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廣帥
摘 要:當前我國的公租房建設和運行無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的解決了廣大困難群體的住房難問題。然而,隨著公租房進程的推進和深入發展,公租房的無序退出問題日益凸顯,出現了開著寶馬申請和出租公租房的種種亂象。如何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退出機制成為當務之急。
關鍵詞:公租房;有序退出;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29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16-0180-02
實施公租房是黨和政府改善民生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深得普通民眾的歡迎和認同。公租房是公共租賃房的簡稱。所謂公共租賃房,是指通過政府或政府委托的機構,按照低于市場價向中低收入的住房困難家庭提供可租賃的住房,同時,政府對承租家庭按月支付相應標準的惠民租房補貼。公租房是對住房困難人群的過渡性的解決方案,旨在為不屬于低收入人群但住房困難的人員,提供住房幫助。公共租賃住房不是歸個人所有,而是由政府或公共機構所有。公租房的這一屬性決定了公租房改善民生的惠民性,并在建立有效的準入機制的同時必須配套相應的有效退出機制。當前我國的公租房建設和運行無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解決了廣大困難群體的住房難問題。然而,隨著公租房進程的推進和深入發展,公租房的無序退出問題日益凸顯,出現了開著寶馬申請和出租公租房的種種亂象,如何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退出機制成為當務之急。
一、公租房退出機制的存在問題
目前,盡管我國不少大中型城市和地區已經提出了相應的公租房退出政策,但并未達到其預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在于這些退出機制中也存在著不少問題。
(一)信息缺乏公開性、透明性
公租房的有效退出是一個公開透明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涉及到各種信息,比如公租房退出條件、退出程序等等,這些信息能否做到公開、透明是保障公租房退出機制順利運行的一個必要前提條件。然而,在現實狀況中,目前我國各地公租房退出機制當中關于退出條件、退出程序等的信息往往是遮遮掩掩、不夠公開、不夠透明。這種做法不僅使承租者擔心自己被“清退”,也使得被“清退者”懷疑管理部門做法的公正、公平,這使得公租房的退出是難上加難。
(二)信息缺乏準確性、真實性
公租房的信息公開化和透明化是影響公租房退出的前提,而確保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真實性是影響公租房退出的基礎性條件。在公租房的退出機制中,影響承租者退出條件的因素包括家庭收入、住房面積等,一旦這些條件超過限制就會被“清退”;與此同時,我國實行的是個人及家庭收入、資產定期申報制度。在這種制度下就很容易出現謊報、瞞報狀況,進而影響到公租房退出信息的準確性和真實性,增加了公租房有序退出的難度。因此,如何避免承租者謊報、瞞報個人、家庭信息成為當前影響公租房退出的關鍵因素,同時也是保障社會公平的必然要求。我國現行的公租房退出機制缺乏相應的懲罰性措施縱容了這種現象的滋生,也阻礙了公租房的有效退出,影響了公租房保障性功能的實現。
(三)缺乏法律制度的有效監管
有效的法律制度是保障一切社會發展有序性和科學性的法律依據。當“依法治國”納入我國的基本國策之后,讓一切社會保障性措施在“良法”與“善治”的大環境下實施,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關鍵所在。目前,在我國公眾法律意識不足,法律無法在公眾中樹立威懾力與公信力,造成公眾對退出機制認同度低。國家部委在制定法律法規時不夠細致、準確,甚至缺乏大框架和思路。致使公共租賃房領域缺乏一部統一的大法,各種行政文件、部門規章頒布混亂,各地自成一派,條款頒布的部門雜亂,不免帶來條款內容重復甚至相互沖突,進而又引發各部門相互推諉、扯皮,導致公共租房退出問題層出不窮。這些情況的深層次原因是政府部門缺乏依法治國的理念,過多地依賴行政手段,依靠行政命令而非法律來執政。從《住房保障法》由一開始的法律降格到條例可看出,政府仍以行政觀念執政為重,傾向選擇靈活易變、較少約束的行政命令,有些部門甚至扭曲正式規則,有法不依,非要用行政手段謀取私利,這是公共租房退出過程中執法混亂的重要原因。
(四)相關政府部門的不夠作為、亂作為
相關政府部門是國家行政命令、政策法規執行和貫徹過程中最為關鍵的環節。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蘭考考察調研時就曾指出,為民服務,重在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要努力實現聯系服務群眾“零距離”。而基層地方政府正是打通為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的主力。因此,相關基層地方政府的不作為將會阻礙各種社會保障性措施的實施。當前,我國的公租房退出機制中,有許多地方政府不作為,甚至亂作為。由于公租房具有房租廉價、政府主導等特點,這就使得一些地方政府官員鉆國家政策法令的空子,產生了許多尋租、騙租的現象。地方政府的這種失職、瀆職的做法不但影響了公租房的合理退出,甚至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這也是導致公租房退出困難的重要原因。
