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量學院人文社科學院 劉寶成
論企業文化的“經營之道”
中國計量學院人文社科學院 劉寶成
摘 要: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越來越多的企業把信息化作為企業未來發展的核心。但是在企業經營活動過程中,企業文化往往成為企業成敗與否的關鍵。如何形成企業的自身價值,越來越成為企業經營者關注的課題。當然,企業的價值不僅包括其經營活動,也涵蓋了其在內部管理中的方方面面。如果一個企業有了自己的價值原則,所有員工都有了共同遵守的價值準繩,從而使企業能夠有效地進行實踐,以提高經濟效益、社會效應和生態效應。企業文化的價值原則體現為企業的“經營之道”。所謂“經營之道”,是指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員工所應具有的價值原則,這是一個較為具體的層面,從生產原則和產品原則的角度可以把它分為專、敬、精、雅四個方面。
關鍵詞:企業文化 經營之道 生產原則 產品原則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越來越多的企業把信息化作為企業未來發展的核心。但是在企業經營活動過程中,企業文化往往成為企業成敗與否的關鍵。如何形成企業的自身價值,越來越成為企業經營者關注的課題。當然,企業的價值不僅包括其經營活動,也涵蓋了其在內部管理中的方方面面。如果一個企業有了自己的價值原則,所有員工都有了共同遵守的價值準繩,從而使企業能夠有效地進行實踐,以提高經濟效益、社會效應和生態效應。企業文化的價值原則體現為企業的“經營之道”。所謂“經營之道”,是指企業在經營活動中員工所應具有的價值原則,這是一個較為具體的層面,從生產原則和產品原則的角度可以把它分為專、敬、精、雅四個方面。
經營原則一般可以分為生產原則和產品原則。雖然現代社會不直接生產商品的企業越來越多,但是以“服務”作為一種商品,或者說間接生產產品,也是要關注生產原則和產品原則的。產品原則作為企業經營和銷售的基礎,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如果產品的價值不高,也就是產品滿足不了主體(客戶)的需求,那么企業的經營活動將會變得十分困難。所以經營原則所囊括的生產原則和產品原則是缺一不可的,所謂“專敬為本,精雅為用”。
1.1 專
對任何企業來說,只有專業的工作品質才是贏得未來的關鍵。就像上文提到的,經營原則包括產品原則和生產原則,一個企業,只有具備良好的產品質量,才能在未來市場中占據份額,而同樣的,任何員工,只有具備了專業精神,才能在企業內部的競爭中贏取主動,贏取未來。當員工普遍擁有了專業精神,才能形成整個企業的專業精神,才能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BHF銀行經濟學家梅斯特表示,成功的專業服務性企業與其他企業的主要區別是:成功的企業始終嚴格堅持真正的專業精神,而并不是因為成功的企業有與眾不同的目標,采取了精明的企業戰略或者特殊的經營管理模式。
專業首先得體現個體員工的專業精神。《ENN》雜志編輯埃爾沙·克蘭斯說:“專業精神就是在專業技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對工作極其熱愛和投入的品質,具有專業精神的人對工作有近乎瘋狂的熱愛,他們在工作的時候能夠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作為員工,個體都應該具有“專家”般的工作水平和工作精神,因為員工是代表本企業,甚至是本行業最高的專業水平,是最應該且需要具有權威和專業精神的人。員工們不但要憑自己的專業水平在企業內部做到出類拔萃,而且應該在本行業內部也是佼佼者。
但是,專業體現在兩個方面:技能和專業精神。技能是員工的硬性指標,是指員工在完成工作時所具備的能力。但是,擁有專業技能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只有專業技能,沒有專業精神,只能完成企業或者管理者所交代的基本工作。由于沒有專業精神的引領,這些基本工作的質量也保證不了,更不用說額外的創新型工作和成就了。所以說,要做好工作,保證工作的質量,或者創造更大的工作價值,僅僅擁有專業技能還不行,還要具備專業精神。這種專業精神是對自己本領域工作不斷地探索和追求的精神;是一種永不滿足,追求完美的精神;是一種對專業和工作高度熱愛,看做終身事業的精神。
當員工具備了專業的品質之后,整個企業也會慢慢地形成一種專業的生產原則。企業管理人員可以采取下列某些措施增強員工的專業精神:(1)根據商定的實施標準,指導、管理專業人員。企業可以根據各個部門的業績對特定員工進行指導和管理,而不是僅僅針對部分負責人的個人業績。(2)增加團隊精神。盡可能讓員工參加一些項目小組,并且分派不同的任務,讓員工能有一些團隊合作的機會。(3)考核客戶滿意程度。管理人員應了解客戶對服務項目和員工的滿意程度,根據客戶的反饋,做好員工的咨詢和管理工作。(4)考核員工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管理人員可以根據每位員工制定相應的培養計劃,并根據培養計劃逐年提高對員工的要求。(5)相應投資,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管理人員應盡可能多地爭取經營項目,讓員工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并且理論聯系實際地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精神。(6)適度地容忍和原則的不可逾越。管理人員應允許員工某些程度的失敗,但卻不應容忍員工的懈怠。
