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麗杰
摘要:在初中階段,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數學知識積累,但是在數學思維以及數學學習習慣上仍然有所欠缺,進而出現學困生等問題。在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努力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增強自身的教學能力、塑造學生的數學思維、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等,全面提升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績。
關鍵詞:學困生;初中數學;數學思維
學困生是班級的一個普遍現象,困擾著各個學科教學工作,在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尋學困生的情況較為普遍,需要得到教師的關注與重視。綜觀我國當前初中數學教學,會發現學困生的出現仍然脫離不了學生對數學思維掌握不到位、數學學習興趣不濃等問題。只有尋找到相應的問題,并運用一定方式加以引導,才能切實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本文針對初中數學學困生成績影響因素及提升策略展開思考。
一、初中數學學困生成績影響因素
(一)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不足
在班級學困生群體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對數學學習興趣缺乏所導致的,這部分學生本身對數學學科興趣不大,未能發現數學學習的魅力所在,進而不愿意投入其中的展開探索與學習。數學學科與人文類學科的一大區別在于,需要嚴謹的數學羅輯思維能力、需要在科學的探索之下獲得答案,而興趣的缺乏,使學生從開始就疏于探索,進而引發了數學學習成績的差異,形成學困生現象。
(二)學生未形成數學思維
新課程改革對各學科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數學學科教學中,學生不僅需要掌握一定的數學知識,更要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即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在當前數學教學中卻也成為影響班級分化的重要因素。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也是復雜的,在教師方面,不能放手將探索的機會留給學生是原因之一;而在學生方面,生活中很多時候利用經驗可以解決一些問題,卻未必能夠考慮到如何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這些都是影響并形成學困生的因素之一。
(三)學生的學習習慣及態度問題
在當前初中數學學習中,影響到學困生產生的因素中還有學生的學習習慣及態度的問題。這里面有較為綜合的因素,就是不分學困生不僅僅是數學的學困生,而是很多學科學習都不給力。具體到數學學科中,也有部分學生是由于數學學習習慣的問題,影響到最終的成績體現:如部分學生未能掌握良好的檢查習慣,在家庭作業中也是由家長為之檢查,這樣學生本身對于學習的主動權把握不足,未能很好地掌握數學學習的主動性。
二、解決初中數學學困生問題的策略思考
(一)努力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前提是要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增加,使學生關注到數學學習本身。在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豐富課堂表達,轉變傳統說教的教學組織形式,嘗試新課標指導下出現的多元的教學組織形式,將游戲、探究等更為豐富的形式帶入課堂;借助于多媒體的載體形式,將數學知識以更為豐富的形式呈現在課堂中,實現課堂教學的豐富。其次,是要嘗試為課堂構建情境,尤其是以教材為基礎的將生活情境巧妙地帶入其中,吸引學生進行探究,使學生感受到數學離生活的“近”,激發自主探究與運用數學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數學思維能力是新課標賦予數學學科的教學目標之一,也是數學學習的核心所在。數學的學習并不是讓學生在記住公式定理之后遇到問題套用定理,而是要學生在掌握這些公式定理的出上游刃有余的去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在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教師可以嘗試一下方式:將數學問題轉化為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如概率問題轉化為抽獎問題、方程問題去解決商場促銷的問題等,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場景中有探索的欲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限定學生使用的方式方法,鼓勵學生不拘一格的去解決問題,即使一些問題用乘法比用加法簡單,教師也不能否認加法的正確性,先讓學生思考出自己的方法,再引導學生去發現更簡便的方法。運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使學生在小組合作的情況下去共同探究,激發團隊意識和探究意識等。逐漸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是扭轉學困生、消除分化的重要環節。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在初中階段,針對一些學困生,教師可以嘗試與學生、家長等形成溝通,共同推進學生的成長。在與學生的溝通中,教師要通過日常的觀察、了解等,掌握學生的學習習慣,尋找到其中的不合理之處,為學生指出,并且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如在作業完成之后獨立的去檢查、在解決問題時用鉛筆畫出關鍵詞等。在與家長的溝通中,告知家長全面放手學生的數學學習,使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祖業環境等。整體而言,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能夠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需要家長、教師共同實現、協商解決的。在獲取學生學習習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趁機與學生增加交流,在交流中獲取信息,尋找到引導學生成長的途徑。
(四)實現班級教學的分層
在班級教學中,學困生的存在已經成為一種客觀事實,教師就要正式真實的情況,積極的去解決問題。在教學過程,適應班級學生的這種分層展開分層教學法,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組織以及最終的作業評定等多個方面進行分層,為學困生制定適宜的學習策略。針對班級的學困生,可以適當的降低目標標準,如僅需學生掌握基礎的知識,用至少1種方法去解決問題即可。在提問環節,針對學困生的提問較為基礎,當學生回答之后及時給予點評,指出問題加以鼓勵,全面推進學生的成長。在作業的布置中,可以使學困生先做一些簡單、基礎的內容以夯實基礎,再逐漸進階難度。在班級實現分層教學,是能夠在教學中關注到不同層級的學生的,是新時期賦予課堂的新的思路,也是解決班級學困生問題的有效方式,能夠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于自身重視。
初中數學教學中,關注到班級學困生的存在,找到出現問題的原因,進而尋找解決的途徑。作為數學教師,要以極大的耐心給予學生,對學生實現引導,全面推動班級學生的整體進步從興趣入手吸引學生關注到數學本身。
參考文獻:
[1]鐘振權.影響初中學生數學學習困難的心理因素剖析與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1,18(9):121
[2]王虹霞.初中數學學困生成績影響因素及提升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6,11(2):107
[3]何禎輝.探討高中數學課堂學困生的影響因素與轉化策略[J].讀寫算(教研版),2014,12(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