整個教學行為過程和獲得的教學成果,找出實施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過程中的優缺點,找出其中各種緣由,思考今后改進優化的方向和策略方法。
(1)教學成功經驗的反思。教學活動的目標應清晰明確,按照預想的教學方案完成教學過程,獲得相應的教學效果。要整合教學方法優勢并探索出新的教學模式,新課要巧妙導入,以有懸念的話語結束單元教學,有亮點和精彩片斷教學活動,隨著展示教學內容不斷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師生積極有效的互動等,課后要認真反思,不斷總結成功經驗,為今后教學提供參考依據。(2)教學失敗教訓的反思。沒有疏漏、失誤的教學設計。教師要將課堂教學中理解教材偏差、處理重點難點不當、演示實驗未產生預期效果、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強等失敗教訓做深刻的分析和研究,為做好下一輪教學提供寶貴的經驗。(3)學生反饋的反思。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和中心。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靈敏思維、獨到見解等優點并予以表揚,及時發現能力缺陷、思維障礙和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沒有對與錯之分。通過這些無聲的反饋,有助于教師采取有針對性的補救措施,適當引導,完成單元教學目標。
2 培養反思性教學能力的途徑
為培養小學數學教師的反思性教學能力,應注意觀察、發現和明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其性質和特點,根據學生實際和具有的教學資源,對教學思想、行為、觀念、態度和情感進行批判性評估,反復嘗試和檢驗同一教學內容的教學實踐,探索適宜于師生特點和教學資源新教學模式和方法。
2.1 課堂教學觀察
教師要對自身的教和學生進行觀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觀察學生的態度、行為、表現等實際情況,更要觀察實際教學效果,反思自己教的過程是否合理科學。要觀察和評價課堂教學方法選擇是否得當?學生課堂表現是否積極?教師要觀察和評價師生雙方面的表現,即有針對性地觀察學生的學習活動和感受、課堂行為和學生參與教學的程度,自我觀察并審視、總結教學過程的合理性,供課后總結教學時使用,及時汲取經驗和教訓。
2.2 寫好日志
教師寫日志就是要及時詳細記錄聽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教學基本情況。這一過程是自己與自己的交流,通過書面描述和反饋教學經歷,根據教學基本理論,反思空間較為廣闊,藉此激發教師對教學新的認識。要及時記錄當天的見聞和隨后想到,文中要區分聽到的話與自己的感想或評論,標明時間,保證及時性有效性和完整性。
2.3 評析交流
教師之間應相互評價并交流經驗。對課堂問題,教師各抒己見,共同討論研究出適宜的方法,貫徹實施最佳方案,達到共贏的目的。學校要請教育學專家,運用教學理論深入剖析、研究、整理和提煉教師教學過程中遇到的教學現象,通過專家的講解和教師之間的討論,通過認識-實踐-再認識,探索和總結出適應的教學環境,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2.4 自我評估
要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必須強調自我評估的重要性。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科學合理的評估,確定自己是否需要改革教學過程的某一環節,形成并實施和評估改革后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對教學過程要客觀看待,要批判性地反思自己,通過探究、發現和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利于教師更好地把握和改革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更好地理解教和學之間的有機聯系,以此作為基礎材料進行自我評估。
2.5 改進教學活動
教師通過調查具體的教學環節、步驟或某一具體方面,觀察了解和發現問題、自我質疑、自我解惑并確定目標后,研究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改進教學行為措施。在調查研究過程中,教師可獨立操作,也可通過先進教學理論和理念的共同學習,運用不同的教學思想共同探討、審議不同教學情境下的課堂教學設計,進而通過綜合不同的教學經驗與理念,較好地重新整合教學經驗和教訓,高質量地完成教學過程。
反思過程要循環反復,這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是反思性教學的目的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個反思型、研究型教師,是每一位數學教師應不斷為之努力的方向。
綜上所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堅持及時寫教學反思,培養自己的反思意識和能力,通過循序漸進的發現問題、自我學習、積累素材、嘗試研究、經驗論證、互相交流等循環反復的反思過程,提升教師的反思性教學能力和專業化水平。
參考文獻
[1] 錢露露.教師反思性教學能力的提升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5(3):123-125.
[2] 王朝方.論教師反思性教學能力的培養[J].中國成人教育,2008(4):99-100.
[3] 趙淑杰.高中物理教師反思性教學能力發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
[4] 郭連鵬.高中數學教師反思性教學能力培養途徑[J].科學導報,2016(1):39-40.
[5] 范湘.中學數學反思性教學現狀調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