1.2 敬
敬業進取精神是企業的內在動力。所謂敬業進取精神,就是員工要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作用,而企業應促使員工養成這種敬業進取的價值理念。敬業進取理念的核心,是要求員工勤奮和努力,因而勤奮努力和敬業是等價的。敬業進取的標志就是勤奮努力,如果每個員工都能勤奮努力,必定使企業充滿活力。我們觀察其他一些企業后就會發現,員工的勤奮努力是及其重要的。我國原有的一些國有企業之所以沒有動力,就是由于體制的原因,致使員工缺乏敬業進取精神,都是混日子,造成產品質量或者服務質量低下,或者生產成本過高,缺乏競爭力。
我們可以把敬業進取分為兩個部分:敬業屬于職業道德范疇,而進取則強調人的勤奮。敬業和進取實際上是內在的統一的,也就是要強調德與能的統一。但是,敬業進取是以敬業為核心的,如果員工不敬業,那么實際能力就發揮不到正當的地方去。從小的方面著手,敬業進取可以分為幾個小塊:(1)忠于職守、熱愛本職。(2)熱忱服務、文明生產。(3)遵紀守法、廉潔奉公。(4)鉆研業務、提高技能。(5)積極進取、勇于競爭。(6)銳意改革、開拓創新。(7)團結協作、互助友愛。(8)艱苦奮斗、厲行節約等。企業管理者可以在這幾點的基礎上對員工的敬業進取精神進行適當的考核。
但是,企業怎么樣去努力提高員工的敬業進取精神呢?例如在公司制度層面,可以按照以下三點來實行:首先是要在制度安排中真正實現獎勤罰懶,也就是使敬業進取的人能夠得到應有的利益和地位,而那些缺乏敬業進取精神的人要受到相應的懲罰,從而在企業制度安排中充分體現敬業進取的原則。其次是要把敬業進取理念作為企業制度選擇人的標準,可以適當安排敬業進取理念強的人進入重要崗位,反之則被淘汰。另外,在企業制度安排上將敬業進取作為人格的基本點來看待,在制度上承認敬業進取是人性的基本準則之一。所以,在企業制度安排上可以通過重視敬業進取的態度來對員工進行導向。
2.1 精
產品是企業一切經濟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企業經營活動的中心。因此,一個企業整體形象的完美還應當表現在產品的精美上。總的來說,產品的精美特征表現在其內在、外在質量的高度和諧統一。這種統一有五個方面:(1)產品的功能美。這就需要通過產品的適當的外形來表現。(2)產品的造型結構美。第一,企業生產的產品造型應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要求。一切為了滿足客戶需求是產品造型的出發點和歸宿。第二,產品造型應符合造型藝術的形式法則,就是高雅,這點將在下面闡述。第三,產品造型應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產品應追求簡練,不必過分復雜。(3)產品的材質美。(4)產品的色彩美。對人來說,各種色彩可以呈現不同的性格特征,色彩也會對人的心理產生不同的影響。具體來說,有色彩的冷暖、色彩的面積感、色彩的空間感、色彩的重量感、色彩的清潔感等。所以,如果色彩正確,產品會給人以一種十分舒適之感,而且會令人產生聯想,所以產品的色彩也是十分重要的。(5)產品的包裝美。產品的包裝并不僅僅是一只漂亮的盒子、一幅美麗的圖案,而且是一種向消費者介紹產品整體美的媒介。通過獨特的包裝,能夠將產品獨特的藝術語言準確、充分地表現給客戶,所以包裝具有“即時達意”的展示功能。可以說,產品的包裝可以按照科學、經濟、牢固、美觀、適銷等方面來衡量。
從內涵來說,所謂“精”就是指產品的超越性,即產品在本行業或者本領域內的不可代替性,企業的產品要主張精益求精,不斷地追求產品的精致,才會在本領域內脫穎而出成為佼佼者。
2.2 雅
高雅是藝術性特色產品所獨有的產品原則,即在做到產品精美的基礎上還要追求產品的高端雅致。產品的高雅體現在幾個方面:(1)材質的高雅。(2)內涵的高雅。(3)設計高雅。設計高雅包括產品本身設計的高雅和包裝的高雅。其主要是通過對產品和包裝的藝術性追求來實現的。
從哲學意義上來講,價值文化是關于客體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一種觀念。也就是說,客體的某種屬性如果滿足了主體需要,那客體就對主體具有價值。企業價值原則既然是企業經營管理者和企業員工所共同推崇的群體價值原則,它對整個企業的存在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是企業各項規章制度的價值和作用的評判標準,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基本的方向和行動指南,所以如何挖掘企業的共享價值原則,也是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企業文化的價值原則體現為企業的“經營之道”,企業要從戰略高度重視企業的“經營之道”方能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 崔元麗.論我國中小企業如何構建自身的企業文化[J].改革與開放,2010(7).
[2] 馮立兵.我國中小企業文化建設問題及對策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07.
[3] 蘇雪.我國中小企業文化建設研究[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13.
作者簡介:劉寶成(1984-),男,漢族,安徽廬江人,中國計量學院人文社科學院中國哲學研究所,主要從事思想與文化方面的研究。
中圖分類號:F27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5)04(b)-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