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揮水
摘 要:問題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在學習與活動中遇到疑難而提出的問題,幫助學生剖析問題、尋求解法、進行解題,以使問題得到解決的一種教學思想與方法,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問題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關鍵詞:問題教學;學生;創造性思維
一、充分利用一題多解之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我們的數學教學題目中,存在不少的能夠進行一題多解的題目,在遇到此類題目時,我們數學教師要針對數學題目中的某個問題,給學生留出充裕的時間,讓我們的學生自己進行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探索,啟發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思維,找尋到解題時既簡單又巧妙的方法來,達到訓練學生多角度、多方向思考問題的好習慣和發散性思維能力的目的。
例如,客車上原來有乘客32人,到站點下去14人,又上來9人,問客車上現在有多少人?
學生很容易就由我們比較常規的思維想到:32-14+9,這種方法來自于學生的平常思維,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多多進行啟發,訓練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學生就會立即發現一種簡便而且巧妙的解題方法:32+9-14,讓學生從中嘗試到創造的價值所在。
二、采用引導學生多議之法,造就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教學中我們發現,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讓學生去多議、多思考、多討論,使學生相互間進行溝通,彼此交流,相互啟發,這對于啟迪學生發散性思維具有較強的作用。引導學生進行多議,通常是在數學教師指導下的多議以及學生自發起來的多議兩種情形。
1.數學教師指導下的探究、體驗、觀察的多議。數學教師在提出帶有啟發性的問題之后,師生間就以所提出的問題的特性、種類、數量關系、思考過程及問題的最終結果諸要素進行引導,促進學生能夠帶著問題所提出的要求去想、去探究、去觀察。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的時候,提出問題:三角形有哪些基本條件?我們學習過什么平面圖形的面積?都是怎樣去計算的?看看能不能充分利用已經學習過的平面圖形的面積將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探討出來?(學生思考、觀察)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是不是有一定的聯系?(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一拼)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能拼成什么圖形?非常容易就會得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學生自發的多議。即教師指導、鼓勵學生就討論的某個問題,充分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多角度地去想,拓展自己的思維,提高學生自身分析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的訓練。
參考文獻:
童菊芳,丁么明.創新教育中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孝感學院學報,2005(01).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