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峰 楊燁
摘 要:教育的宗旨是培養一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學生。音樂作為一門藝術性學科,會對學生的審美、認知觀念等產生重要影響?,F今的小學音樂教育面臨著諸多問題,許多學校把音樂教學形式化,更甚的是許多小學音樂教師也不重視對學生的認真教學,這是十分錯誤的。面對小學音樂教育的冷化,教學工作者更要創新教學方式,把握教學命脈。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創新;教學實踐
小學學習音樂其實是一個最好的時期,因為小學生的年齡尚小,想象與思考空間正處于培養期。這時候對他們進行音樂教育,可以起到藝術啟蒙的作用?,F實是,小學音樂教學拘泥于傳統教學的束縛,如果我們教學者不突破這種模式,音樂教學之路會愈加艱難。因此,在此談一下關于我個人在小學音樂教學創新中的一些方法。
一、營造音樂學習氛圍
一個好的音樂教學氛圍要靠老師主體把握,所以說老師要做好帶動作用。在課前認真做好備案,知道自己在課上要講什么,這節課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哪些東西。課上盡量用幽默的語言授課,使學生愿意聽,自己也樂意講。在課堂上要與學生互動起來,尊重學生對某一知識的看法、觀點,對學生多加鼓勵。同時可以進行一些音樂小游戲來帶動課堂的學習氛圍。
二、將音樂教學與其他文化相聯系
藝術是相通的,它不僅局限于某一門學科。音樂作為藝術的具體體現,它與許多文化相關聯。音樂的音符是跳動的數字,音樂中的歌詞是優美的語言,音樂的創作背景、深層內涵更是對歷史的表達。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不能因為是音樂學科就只單單進行音樂教育,這樣的教學只能是枯燥乏味的,一定要在教學中把其他學科的文化知識融入進來,這樣既增添了趣味性,又充實了學生的文化知識。
三、將器樂融入教學實踐
音樂是有靈性的,它需要一種載體來體現。我們在音樂教學中,最好能夠把真實的器樂帶到課堂中,在課堂上進行演奏。這樣可以使學生身臨其境,體會音樂的魅力,同時要讓學生親自使用樂器,這才是真正的實踐教學。把器樂帶到課堂上來,就如同帶來了音樂的靈魂。這種方法可以打破老師傳統的一味講課的模式,讓音樂活靈活現地表達出來。學生會對器樂產生好奇,更會對音樂學習充滿興趣。
音樂教學是一門藝術性的教學,能夠在教學中充分體現音樂的魅力,也就抓住了學生的學習心理。打破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將小學音樂教學生動化、情景化,我們需要在此道路上不斷進行創新。
·編輯 韓 曉