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蘭
摘 要:初中語文是我國初中學生的主要科目之一,在學生綜合成績評價中占據了重要地位。但是根據多年的工作實際發現,農村初中出現了一些語文學習困難的學生,稱之為初中語文學困生。主要從農村初中語文學困生產生的背景分析,研究了農村初中語文學困生的表現特點,最后探究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學困生;形成背景;調查研究;轉化策略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國家在教育上的投入也越來越大,并且相繼提出了新的課程標準與素質教育,旨在提高我國現階段的教育教學水平。初中教育處于我國現行的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因此也備受關注。農村初中語文學困生的提出是初中語文老師在平時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對一部分學習語文吃力的學生而言的,這些學生由于各種不同的因素導致自身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很吃力,而且成績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在這里,筆者將根據自己的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經驗對農村初中語文學困生做一定的探討。
一、農村語文學困生形成的背景
1.家庭環境對初中學生學習語文的影響
家庭原因是導致農村初中語文學困生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經過筆者的實際調查,由于農村的經濟水平不高,大多數農民朋友都忙于生計而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情況,任其發展,導致孩子難以形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蚱扔谏嫴坏貌婚L期在外打工,孩子則成為留守兒童,與知識水平較低的祖父母一起生活。于是學生在學習上得不到正確的引導與良好的幫助。這樣的原因可能導致學生學習的效率較低,不僅不能準確地掌握初中語文知識,而且在一次次的學習受挫后也會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而變成我們通常所說的語文學困生。還有一些來自單親家庭的學生,由于缺失母愛或父愛導致性格上不愿意與人交流和溝通,無心學習,甚至產生厭學的心理。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與積極性,進一步把學生推向語文學困生的隊伍。
2.社會環境對初中學生學習語文的影響
雖然國家已經頒布了相關的法律法規,禁止在學校附近的一定范圍內開設不利于學生學習成長的營業性場所。但是由于農村地域的特殊性,一些黑網吧、KTV、酒吧等不適合初中生卻又充滿誘惑力的場所屢禁不止。加之初中生強烈的好奇心及模仿欲,他們喜歡去模仿成年人去做一些不符合自己年紀的事,例如,抽煙、喝酒、賭博和早戀等,想借諸如此類的行為來彰顯自己已經長大了。這些不良的社會因素無疑嚴重影響到初中生的正常學習與生活,他們可能沉溺于其中,樂此不疲,對學習卻拒而遠之,望而生畏,最終使一部分學生徹底淪為初中語文學困生。
3.學生的自身原因對初中語文學習的影響
筆者認為學生個體對自身學習初中語文的影響是造成農村孩子成為語文學困生的一個關鍵原因。來自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及其家人的溺愛使孩子從小就養成了懶惰不愿思考的惡習。怕吃苦、怕動腦、不思進取的壞習慣,不利于學生本人對初中語文課程的學習。另一部分學生缺乏正確的學習觀念,在小范圍里取得一定的成績就放松了自己對學習語文的要求,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跟不上老師的思路,找不到語文學習的語感與方法,從而變成初中語文學困生。還有一部分學生,他們在本質上是愛學習語文的孩子,但是由于沒有掌握學習語文的正確方法及技巧,導致學習效率大大降低,所以他們在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的學習時間后仍然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績。這不僅大大打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也會使學生因遭受挫敗而產生厭學語文的情緒,致使這部分學生也逐漸邁向初中語文學困生的群體。當然也不能排除有一部分學生,由于的語文學習基礎較差,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即使有不懂的地方也不敢或者不愿意去請教老師及同學,久而久之,這部分學生所欠缺的語文知識就越來越多,越來越跟不上語文老師上課的節奏,自身心理上的壓力以及來自家長和老師的壓力會讓學生更自卑,情緒更低落,最終失去學習語文的信心而淪為農村初中語文學困生。