二、公租房有序退出機制的有效對策
(一)切實建立信息公開透明制度
2012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關于做好2012年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各地住建部門做好信息公開工作,主動接受社會監督。信息不公開者,將被約談、問責,玩忽職守的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盡管這種通知和要求對于提升公租房信息的公開度和透明度有一定的效用,但也只能起到一種暫時性的督促作用。因此,要保證信息真正的公開化、透明化,必須建立完善的信息公開制度。 首先,要建立健全政府信息主動公開制度,明確政府信息公開的職責、內容、程序、方式和時限要求。政府通過主動公布各種相關信息,使得承租者能夠做到及時了解到政府的各種政策、法令的更新和變化,配合政府部門完善公租房的各項管理工作,進而保障公租房退出機制的順利運行。其次,要建立健全政府信息發布協調機制。發布的政府信息涉及其他行政機關的,發布機關在公開該政府信息前,應當與所涉及的其他行政機關進行溝通、確認,保證公開的政府信息準確一致。最后,要建立健全政府新聞發布和新聞發言人制度,增強政府發布信息的主動性和權威性。政府通過這些形式發布信息,一方面可以使承租者準確了解政府部門的權威性信息,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政府公信力,保障公租房退出的各項措施的順利實施。endprint
(二)切實建立精準信息的核查制度
首先,要建立精準公租房相關信息的收集和采集制度。改變原來單一的個人財產申報制度,增加專門的家庭財產和收入信息的采集部門,為每一位承租戶建立個人信息檔案,及時更新個人信息,保證每一位承租戶的個人信息的真實性。 其次,要建立周密的信息反饋制度。設立多種渠道完善個人信息的反饋核查,當政府公布的個人信息與承租戶的實際情況出現差別時,承租戶可以通過這些渠道及時有效地對自己的收入、財產等信息進行有效的反饋,協助管理者提升信息的準確性。 最后,要建立科學的后期督查制度。政府可以聯合其他相關部門,實現個人信息的集中管理和信息共享,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個人信息管理系統。利用電子計算機和互聯網管理的現代方式,提高對公租房個人信用信息的后期監管力度,切實保證公租房個人信息的準確性和真實性。
(三)切實加大法治監管的有效力度
首先,要制定公租房管理的法律法規細則。從法律層面上更加清晰、明確的規定公租房的保障的范圍、保障的標準、退出機制、管理及監督機構的職責等,并適時出臺一些配套制度和規定,對公租房的申請條件、租金標準、補貼標準、退出管理等進行細化。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規定要更加詳細,具體的處理程序也要提高針對性,使得公租房政策和法規更具操作性。其次,要完善法律監督體系。在細化公租房管理的相關法律的同時,要完善針對公租房管理者的法律監督體系。一方面通過完善實體法監督政府部門的管理職能,避免失職、瀆職;另一方面通過司法監督的完善來督促政府管理部門依法行政,杜絕管理部門的“監守自盜”。最后,要加大懲罰力度,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對于管理者存在利用權力進行尋租,將受到開除公職,移交法辦等處理。而對于存在隱瞞、欺瞞行為的申請者或租住戶,將給與取消租賃資格、追繳違法所得、高額罰款等懲罰。只有以高強度的懲罰措施提高住戶的違法違規成本,才能有效地遏制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
(四)切實加大政府部門的有效作為
首先,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政府理念。要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本,而不是以政府利益或官員的自身利益為本。在各地公租房的政府作為中,要真正自覺堅持以人本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政府相關部門主動服務意識和公仆意識,把“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根本工作路線,切實具體地內化為公租房的實際工作中。其次,要深化政府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轉變政府職能就是要堅持“職能法定”的原則,依法界定和科學規范相關政府部門的公租房監管職能,防止政府職能的隨意性和主觀性。當前,要特別從法律制度上對相關政府部門之間的肥租房管理權限進行明確清晰的科學界定。具體細化依法公租房的行政管理和監管的實際步驟,對相關政府部門的管理和監督失職、失范、瀆職等不作為現象依法嚴肅處理。最后,要完善政府內外監督體系。對政府行為的監督制度不健全或監督的力度不夠,使政府及其部門認為“不作為”,是失職瀆職懶政等不作為現象出現的重要原因。因此,完善對地方各級政府的監督體系,加強對政府職能部門行政行為的監督是有效治理不作為的重要措施。包括完善權力機關的監督、政府機關的內部監督和社會監督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要鼓勵和加強媒體對政府的輿論監督,疏通社會監督渠道,完善社會監督體系,激勵公眾依法有序的進行積極的社會監督,形成有效預防和減少地方政府不作為和亂作為的社會氛圍。
[責任編輯 吳明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