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娟
摘 要: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是教學活動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新課程教學改革對小學數學的具體要求。邏輯推理是一種有條件、有根據和有方法的思考活動過程,而數學學科的科學性和邏輯性使數學課程教學逐漸成為培養小學生推理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推理思維,發散學生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思考問題的能力?結合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對如何在數學課堂中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提出了幾點思考。
關鍵詞:數學課堂;小學生;邏輯推理
一、精心設計思維感性材料
思維的感性材料是學生開展邏輯推理的基礎前提,也可以說思維感性材料的數量和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邏輯思維推理的成敗。因此,要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教學者首當其沖的任務是做好思維感性材料的設計工作,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幫助小學生順利實現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比如說,在質數和合數的概念教學中,教學者可以通過大量找自然數約數的方法,讓學生觀察分析總結得出質數與合數概念的內在的區別。即質數的約數只有1和它本身;合數的約數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還存在其他約數。
二、依據基礎知識進行思維活動
邏輯推理是在把握了事物與事物之間的內在必然聯系的基礎上展開的,所以,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可以有效結合小學生現有的基礎知識。由于小學生學習能力有限,所接受和理解的教學內容較少,依據已有的基礎知識應當從數學概念、公式和定義、法則等入手,進而開展邏輯推理活動。比如,在給三角形作高的教學中,很多學生對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作高感到很容易,但很難把握鈍角三角形的作高方法,究其原因是沒有依據三角形高的概念,沒有找到正確的邏輯思維方向。
三、養成多角度認識事物的習慣
多角度看問題、思考問題是發散小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養成多角度看問題即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全面認識事物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的關系、部門與部分之間的關系等。這需要小學生理解和把握“求同存異”和“異中求同”的思維理念,相同事物的比較要發現其存在的不同之處,而不同事物的比較能夠找出其中某個方面的相同之處。比如,在課程教學中,老師可以將比較相似或相近的問題作比較,讓學生找出兩者的聯系和區別,進而找出問題的正確答案,提高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
參考文獻:
王權.在應用題教學中培養兒童的邏輯推理能力[J].江蘇教育,1964(Z1).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