二、農村初中語文學困生的實際調查
結合實際的考察,目前農村初中語文學困生的數量是城鎮初中語文學困生的幾倍,這部分學困生的語文成績長期穩定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雖然這部分學生的個體差異相對較大,但是具體分析每位學困生的具體原因時,我們總是能夠在之前第一部分的三個原因中找到每個人所對應的缺點。綜合分析后,可以將學困生的現狀歸為以下幾點:一部分學生由于長期沒能學好語文,受到老師和父母的壓力后逐漸對初中語文課程不感興趣,對語文學習產生厭煩的心理,更有甚者演變為對語文老師的不喜歡,這些因素會嚴重阻礙農村初中生學習語文的進程。另外一部分學生由于學習語文的基礎較差,語文基礎知識及語法知識還未能掌握,從而導致寫出來的文章和分析出來的句子錯別字與語法錯誤嚴重,這也會大大影響了他們的語文成績。還有一部分學生,由于沒有掌握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也沒有養成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的良好學習習慣,導致其在課堂上不能緊跟著語文老師的教學思路去學習,加之對自己的課堂要求過于散漫,從而不能掌握語文老師在課堂上所講解的重點內容,也不能學習到語文老師上課時所傳授的解題方法與步驟,因而不能正確回答問題,所以導致這部分學生的語文成績不符合老師培養的要求,也被劃進初中語文學困生的行列。
三、農村初中語文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1.正確的引導是轉變農村初中語文學困生的必要途徑
由于初中語文科目知識面較為廣泛,內容較為豐富的特點,學生在經歷幾次挫折之后就會放棄原先學習語文的興趣。這時就需要老師給予正確的引導,加強語文學困生的思想教育,讓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把語文學好,讓學困生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學習動機更加端正,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完全可以把較簡單的學習任務交給語文學困生,以便讓他們在圓滿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領悟學習語文的方法及技巧,并享受成功的喜悅。例如,老師在講解余光中先生的《鄉愁》時,可以鼓勵學困生給大家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然后老師再給大家有感情地朗讀一遍,讓學生自己感悟其中的不同,進而領悟詩歌朗誦的節奏及其技巧。當然老師在適當的時候需要給學困生相應的鼓勵與贊賞,可以讓他們自己主動地站起來或舉手示意老師發言。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將學困生的熱情充分地調動起來,還可以讓他們經常得到老師的點評,使語文學困生在老師的關注下和經常性的指導下獲得學習語文知識的方法與技巧,逐漸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從而擺脫學困生的頭銜。這一過程中需要語文老師對這部分學生給予公正、平等的評價,更要讓他們時刻感覺到語文老師一直在努力地幫助自己提高語文成績,一直給予自己無私的關愛。這樣就可以讓他們恢復學習語文的信心,更愿意去接受語文老師的指點,更愿意主動地學習語文,從而提高自己的語文成績,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
2.愛的教育是開啟農村初中語文學困生心智之門的鑰匙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技巧的奧秘,就在于如何去愛學生?!弊鳛檎Z文教師對待具有強烈自卑心理的語文學困生,我們應該用愛的教育去感化他們,幫助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用愛的語言和愛的行動去撥動他們的心弦,進而讓學困生產生“親其師,信其道”的心理效應。
曾經帶過一位姓袁的學生,該生其他科目的學習成績都不錯,有些科目還比較優秀,唯獨語文成績極差。但綜合該生各方面的發展,筆者認為,該生學好語文并不是難事。后來經多方了解,經常受到語文老師表揚的袁某同學,在小學三年級時因生性活潑、話多好動時常違紀而被新換來的語文老師多次批評,導致該生對語文老師產生抵觸情緒,主動放棄語文學習,逐漸步入語文學困生的行列。為了轉化該生,作為其語文老師及其班主任,我決定用愛的教育去發掘該生學習語文的潛能:主動與之接觸,關心他的生活,關注他的學習情況,向他傳授學習語文的方法與技巧,課后不忘對他進行必要的輔導。最終,該生消除了對語文老師的抵觸情緒,在語文學習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扔掉了語文學困生的名號。他曾在一次題為《最難忘的人》的作文中寫到:“感謝您,那個用愛叩開我心靈之門的語文老師;感謝您,那個讓我再次感受到文學藝術魅力的語文老師;感謝您,那個我一生中最難忘的語文老師?!?/p>
