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紅艷
摘要:在平時的作文教學實踐中,常常發現,很多學生或沒有材料可寫,或表情達意不夠流暢、準確生動,歸根到底是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和語言經驗。那么,如何才能豐富學生的語言呢?有效的課外閱讀是學生積累語言,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作為語文教師,應把二者結合起來,重視加強課外閱讀的訓練,以寫作為指導和目標促進學生課外閱讀,引導學生通過有效的閱讀,獲得語言的積累,情感的沉淀,從而自然地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
關鍵詞:語文教學;課外閱讀;寫作;策略
作文是學生運用書面語言描繪多彩世界,表述真情實感的心靈勞動,學生寫作水平的高低是一個人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然而,在平時的作文教學實踐中,我們常常發現,很多學生或沒有材料可寫,或表情達意不夠流暢、準確生動,歸根到底是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和語言經驗。那么如何才能豐富學生的語言呢?有效的課外閱讀是學生積累語言,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
一、以寫作為指導和目標,促進課外閱讀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系。”可見,閱讀與寫作是密不可分的。讀書多、閱讀能力強的人,寫作能力往往很強。相反,讀書少的人則很難寫出好文章。因此,筆者提倡以寫作作為指導和目標來促進課外閱讀。
(一)給學生以適當的課外書籍,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在學習之余,把一些有益于學生的書籍借給他們,讓他們增加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加強知識儲備,這樣,在作文之時便會少一些“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嘆了。當然,給學生提供書籍也要注意教學的需要。比如,在教學說明文之前,為學生借一些介紹比較常見的動、植物的書,那么學生可能就不會覺得寫不出深度了;寫議論文以前,就給學生介紹有關論據方面的書,學生在作文之時便不會覺得難以以理服人了。
(二)擴大課外閱讀,重視語言的積累
語言積累是一個較為緩慢的過程,如果僅僅依靠課堂教學就遠遠不夠。所以,中學生必須廣泛閱讀才能逐漸提高語言素養。利用“每日一言”“每周故事”向學生推薦名人名言、古今中外熱愛讀書的一些名人名家,使學生逐漸認識到只有多讀書,肯讀書,才能有效增強閱讀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經常舉辦讀名著寫心得、征文評選、手抄報比賽、參演故事劇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去想去做,表達想法,表現才能,在活動中不斷積累體驗,從而更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
二、以課外閱讀為基礎進行寫作
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曾說:“課外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途徑,課外閱讀抓得好,對學生寫作幫助很大,文章寫得好的同學恐怕多半得力于課外閱讀。”如果說把閱讀看做是信息的輸入的話,那么寫作就是信息的輸出。信息的輸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先前的信息輸入。由此可見,以課外閱讀為基礎進行寫作是可行的。
(一)錘煉語言文字,注重詞語與文采
語言文字是寫作的基礎,恰當地使用語言文字是寫作能力的個重要方面。但語言文字的正確使用并不是通過有關語法教學就可以完全實現的,而是需要學生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在語言的使用中掌握用法。語言的生命在于運用,只有理解了語言在運用中的含義,才能明晰其用法。通過課外閱讀,尤其是大量泛讀,學生可積累大量的辭藻和詞語搭配,也能對語句的表達方式有更深刻的認識。
(二)精構篇章框架,展現文章脈絡
所謂寫作之前要“胸有成竹”,就是強調在寫作具體材料之前要有對文章篇章框架的設計和規劃。掌握這種篇章規劃能力對于中學生來說是非常難的,依據筆者的教學經驗,初中生寫作中最缺乏的就是這種能力。對于這個問題,筆者認為,應該通過課外閱讀的精讀來解決。之所以推薦學生課外閱讀中要精讀名家散文,就是想讓學生通過對名家散文的認真分析與研讀來逐漸領悟文章篇章結構的框架方法與技巧。在精讀了一些名家散文后,學生模仿其行文方式多加練習,便可以大大提高這方面的寫作能力。
(三)充分挖掘教材范文的作文示范功能
把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語文課就是作文課,極其鮮明的表明了閱讀應當服務于寫作。無論是立足于片段,還是全篇,教材范文都是極好的寫作范例。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學習他們的語言,學習他們的構思,學習他們的寫作方法等都是十分必要的,但我們一定別忘了引領學生學習作者的選材,和自己的生活經歷建立起聯系,發掘類型題材,觸類旁通,這樣,無疑會使學生從生活中獲得許多寶貴的寫作素材。
三、重視講評,成功激勵,讓學生成為作文講評的主體
作文講評本來是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它應該是作文課堂教學的一部分,應在課堂內完成,不可與作文割裂開來,在作文講評中,誰是主角呢?筆者認為學生應是作文講評的主角,那么,教師在作文講評中應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呢?語文教師在作文講評中應當是作文講評的組織者。
(一)讀作文。
先讀自己的作品,挑出文中的錯別字,對病句進行修改,再讀別人的作品,幫助別人修改字詞、語法、文章內容結構等方面的不足之處,吸取別人作文中的精華,使之變為自己可以使用的材料,這樣的閱讀,學生的興趣是很大的,因為他們所讀到的人和事就在自己身邊。
(二)談作法。
要求學生在班上談自己作文的思路,選取了哪些材料,表達了什么觀點或主題思想,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功,還存在哪些問題。通過自己的談論,學生在作文的方法上又前進了一步,寫作能力愈來愈高。
(三)討論。
通過讀和談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討論的問題包括文章的立意、選材、布局及文章的主題思想,等等。鼓勵學生“挑刺”說出自己的心里話,力求具體、實在,杜絕“假話”“大話”“空話”“套話”,做到一針見血,引起共鳴。不同的文體應注意不同的討論重點,記敘文重點討論記敘材料的安排、記敘的順序、記敘的語言;說明文應重點討論說明的方法,說明對象的特征,說明語言的準確性;議論文應重點討論論點是否正確,論據是否有說服力,論證方法是否恰當等。
小結
學生討論作文后,教師應該及時小結,把本次作文的得失在課堂上作一個小結,使學生明白這次作文獲得了什么,還有哪些不足,需要在下次作文中加以改進。不管怎樣,小結應多鼓勵,多小結長處。肯定學生的成就。使每一個學生通過這次作文,覺得自己有了一次進步,甚至是一次飛躍,這樣,他們作文的欲望才會更加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