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玲
摘要:提高語文課堂效率是提高小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小學生的發展目標在于培養成為擁有健全人格,基礎扎實,善于實踐的有用之才。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通過有效的措施,著力于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真正構建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
關鍵詞:預習;興趣;感悟;習慣
課堂教學是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最重要途徑,是學生發展智力,豐富情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主陣地,隨著新一輪課程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逐漸活了起來。但許多形式化的課堂教學效率仍然較低,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樹立全局意識,教師要注意課前指導好預習,課始激發興趣,課中滲透方法,規范習慣。下邊談一談我的幾點建議:
一、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
做好課前預習不但可以培養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增強聽課效果,還可以培養發現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加強記憶。新課標明確提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與能力,而這種要求尤其表現在中、低年級課外的預習環節。學生通過相關的學習資料,從搜集到整理,閱讀與思考,可以獲得與文本相關的大量信息,為學習課文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在預習過程中,學生熟讀課文,學習生詞,理解詞句意思,課堂教學中節省了大量的時間,教師適時進行糾正、引導、鞏固。而許多中低年級學生不懂得如何預習,認為預習只是讀讀課文而已,因此,我們教師要指導好課前預習。預習中交給學生相應的方法,比如:預習時用一些標記將比較重要的內容、關鍵的詞語、自己的質疑等等進行記錄;帶著問題預習、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把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表述出來。
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激發興趣,人的積極性會大幅度提高,而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是好動、愛新鮮。因此在教學中應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推遲疲勞現象。教師無論是課前的設疑提問,還是課中的情景激趣,都應該充分采用各種手段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使之更為主動,不會因感知疲勞而降低學習熱情,那么在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興趣呢?
首先,注重新課導入,提高學生興趣,上課一開始以趣導入,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導入,開始設疑,把課堂教學當作是一項探索活動,激發學生閱讀、探究的欲望,讓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望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其次,把握切入技巧,把握課文特點,圍繞文本的內容與情感巧妙切入,教師須緊密聯系課文的特點,盡量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圍繞文本的內容與情感,做到富有針對性、靈活性和機動的引導,喚醒情趣,以便使學生的閱讀學習既能有所側重,又能把握文章特色,以此有效率地學習知識、提高能力。
再次,通過游戲激趣,提高學生注意力。學生自制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純粹的講解容易產生疲勞,而游戲具有的趣味性和針對性對學生有較大的吸引力。在課的開始和結束階段采用游戲法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最后,運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強烈的視、聽感受把知識變得直觀、生動、形象,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能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感悟學習方法
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決定我們的教學方法力求新穎有趣。教師在識字、朗讀中滲透方法,讓孩子掌握基本的閱讀和識字的方法,積累語言,為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結實的基礎。偉人曾說:學生的情緒和意志一旦被觸及,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是有效地引起學生無意注意的誘因,也是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的誘因。教師應該因文而異,采用各種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
四、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習質量的關鍵。新課程標準指出: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教師要通過抓課堂常規的管理讓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具體到教學中我們要抓好下面幾個習慣的培養:
(一)培養學生認真聽講的好習慣
良好的聽課習慣是聽課質量的有效保證,由于中低年級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還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經常會發生聽課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教師如果不及時提醒,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認真、仔細聽上,既不利于學生掌握所學知識,也會使學生逐步養成不認真聽課的壞習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不時用鼓勵、表揚、眼神提示等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及時引導學生認真聽別人發言。還鼓勵學生能互相評價、對別人的發言給予補充,指出沒聽懂的地方,并大膽提出來。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能盡快地實現從學前幼兒到小學生的角色轉變過程,使他們能集中精力投入學習,認真上好每一堂課。
(二)加強學生正確書寫習慣的培養
良好的書寫習慣包括認真的書寫態度,正確的執筆運筆方法和寫字姿勢等。針對學生可塑性很強和“先入為主”的特點,首先向學生示范正確執筆寫字的姿勢,然后進行嚴格的訓練,使學生真正做到書寫時姿勢要正確,再把書寫姿勢的基本要求和執筆方法寫在黑板上,要求熟記,自我檢查。每節寫字課和學生作業時我先抽查學生的書寫姿勢,然后讓學生按要求擺好姿勢再開始寫,以強化學生養成良好書寫習慣的意識。在寫字過程中,我經常表揚書寫姿勢好的學生,糾正差的,并提醒學生觀察糾正自己的寫字姿勢。我常常在班級中表揚寫字優秀的學生要求每個學生在做到姿勢正確的基礎上才可以參評參展,以促進班級群體重視寫字習慣的養成。
(三)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
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是發展學生思維的前提。沒有思維就沒有對知識的理解、消化和升華。在教學中要營造一種民主、和諧、師生平等的課堂教學氣氛,培養學生不懂敢問、有意見就發表的意識和習慣,讓學生敢于發表意見,敢于發表不同的意見。我常常教育學生贏在課堂上的發言,鼓勵學生多動腦,多思考。堅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就能幫助學生較好地消化所學的知識,逐步養成勤于思索的好習慣。同時,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讓學生養成敢于發言的習慣。
總之,提高語文課堂效率是一門科學,也是藝術,只要深究新課改的理念,不斷探索與研究,與時俱進,在實踐中探索,在學習中完善,逐步構建自主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挖掘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最優化發展,就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