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興華
摘 要:小學生缺乏學習自控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很難保持較長時間的注意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能力
在新課程標準下,只有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高,并掌握一定的學習基本技能,學生才能真正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提高學習效率。小學語文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必須在課堂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促進學生自覺學習,從而提高學習的有效性。當學生產生了學習興趣之后,學生會將學習當成一種動力,輕松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優美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美好的事物和畫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海上日出”時,教師可以出示迷人的日常景象圖,讓學生在美景的熏陶中學習課文,因而學習興趣也得到提高。其次,教師可以利用目標激勵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首先,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查詢字典。在小學課文學習中,學生很容易遇到很多生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會查詢字典,養成查詢字典的習慣,明白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是有益的。其次,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審題。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審題,通過抓住文章的內容,結合不同題材,掌握審題的方法。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結合課后問題開展自主學習。課后思考題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重點,教師要充分挖掘課后思考題的潛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學習《十里長街送總理》這篇課文的時候,針對課后思考題:“從送總理情景的描寫中,你體會到人們怎樣的思想感情?是從課文的哪些地方體會到的?”教師要讓學生自己在讀書中去思考和體會,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馬銳.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小學教學研究,2011(20).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