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華章
【摘 要】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全體教師的共同任務,由于學生不同,因而沒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課程有不同的方式方法。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和諧高效課堂,是學校落實素質教育、實施“教書育人”精神的重要體現。
【關鍵詞】 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主體地位 高效課堂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真正突出、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我們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來設計一切教學活動,不能單純依靠教師來完成教學活動,要讓學生在在活動中感悟數學的思想,積累活動的經驗。讓我們的課堂始終圍繞學生如何“學”,來開展“一切為了學生”的教學活動。
1.創設良好的情景,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的欲望。小學生正處于求知欲望非常強烈的時期,每個學生都想自己親自去發現、探索新的知識,我們教師要最大限度地激發出學生的這種求知欲望,使學生主動去探索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讓他們體會數學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所以,教師要創設良好的條件,從他們感興趣的、熟悉的問題入手,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創設一個良好的情景,必須了解學生的認知的起點,教師只有對學生的思想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設置出一個合理的情景。例如,在講授《用數對確定位置》時,筆者從班級學生的座位入手,設計“找朋友”的游戲,先由老師說出一位同學的名字。學生找到他的位置,并用第幾排第幾列說出來,然后老師說出第幾排第幾列,讓學生找到該座位上的學生,經過幾輪后,教師提出問題:只給一個數據“第3列”或“第6行”,你能確定他的位置嗎?給兩個數據如“第3列,第2排”,你能確定他的位置嗎?需要幾個數據才能確定一個位置?其實這些問題就在學生身邊,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所以立刻就調動起了學生的積極性,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因此,設置良好的情景,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自覺地去探索、發現,從而找到問題的答案,能夠有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巧妙設置有效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問題是培養學生一切思維的動力和方向,是數學課堂教學的核心,數學課堂就是不斷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能否順利有效地進行,主要取決于教師能否提出或引導學生提出有利于學生思維發展的問題。如何提出有效的問題呢?
首先,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即要有清晰的方向性,必須緊緊地圍繞著教學目標提出,每一個問題的提出,都要有利于學生解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其次,問題的難易要適中。問題不宜太難或太易,要有梯度。太難的問題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太容易的問題則沒有思考的價值。一個有效的問題既要有一定的挑戰性,又是學生能力內所能解決的。這樣就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最后,問題要有啟發性。提出的問題關鍵是能否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問題不在于提得多,關鍵是問題要有思考的價值,如果問題沒有觸及本質,就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設置的問題一定要能夠引導學生的思維向正確的方向發展,最終解決本質的問題。
3.關注學生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獨立思維方法。新課改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不僅要看關注教教得如何,還要關注學生學的怎么樣。我們要從學生如何學這個出發點上來看教師教學行為的實施。
傳統的教學教師只重視知識結論的正確與否,沒有發掘學生的學習全過程,導致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的匱乏,同時也限制了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思維過程。只注重結果的做法導致學生學習知識的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很明顯降低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質量、加重了學生學習負擔。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在數學教學中要把重點放在揭示各個知識形成的方法,展示學習新知識的思維過程,讓學生通過“感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去發現真理,掌握規律。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展多種思維方法和有了多個模式學習方式。這樣使學生既增長了知識,又發展了思維能力。
4.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地位不能丟。在課堂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離不開教師的指導,要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離開老師的“主導”,學生就會變得雜亂無章,學生的主體地位就無法得到保證了。
(1)學生進行知識知識探究時,教師要適時調控,合理點拔。教師是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促進者和引導者,當學生在合作探究過程中,解決某些問題有困難或出錯時,教師應想方設法搞清學生的思維障礙,想辦法讓學生越過這道門檻,使合作探究過程成為在教師引導下的“再創造”過程,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因此,學生合作探究過程中一定要有教師的誘導和點撥。
(2)學生在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時,要有教師的恰到好處的分析和補充。教師在對學生的解答進行點評時,要注意暴露揭示學生的解題思路、探索過程,特別是思路探索,由失敗走向成功的探索過程。學生只會一道題目的解答是沒有意義的,要舉一反三,恰到好處地進行解題方法、解題規律的總結,讓學生學到真正的思考數學問題的方法。因此,學生展示自己解答時,要有教師恰到好處的分析和補充。
任何一位教師,我們應該有效地組織學生、引導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因此,每一位教師都要有意識、有思考、有行動,始終把學生放在我們教學的第一位,明確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教學的質量和教學效果應該體現在學生“學”的方面。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考慮的首先不是教師如何“教”,而是設計學生如何“學”;在評價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時。不是只看教師講得如何精彩,而重點看學生學的效果怎樣,真正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一個和諧高效的課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