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躍英
摘 要 本文主要依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主題,總結出幾種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方式方法。通過這幾種方法的論述,進一步闡明了興趣在學習數學知識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小學數學 學習興趣 激發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6-0026-01
小學數學屬于初級邏輯性思維課程,由于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光靠教師的簡單講解,學生自然不易理解,完成教學目標存在著一定的難度。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完成課程教學目標,教師必須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學數學課的課堂教學質量。如何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覺得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結合本班學生學習特點,切實營造活躍課堂氣氛
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就要充分了解本班學生情況,根據學生特點來設計教學環節,結合教學內容在各環節營造多種情景,創設活躍的課堂氣氛,用以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在導入新課時,我采取讓學生數數本班學生有幾人的方法,先調動起學生數數的興趣。接著,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我采取讓學生上臺演示小棒的辦法,組織大家進行數小棒的數數訓練。先是1根、1根地數,一直數到數字100,然后,再一個10、一個10地數,在數完100個數字后,為了讓學生學會比較大小,我先讓學生比較小棒的根數的多少,再讓學生比較小棒捆數的多少。就這堂課來說,我充分利用數小棒的形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次動手、動口、動腦,整個課堂顯得極其活躍、歡樂,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也得到體現,學習興趣相應就得到了提高。
二、注重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調動學生思維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要盡量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通過觀察、分折、比較,從而發現問題、掌握新知。比如,我在教學《認識圖形(一)》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清楚區分物體形狀,我結合教材實際,從現實中找來了口缸、飲料瓶、手電筒電池、小皮球、乒乓球、魔方、字典等物品,在講臺上一字兒擺開,然后要求學生把形狀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面對這一要求,好多同學躍躍欲試,興趣十足,紛紛上臺進行操作。結果,就在學生的動手操作中,他們學會了按“圓柱”“方形”“球體”特征對物體進行歸類,整個課堂顯得既活躍輕松,又歡快和諧,學生充滿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
為了讓學生真正懂得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激發培養小學生學習興趣,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現實問題去創設學習情景,使學生親身體驗、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體現與存在。比如,針對低年級的學生,我們可以舉生活事例:“今年你有7歲,爸爸有36歲,爸爸比你大多少歲?”或者“你家現在有14只小雞,媽媽上街又買回來4只小雞,現在你家一共有多少只小雞?”;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則可以讓他們親自動手,在現實中通過測量自家房屋占地面積、按市場價格計算今年家里出售辣椒的收入、算一算家內水桶的體積等等,來進一步把應用題與學生生活中的問題聯系起來,以此來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內心需要,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四、針對學生差異,設計不同的練習內容,激起不同能力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了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教師在教學環節上的設計,要富有靈活性,具有不同的變化和發展趨勢,這樣的環節過程,既可面對優秀生,亦可面對后進生。此外,教學內容上的設計,要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從簡單到復雜的基本學習規律,既照顧到優秀生永不滿足探索研究的心理,也能讓后進學生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學生就各有所得,這樣,就可以使得整體學生激發起學習數學的學習興趣。
五、學會靈活運用教材
教師學會靈活地運用小學數學教材,將教材與社會聯系起來,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不但能夠增強學生的觀察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激發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每個教師都必須注重加強教材內容與世界生活的溝通,在教學中學會靈活處理教材,調整教材,并且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總之,學習興趣是學生提高學習能力的基礎。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內心產生學習欲望,從而形成主動參與學習、積極探索知識的學習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輕松愉快地學到知識,在快樂的學習中得到成長。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