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軍
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小學數學教學不僅僅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而且明確指出,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貫徹三個原則,就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關鍵詞:情感滲透;小學數學;教學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所表現的內心感受及態度,學習主體的情緒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會影響學習的效率及質量。Jean Piage曾說:“孩子極具主動性,激發他們的興趣,滿足他們的需求,教學才能獲得較好的效果。”《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的教學評價指出,要注重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情感變化,有意無意地對情感進行引導,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所以,根據小學數學教學特點,將“情”與“智”有效結合,將情感教育滲透到數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這成為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下面我根據自身多年教學實踐經驗,談談自己關于情感滲透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措施。
一、創設教學情境,以“趣”激情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及鼓勵,讓學生愛動手、愛動腦,利用已學知識去不斷探究新的知識,這樣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世界的快樂。小學數學教師將趣味教學與情感滲透相輔相成,缺失情感的教學必然枯燥無味。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創設一些讓學生感到新奇、趣味十足的情境。例如,在講解小數性質時,教師可以問學生一個有趣的問題:先在黑板上寫下1、10、100三個數字,接著要求學生在這三個數字后面加上任意的單位,讓這單個數相等,針對三個完全不同的數字怎樣才能相等了?這激發了學生濃厚的興趣,這時有的學生認為可以在這三個數字后面,分別加上米、分米和厘米,這樣就成了1米=10分米=100厘米,這時教師在這一基礎上再提出采用相同單位怎樣表示這一等式,學生馬上就提出:1米=1.0米=1.00米。通過這樣的問題,不僅豐富了課堂內容,同時還激發了讓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究熱情,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情感滲透在趣味數學的各個環節。另外,教師可以組織開展一些有趣的課外活動,例如,數字游戲、數學比賽等,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的奧妙,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激情。
二、改善學習方法,以“主”啟情
在小學數學知識的講解過程中滲入情感,需要有效挖掘數學知識包含的情感因素,采用控制學生的學習情緒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尊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發揮主導作用,這樣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首先,必須注重并發揮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例如,在講解“圓柱、圓錐的認識”時,將教學過程規劃為找、測、思,并引導學生在這一規劃過程中學習并掌握數學知識。學生通過接觸相對性的幾何實物圖,真切感受到實物模型的各種特征。這樣的教學計劃能夠較好地消除學生對知識點的陌生感,平復在新知識學習過程中緊張焦慮情緒。例如這一題:公交車內共有30名乘客,在某一站臺先下去13名乘客,又上來7名乘客,這時公交車上共有多少名乘客?教師激勵并引導學生將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一一列出。有的學生覺得,可以按照順序加減上下車的乘客,解題式子為30-13=17(名),17+7=24(名);或者根據上車7名乘客后車內人數,再減去下車的人數,從而解題式子為30+7=37(名),37-17=20(名)等等。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立足于不同的角度與起點思考、分析問題,逐漸形成主動的思維過程。
其次,教師必須注重“平等中的主導”地位,積極發揮其引導作用,善于利用提問、點撥等思維啟發的形式滲透情感教育。例如,在講解“圓的周長”一課時,在指導學生從深入探究中“獲得圓周為直徑R的3倍多”這一問題時,難以計算出精確數字,這時教師可以根據數學史的有關內容,如《周骼算經》的“周三經一”、祖沖之的圓周率,讓學生深切地體會到民主自豪感,從而引導出本次課堂教學主要內容:圓的周長公式。
三、恰當實施評價,以“評”固情
要實現師生的情感共鳴,就需要不斷優化數學教學效果,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必須摒棄“吝嗇”,充分尊重、理解學生,特別是要投入更多的精力關注學習困難學生,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三分熱度轉變為持久的學習熱情。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情感這一教學的推動力,建立和諧、民主、愉悅的師生關系,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效果,從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邵強.讓情感教育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之中[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1(04).
[2]楊恭德.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策略[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0(03).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