3.激發學習興趣是轉化農村初中語文學困生的內動力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要有了學習興趣,學生就會產生源源不斷的內在動力,就像雞蛋一樣,從外界打破只是雞蛋液,但是從內部打破就是生命。所以說,初中語文老師在實際語文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擁有自己學習語文的動力。比如說,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童趣》一文時,老師可以換種授課方式,將學生帶到教室外面,讓學生融入大自然的懷抱,觀察自然,認識自然,讓他們進入課文中的情境,從而感受到濃郁的學習氛圍。面對耳目一新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增無減,學習的效率自然成倍提高,學習動機也會更加強烈,學生記憶知識的速度也會相應加快,學生的語文素養自然就會得到快速的提升,最終使語文學困生走出語文學習的囹圄。
4.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是轉化農村初中語文學困生的驅動力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重在合作,通過合作能彌補學生個人在思維、精力、時間和學習方式方面的局限性,變“單槍匹馬”為“人多智廣”。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通過鼓勵學生合作與交流,既能消除同學們對語文學困生的歧視心理,又能幫助語文學困生樹立學習語文的自信心,還能營造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一箭雙雕,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所以近幾年的語文教學,筆者都是把所帶的班級學生分為若干學習小組,把語文學困生指派到特定的學習小組中,再指定語文素養較高的學生為組長,引領整個學習小組并幫助語文學困生。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與探究,各個學習小組都能找到適合本組的學習方法和技巧。例如,在“語病的辨析與修改”的學習過程中,有的小組根據本組合作探究的結果,以數學公式形式“兩面性詞+兩面性詞”“防止(禁止、避免、預防等)+肯定形式”等對某些語法知識及語病現象進行了歸納總結。如此直觀形象的歸納總結,對于語文學困生,特別是那些偏愛理科的語文學困生來講,不能不說是一次頗具誘惑力的語文學習之旅。
5.賞識教育是轉化農村初中語文學困生的催化劑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曾說:“人性中最深切的稟質乃是被賞識的渴望。”賞識教育就是通過贊美、鼓勵、表揚等手段,充分肯定孩子的優點、長處,鼓勵他們不斷追求成功。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適時的賞識教育可以變學生“要我學”的學習模式為“我要學”的學習模式,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語文學困生的學習效率。
最近筆者曾經教過的一位學生與筆者聊到,當年剛進初中的她,語文成績并不及格,但她的聲音較甜美,朗誦技巧也不錯。該生在語文課堂上,經常被筆者點名范讀課文,每次都能得到筆者的表揚及同學們的贊許,后經筆者推薦其成為校園廣播主持人和元旦文藝匯演主持人。該生大受鼓舞,立志學好語文,提高自身的語文修養。經過三年的努力,該生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自己理想中的重點高中。所以俗語說:“泥鰍要捧,孩子要哄。”不是沒有道理的。“你的聲音好美哦!”“你的思維很獨特!”“你的知識面很寬!”“你說得很有道理!”作為語文教師,我們為什么不利用語言的無窮魅力,多說幾句鼓勵性的話語去解救更多的語文學困生呢?
農村初中語文學困生的出現受到了各個方面因素的影響,筆者主要從家庭、社會和學生本人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其中學生自身的原因是具有決定性影響的因素。結合農村初中語文學困生的現狀與實際教學的案例,探究了轉化農村初中語文學困生的策略,希望初中語文老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探索、研究,讓更多的孩子擺脫學困生的“頭銜”,能健康、積極地學習與成長。
參考文獻:
彭阿英.如何培養農村中學語文學困生的學習興趣[J].文教資料,2009(01):157-159.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